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元素的渗入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5期   作者:胡叶红
[导读]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胡叶红
        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摘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在课堂中渗入其他学科元素成为现今信息技术教师的努力目标。
        关键词:渗入学科元素;课堂教学;信息素养
        教育部在2001年6月将信息技术列为了必修的基础教育课程,并于2003年1月通过了《普通高中技术领域(信息技术 )课程标准(实验稿)》,该标准促使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新课程教学理念,对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融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融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由此可见,融合其他学科内容是改变信息技术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一、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变化引起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变化。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从原来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到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是课程的名称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变化。使信息技术成为素质教育的前沿学科。课程目标从计算机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到信息素养提升经过了这三个阶段的提升。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行为与创新等方面体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要坚持把信息技术即注重学习内容又作为学习的应用工具,充分应用多种学习资源丰富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使得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老师强制学生不得在课堂上讲话,当然课堂中随便讲话不利于课程的正常进行,但是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需要教师与学生的良好师生关系来维持的。教师在与学生相处中,以交流引导为主,而不是对其行为进行控制、惩罚。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交流与引导已成为课堂教学管理的价值取向,课堂中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成为教学之根本,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成为教学方式和内容设计的出发点,同时新课改强调课堂互动,关注课堂教学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这种“交流-引导”的课堂行为处理手段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建立更强的认同感和整体感,形成一种共同的关注,这种改革对信息技术的深入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渗入其他学科元素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渗入其他学科元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成为现今信息技术教师的努力目标。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变化引起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逐步认识到其他学科知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素养的不同,对如何借鉴其他学科元素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会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大家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应用上会有所侧重,因人而异。信息技术应该是设及众多学科的学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和众多的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即要看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工具性也要重视它的文化性,整合其他学科的元素,促进信息技术有效的教学,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的方向,也应该是唯一正确的方向。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选择其他学科资源整合自己的课程时会千差万缕。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入其他学科元素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1、整合其他学科元素,开展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教人求真、求善、求美。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应该注重审美教育,那么目前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开展的如何呢?坦率地说:远远不够。信息技术课堂目前重技术轻美感。让学过信息技术的学生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做一份自我介绍的材料,利用图形软件制作一份宣传海报都有很大的困难。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只有融合其他学科元素,加强审美教育。其实细细思考,不是没有美的素材,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首先我们从环境说起,环境是一个物化的课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环境的美观是由于天然的和人造的景物和谐的造成的。这种和谐唤起了人们欢乐的情感,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环境,是机房。它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集中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硬件设施。机房要供多个班级使用,每个班级每周会有一到二次到机房上课的机会。如何从硬件上让学生产生一种美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去上课呢?那就是保持机房的整洁美观,将机房布置的富有文化气息。同时学生要遵守上机规范,教师要经常整理机房,还要进行必要的文化布置。如:标语、名人名言,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宣传画等。这样学生每次上课都有一个整洁美观的环境,有一个愉快的心情上课。除了硬件环境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属于环境的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他说:环境这概念,含义很广,方面很多。

它即包括学生周围的事物,也包括成人的行为,学校的集体生活的道德气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以承相待。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师生共同努力,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团结友爱互助的生生关系,美好的人际关系必然对学生的审美情感产生良好的影响。其次从教材说起,教材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源头,也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审美教育的主要依据。如何挖掘教材内容的审美因素呢?
                (一)、教师要充分分析挖掘信息技术教材,从教材中可以进行多媒体信息展示的教学内容,多媒体素材将会整合语文、音乐、美术、历史 等多个学科的元素,给学生充分进行美的展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美育的第一步是要培养学生感知和领会美的能力,在感知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如在信息技术发展简史,书本上只是短短的几行文字,怎样让学生从短短的几行字理解人类几千年来的信息技术发展简史,可以通过播放《信息技术发展历史》视频,从视频中告诉学生一个信息传递的故事,不管信息技术如何变化,怎样有效地传递信息是信息技术追求的方向,同时将信息技术隐藏在故事中以多媒体的形式来讲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该视频从制作技术上看,画面唯美,节奏明快,音乐动听,短短几分钟讲述了人类信息技术几千年的发展。
                (二)、对学生进行美感方面的指导。
                指导学生怎样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美观的作品,如信息技术教材中图文、网站的设计,动画的制作都要考虑美观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不仅要欣赏美,还要创造美,教师要将美感方面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美的魄力。如我校进行的科技创新、3d打印、动漫设计等社团活动。
                (三)、从学习的自我实践中体会审美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说:自我实现是人类的最高需求。审美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不断有意识地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从原有的审美意识提升到审美理解,渐渐地形成自己对美的认识,在进行信息技术制作作品中才会有与众不同的因素。
2、融合其他学科元素,使用信息技术语言从事教学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佛罗伦丝·辛曾说:说话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同时也是最难的一件事,会说话的人,只言片语也能说服别人;不会说话的人,滔滔不绝却说服不了任何人。一个人的说服力决定了事情的成功或失败,借助语言的力量可以打开成功人生的通道。不同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信息技术语言可以借鉴文科语言的浪漫和激情,理科语言的科学和严谨。用它们来构建自己的信息技术语言,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如在讲授网页制作知识时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导入课程的:通过因特耐特知识的学习,我们只需单击鼠标便可座看世界风云变幻,尽揽祖国气象万千。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于网页的浏览,纷纷自己制作网页,并在因特耐特上发布,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你难道还会任凭风浪起我自不开船吗?你是否也想在因特耐特上一展风采,是否也想在因特网上建立一个自己的家园呢?从现在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一个激动人心的章节---网页制作,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通过同学们的不懈追求,一定会梦想成真。从以上文字看,包含了大量的信息量,千山万水,古今中外,人文科技,这样的语言怎么不吸引学生。许多学生对信息技术非常好奇,信息技术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认真地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启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语言,来缩短学生对教材的距离。借鉴引用其他学科的语言,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科语言科学严谨,逻辑严密,信息技术教师在叙述概念和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教师的语言不仅在于科学性、规范性和逻辑性,还在于艺术性、形象性及趣味性。而要想形成这样特色的教学语言,需要融合学科元素,提高教师自己的学科素养。
        总之,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认真学习新标准,领会新课改的精神,课堂教学语言要科学严谨,多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养,将教学情境生成故事,让学生于愉教于乐,感受人文关怀,同时激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现学科的人文价值,以培养更好、更全面的学生为目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信息技术的顺利开展和广泛应用做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语言的力量》作者:【美】希恩,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2、《课程整合的切入维度和实践路线》 柳栋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9期。
3、《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 韩雪 比较教育研究 2002年0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