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技能课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5期   作者:岳威 谢庙均
[导读] 技能课具有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
        岳威  谢庙均
        武警警官学院
        【摘要】技能课具有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如何让受训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并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员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参与式”教学模式。通过问题牵引、思维参与,以情唤情、情感参与,调控过程、行为参与,因人施教、差异参与的方式,激发受训者“内在学习”动力,努力提高技能课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技能课;教学;模式;浅议

        “参与式”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启发受训者全面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受训者主观能动性,激发受训者“内在学习”动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技能课具有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问题牵引,思维参与
        受训者参与教学过程,首先应是思维的参与。在技能课的教学中,教员应想法设法激活受训者的思维,这样受训者的潜能和个性才可能得以显现。
        一是通过设疑,引发受训者动脑。苏霍姆斯林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技能训练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外在表现、结合思维活动参与并带有一定心理体验的活动过程。教员要善于设置问题,并将其隐藏在情境之中,再引导受训者积极思考。教学中,教员不能“开门见山”,将自己的观点全盘托出,而应提出问题,让受训者去回答。同时,对受训者的不同意见,即使与教员自己观点相差甚远,也应耐心听其陈述理由,鼓励其“发放思维”。
        二是通过质疑,激发受训者思索。受训者个体能力差异很大,能力较好的受训者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类受训者是令人放心,值得称道的;能力较弱的受训者,尽管他们的学习训练能够按要求完成,但局限于生搬硬套,机械地接受,而不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对这部分“听话”的受训者,教练员要重点辅导,引导他们质疑,让其主动调查,寻求解决办法,从而发挥其潜能,引得“源头活水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人以渔”。
        二、以情唤情,情感参与
        技能课教学是受训者个体知识、情感、意识多向发展的过程。受训者接受和参与学习训练过程并不等于其在思维上、主观上意识到了自己所进行的学习训练活动的真意。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受训者“身顺心违”的现象:即一些教员苦心经营的教学过程,受训者往往漠然视之。因此,教员唯有以情唤情,使受训者在情感的碰撞中产生意识的火花,才能掀起一个又一个的教学高潮。情感参与的方式主要有:
        一是情知交融。一方面通过教员的引导与受训者的自主感知,对教学内容中蕴含的重要意义进行认知,引起意识上的足够重视;另一方面,通过认识,加快加深受训者情绪上的体验,更好地领悟知识技能所蕴含的深层意味,使教学活动升华。
        二是情理交融。教员对受训者要加以理性引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唤起受训者的内心需要与参与愿望。

在教学中,教员不能离开具体的教学内容作空洞的说教,否则,只会引起受训者的逆反心理。
        三是以趣激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技能课融难度性、艰苦性于一体,反反复复的体验与高强度的学习训练活动会给受训者带来枯燥乏味的感觉和畏难情绪。教员要努力把握教材中趣味性因素,通过有趣的导入,巧妙的组织,风趣的语言,唤起受训者浓厚的情绪和兴趣,让受训者在技能学习中享受乐趣,寓教于乐。
        三、调控过程、行为参与
        行为参与是受训者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最直接表现,也是教员调控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行为参与最主要的表现是:
        一是自主学练。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受训者在课堂中的地位,把受训者看作是被动接受的容器,重教法,轻学法,结果是离开教员,受训者的学习训练仅限于复习巩固,提高的幅度不大。因此,我们提倡给受训者留有一定的自主学练时间,让他们根据教材内容的逻辑序列,自主选择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大胆的尝试、探索和实践。教员在其中只起到点拨、引导作用,而不横加干涉,从而使课堂达成教与学的和谐,主客观的统一,不再是统一的号令,统一的练习方式。
        二是编排与表演。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受训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都具有成就感、表现欲和上进心。教员要善于合理调节课堂教学情趣,激发受训者的学习情趣和求知欲望,开拓受训者的形象思维能力。如在体能课目的教学中,在受训者已具备了一定能力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组合,编排一些技能训练的辅助练习,并请有编排特色的受训者来表演,借鉴体育舞蹈的做法,辅之以激情的音乐,这样既符合了青年受训者的激情心理,又满足了受训者的表现欲,在教学中既陶冶了情操,又助长了受训者的上进心,还丰富了训练手段,使受训者技能素质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四、因人施教、差异参与
        受训者的先天素质及后天努力程度决定了其认知水平、技能水平的差别。教学时,教员要注意因人施教,合理组训。
        一是搞好分层教学。作为一名教员,必须将受训者纳入统一的标准中进行训练。但是,为实现统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受训者的个体差异,教学中统得过死,也会造成课堂上有的受训者“吃不饱”,有的受训者“消化不良”的现象。因此,教员应从受训者的认知水平、技能水平、素质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受训者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层次的阶段目标,同时施以不同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实现整体目标。
        二是搞好分组教学。为提高受训者整体素质,教员在课堂上应根据受训者对本课目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科学分组,实行“分组教学”。可在前期教学中,按自然班集中授课,之后根据受训者素质基础、接受能力等情况,调整编组;也可先通过对受训者的素质摸底测试,了解受训者本课目素质情况,再对课堂上的编组实施优化组合。在分组时,应注意强弱搭配,使“弱势群体”能充分感受到教学大环境,自我加压。同时又能发挥受训者互教互帮的作用,有助于整体跟进。教学中还应因人施教,实施必要的强弱区别教学。例如,实施诸如“快慢班”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学力量适当倾斜弱势一方,强势一方在完成学习训练任务的基础上,鼓励拓宽学习面,加大自学力度,使教学活动得到升华。
        作者简介:
        岳威:武警警官学院军事训练系射击教研室  讲师
        谢庙均:武警警官学院军事体育教研室  副教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