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问题—讨论”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5期   作者:岳威
[导读] 现代教育以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岳威
        武警警官学院
        【摘要】现代教育以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让学员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如何构建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问题——讨论”这一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广泛应用,教育中已被大多数人所认同。从古到今,国内外就“问题——讨论”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与运用,有很好的理论先导作用;从多方面理解和掌握“问题——讨论”教学方法的特征、实施原则、应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浅议;问题讨论;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这一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广泛应用,教育中已被大多数人所认同,在院校教育中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一、“问题——讨论”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一)我国“问题—讨论”教学思想与理论
        《论语·先进》记载,孔子的教学是在问题讨论中进行的。孟子也主张,让学员在问题讨论中“自求、自学、自得”。《学记》中早就提出:“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朱熹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成为“为学之序”。
        蔡元培认为:“最好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师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陶行知也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叶圣陶也说:“学生不甚了解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员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因而加强了对合作教学论、交往教学论、参与教学论和自主教学论等的理论研究,构建出一些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二)国外“问题——讨论”教学思想与理论
        夸美纽斯“激趣、新授、提问、练习”教学理论,杜威的“暗示、假设、推理、验证”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引导学员主动发现的探索性教学理论,斯金纳的“解释、问题、解答、确认”程序教学理论,罗杰斯的“创设情境、开放性探索、个人或小组签别”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当前西方流行的与问题挂钩,鼓励自主探索、争论、反思的构建主义思想、问题本位学习思想等。
        (三)院校教育倡导的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也是“问题——讨论”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员提出问题,让学员理性地思考、积极地探索、主动地解答,提高学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讨论”教学方法的特征
        “问题——讨论”教学方法,是在吸取古代、中外一切有影响的积极方面的教学思想与理论基础上,结合院校教学实际情况,具有以下特征:
        (一)全体性。从学习对象上看,“问题——讨论”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员。在问题讨论时,不同层次的所有学员都能在教员引导和激励下,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解决问题,获得正确的答案。这样,部分学员参与了讨论,其他学员也受到了教育,实现每个学员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快发展的目的。
        (二)全面性。从教学目标看,“问题——讨论”教学方法在院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是教员指导学员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的活动过程。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学员不仅获得知识、训练技能,还提高了学员口头表达能力、交往能力、评价能力、思辨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富于探究创新的个性。使学员的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达到统一。
        (三)“双主”性。从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看,“问题——讨论”教学方法介于以教员主体为中心的行为主义教学方法和以学员主体为中心的构建主义教学方法之间。既发挥教员主体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员认识主体的作用,把教员中心与学员中心两个方法的长处吸收过来,避免消极因素的产生。
        (四)探索性。从培养思维品质看,“问题——讨论”教学方法通过对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设置疑问,创设学员探索思维的碰撞条件,激发学员的探索欲望,促使学员挖掘潜力,积极地进行探索尝试,开展创新活动。培养了学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使学员的探索能力不断提高。
        (五)合作性。从教学组织结构看,“问题——讨论”教学方法通过集体教育、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有机组织,形成了教员与班级、与小组、与个体之间的合作,组与组、个体与个体之间合作的人际合作关系网络,从而构建了共同参与、多边互动、互相启发、彼此互补、全面发展的课堂合作教学结构。
        (六)民主性。

从师生角色的地位看,“问题——讨论”教学方法通过对大量信息与情感的交流,形成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就体现教员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转化;学员从接受对象向主人角色转化,从知识型向创新型转化。
        三、“问题——讨论”教学方法的实施原则
        (一)目标导向原则。问题的提出与讨论,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教员在组织过程中,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引导学员坚持正确的观点。学员在向教员质疑问难时,或在相互交流、争论的过程中,如有偏离目标的现象,作为院校教员应及时调控,启发引导,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把问题矫正到教学目标上来。
        (二)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课必须联系学员实际,在问题提出与讨论时,必须尽可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必要时,可以结合案例讨论,把学员学习、工作、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进行解决。
        (三)探索创新原则。问题讨论的过程,必须是学员探求知识和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过程,是培养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过程。因此,问题的指出,既要能引发学员进入问题情境,又要能使学员生疑。疑是探索的动力,疑是创新的开端。但要注意问题难易适度,实现学员思维产生共振。
        (四)准备铺垫原则。问题解决必须以丰厚的知识积累为基础,以积极饱满的情感为内因。为使学员在问题讨论中省时高效,教员必须深入了解学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心理状态,必要时,可在课前布置预习或者查阅相关资料,为问题讨论作准备性铺垫。
        (五)民主平等原则。“只有民主才能解决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顶峰”。因此,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鼓励学员质疑,让学员愿意并敢于讲真话,做到不怕亮丑,各抒己见,勇于争论,服从真理。
        (六)动态组合原则。教员首先要注意教学方法、学法的动态组合,以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参与。同时,要注意组织形式上的动态组合,虽以小组讨论为主,但应与其它组织形式有机结合。做到思维状态、情感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的动态有机结合。
        (七)全员互动原则。问题讨论强调共同参与、全员互动。不仅要求全体学员积极参与,还要求教员既当“导演”,又当“演员”。要特别注意鼓励、帮助不同层次的学员积极参与,使每个学员都得到发展。
        (八)个性共扬原则。教学使教员个性与学员个性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教员在组织学员进行讨论中一刻也不能忽视个性问题。所以,教员不仅要在问题讨论过程中发展学员的个性,教员自身也要加强个性修养,以创设个性共扬的“心理场”。
        四、“问题——讨论”教学方法的应用方式
        (一)精讲——设问——讨论——小结
        在对知识性强、领会难度大的教学内容应用“问题——讨论”教学方法时,可通过教员对重点、难点的浓缩精讲,简明扼要地将知识结构和内在逻辑系统呈现给学员,再将精心设计的问题交学员分组讨论,最后组织交流,教员讲评小结。
        (二)自学——互教——讨论——评价
        教员对比较浅显、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可让学员带着问题课前自学准备,然后轮流推选代表上讲台当“教员”,进行互教活动。最后在教员指导下开展全班讨论,进行集体评价,以教学相长,培养学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境——问题——讨论——陶冶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师生情感共鸣的课堂氛围中,教员让学员怀着特定的情感参与讨论,从而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四)问题——转换——讨论——解决
        把教学内容与学员的实际联系起来,列举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员转换成教员角色参加讨论,设身处地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根据院校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师生角色转换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五)案例——对比——讨论——鉴别
        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教员在组织教学有关内容时,可列举正反案例,或优劣案例、不同特征的优秀案例,组织学员展开对比讨论,找出差异,以获取知识,提高对比鉴别能力。
        (六)示范——模仿——讨论——训练
        教员在阐明要掌握的行为技能,解释操作的规则、要领和程序后,向学员进行操作示范,让学员尝试模仿,然后让学员讨论评价模仿结果,找出差距,再进行模仿训练,使学员形成熟练的教学技能。
        (七)质疑——讨论——解惑——确认
        当学员在课堂上向教员提出教学中不理解的问题或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后,教员不立即作答,让学员自己讨论解决。当学员遇到困难时,教员再作点拨启发,最终使学员得以理解确认。
        作者简介:
        岳威:武警警官学院军事训练系射击教研室  讲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