王薇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工贸旅游学校
摘要: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的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是把学生从一个自然的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重视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而我们的职业教育也不再只是职业技术培训,是以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把职业技能培训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全面教育。作为一名中职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引入跨文化教学,以期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关键词:跨文化教学
一、何为“跨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而所谓"跨文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外国文化、历史风情进行感知、理解和尊重的教学培养活动。
二、为何“跨文化教学”
其一,中职学生相比较普高学生在课堂上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语言基础知识薄弱,教师以枯燥的语言点灌输为授课模式效果并不佳。其二,随着2017年高职高考的英语改革以及选修课的全面推行,这给中职英语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新的转变契机。其三,中职学生接受的是职业教育,学生要走向职场,完成由"学校生"到"社会劳动者"的转变,而职场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语言交际,掌握英语交流能力比正确的英语语法规则更重要,这直接影响他们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具有丰富的跨文化知识正是培养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的基础。基于上述现状,我们更加深刻意识到在中职英语课堂上进行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三、如何“跨文化教学”
那么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文化常识传授给学生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我也形成了一套传授英语文化知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1结合教材将语言与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
例如,在课后练习中,一中国女孩想要帮助一位英国老绅士,他们之间有以下这段对话:
G: Hi, Professor Smith. Let me carry your bag for you.
S: No, thanks. I can carry it myself.
G: Be careful. Walk slower. Let me help you.
S: Thank you, but I'm not too old to go upstairs myself. I'm strong and healthy. Perhaps I can help you, young lady.
我要求学生在读完这段对话后讲出其中所包含的中英不同文化,学生能理解这个对话,但是对讲出中英不同文化感到很愕然,他们压根儿看不出有什么文化差异。他们都认为这位中国女孩助人为乐,那位英国绅士很好心,这个世界充满了爱。
为什么我们学生看不出其中的文化差异?那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英国的文化,在英国,老人们养成了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英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elderly people),都用"年长的公民"(senior 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来日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言"老",都不服"老"。
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Winston Bareback)在谈到只教语言不讲文化的恶果时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流利大傻瓜的最好办法。”(Teaching language without culture is the best way to cultivate a fool with fluent spoken language.)语言与文化有着深刻而复杂的联系,它是文化的基石,又是文化的载体。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认为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
2.模拟英美国家职场情景,在交际中理解职场文化
一堂成功的职业教育英语课应当将学生所学的专业与相对应的职场文化有机融合,中职英语使用的基础模块系列教材,其中有大量生动的公司企业人文,教师应尽可能地挖掘其中富有文化内涵的内容,在课堂中创设真实的公司或企业的语用情景,让学生通过交际实践来体验中外文化的差异,培养他们理解并尊重中外文化差异才能发展职业生涯的潜意识。
例如:在基础模块英语2中第三单元Have you ever done a part-time job?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模拟招聘会----interview fair,让学生分组合作扮演其中的角色,谈论他们最想得到的工作,以及怎样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职场情景剧的开展,既让学生学会了关于招聘会的语言点,包括单词、词组、常用句型等,又锻炼了学生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还在实践中体验了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3.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导入文化内容
我利用班级同学过生日来导入文化内容。例如请全班同学为本月份生日的学生举行一个集体生日PARTY。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了解到人情往来,赠送礼品是每个民族都有的社会活动。但西方人和中国人在这方面却有着巨大的差别。西方人会当着送礼人打开礼物,送礼者通常说I hope you like it.而被送者多会说一些如What a nice present! I like it very much.而中国人则不习惯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礼物,还会说一些诸如"不好意思,让您破费了。"的客套话。
又比如,我听到学生称呼我为"Teacher Wang"(王老师),其实这是不符合英美人习惯的。所以每当我遇到这种情况,会立刻纠正他们这一错误说法,告诉他们在英语中,"teacher"不能用于称呼。那么怎么称呼老师才符合英语习惯呢?一般来说,英美人称呼男老师为"Sir",女教师为"Miss"。时间久了,学生们就慢慢习惯称呼我为"Miss Wang",而不是"Teacher Wang"。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其重视礼节程度不亚于欧美任何一国。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不仅是学生进行交际活动的前提,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培养英语思维的习惯和在特定的语境中得体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立,王笃勤.英语2 基础模块 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谢庆钢.浅析如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J].英语教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