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5期   作者:李 萍
[导读] 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精神健康有了更高的需求
        李 萍
        广东省德庆县教师发展中心   广东 德庆  526600
        摘要: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精神健康有了更高的需求,心理健康逐渐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重点。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对策
        引言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首先身心要健康。我国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分别为21.6%和32%,高于全球20%的平均患病率,总人数超过5000万人。(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中学生中有40%-50%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是很惊人的,它已表明,中学生身上出现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比大人还要严重。
        1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形成原因
        1.1心理问题
        (1)紧张焦虑。从小学升入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难度有所提升,竞争愈发激烈,他们中的有些害怕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学校,整日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患得患失,在学习上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衰退,学习成绩下滑,导致更加焦虑,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2)内心敏感。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十分敏感,周围环境的特殊性会更加剧了孩子的这一敏感。一些家长并未重视青春期孩子的特殊性,依旧采用以往的管教,忽视了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蓬勃发展,他们一方面作为独立个体想要独立自主,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掌控;但父母并没要意识到孩子已经逐渐长大了,很容易触及孩子敏感的内心,争吵难以避免。(3)脾气暴躁。现在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长大。导致一些孩子性格唯我独尊,脾气暴躁,难以心平气和地与他人交流,一点小事便能激起他们的暴脾气,甚至一些孩子将他们的暴脾气上升为校园欺凌,去欺负那些比他们弱小的孩子。(4)孤僻沉闷。孤僻沉闷主要体现在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身上,他们不喜欢和外界交际,独来独往,成为学生群体中的特别者。这一类学生很容易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他们往往在受到欺凌后不告知家长和教师,从而加剧这一行为,使这些孩子的心理会更加敏感,他们害怕借助外界,性格更加孤僻。
        1.2原因分析
        研究发现,导致中学生出现各种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家庭因素。在中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但就当前的家庭教育来说,一些家长本身素质不高,教育观念陈旧,或者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部分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缺乏理性的沟通,平等的对话。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中有很多学生处于留守状态,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苦恼无处倾诉,这些孩子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2)学校的教育因素。学校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重要场所,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在当前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在学习压力下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另外,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还会因为部分教师教育水平不高,或者处理学生行为水平方法不对,也会对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比如,同样是处理学生偷窃问题。如果你将学生定性为小偷,道德品质差,那么这个学生可能会破罐子破摔,会变得越来越坏;如果你将这个学生看成只是成长中一时迷糊犯错,上帝也会原谅的。并且创造条件重树学生信心,那么这个学生会变得越来越好。(3)社会因素。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西方享乐主义,哈韩文化、哈日文化思潮中一些落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对学生的影响极大。他们的辨别能力对于这铺天盖地的信息缺乏辩证提取的能力,如果没有正确的人引领,跟我们传统文化、价值观极易发生碰撞,这也会对学生产生多种心理问题。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对策
        2.1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
        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会对学生的内心产生舒适的情绪影响。所以,学校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润物细无声”文明且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对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具有关键性作用。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根据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与安排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校园、进班级、进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学生头脑。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文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放松自己,舒缓学习压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温暖,获得认同感、归属感和安全感,这对一些留守儿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感认同。虽然缺乏父母的陪伴,但如果集体、同伴给予他们关怀、温暖,对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2.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情绪自控的能力,做情绪的主人
        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树立情绪可调节、自己有能力进行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转化的意识和信心,用所学方法进行自我调节。(1)保持愉悦的心情。人们常说爱笑的人运气是不会太差的,经常笑保持愉悦的心情,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2)建立情绪管理机制。在面对某种不良情绪时,列出一份管理清单,如运动、深呼吸、娱乐等,来放松自己。(3)学会向别人倾诉。生活中遇到不如意尽量不要压抑自己,要学会将这些烦恼向值得信赖的人倾诉。当你把失意说给朋友,你就会去掉一半的失意。当你把快乐说给朋友,你就会得到双重的快乐。(4)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告诉自己其实自己很优秀,事情总会变好的,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学习掌握一些自我暗示的方法:语言自我暗示;可以在内心默念,或者动手抄写一些积极肯定的励志的句子,自我激励的话。如“我充满信心”“我很讨人喜欢”“我一定行”等。动作自我暗示:抑郁的时候,尝试让脸部呈微笑的样子,持续一会儿后自己真的愉快起来。紧张不安等的情况下,深而缓地呼吸几次,能让心跳平稳些。这些方法对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都有很好的帮助。
        2.3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首先,教师要提升自身素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职业认同感。教师只有自己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出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单靠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或者开几节课就可以解决的。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都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获得学生的信任,亲其师才能信其教,学生才会积极地配合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也应当采取恰当的方式和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错误,鼓励其积极承担责任,进行补救,引导学生做出改变,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和思想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又繁杂的工作,学校以及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探索,及时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进行有效处理,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国家培养更多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高艳芳.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9(37).
        [2]赵丽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及实践策略探讨[J].新课程(中学),202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