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风景区雷暴特征分析及防雷减灾注意事项探讨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6月   作者:吕涛
[导读] 由于黄山风景区地理环境和地质地貌较为特殊,使得景区内雷电活动较为频繁且防护难度大,而游客大都遍及旅游景区内的露天场所,很容易遭受直接雷击,疏散过程中存在很大难度。

黄山气象管理处  吕涛  245200

摘要:由于黄山风景区地理环境和地质地貌较为特殊,使得景区内雷电活动较为频繁且防护难度大,而游客大都遍及旅游景区内的露天场所,很容易遭受直接雷击,疏散过程中存在很大难度。本文结合1981~2013年黄山风景区逐月雷暴日数资料,首先分析了黄山风景区雷暴特征,并探讨了黄山风景区存在的防雷安全隐患,最后给出了几点防雷减灾注意事项。
关键词:黄山风景区  雷暴特征   防雷减灾  注意事项
        引言
        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旅游业开始进入产业化和大众化时代,而随着而来的旅游安全事件和突发性事故则逐年上涨。因旅游景区较为特殊,游客自身防雷意识淡薄、防雷措施局限以及传统防雷措施的覆盖有限,使得旅游景区雷击事故频繁出现,对于游客和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极端灾害性天气出现频次和危害强度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景区雷电灾害事故逐年增加,已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减少景区雷击事故、降低雷击灾害风险,是当前气象和旅游学者共同研究及探索的课题。目前,国内学者只将重点放在了景区雷电防护方面,针对景区雷暴特征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文根据黄山风景区雷电灾害发生规律,对景区雷暴特征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并给出了几点防雷减灾注意事项,以期为景区防雷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借鉴。。
        1、研究资料和方法
        本文利用黄山气象管理处1981~2013年逐月雷暴日数资料,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法、滑动平均法对黄山风景区雷暴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防雷减灾注意事项,以确保当地旅游业可以持续健康发展。
        2、黄山风景区雷暴特征分析
        2.1年际变化
       1981~2013年黄山风景区雷暴日数总体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13d/10a,减少趋势不太显著。近33年黄山风景区平均雷暴日数为43.1d,其中年雷暴日数的最大值出现在1983年,高达59d,最小值出现在1988年,只有23d,年雷暴日数的最大值将近是最小值的3倍,说明黄山风景区雷暴日数年际变化波动幅度较大。结合3年滑动平均曲线,可以将近33年黄山风景区年雷暴日数划分为4个阶段:1981~1988年、1992~2001年黄山风景区雷暴日数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前一阶段的减少幅度要远远高于第二阶段;1989~1991年、2001~2012年黄山风景区雷暴日数则呈现增加的趋势,前者雷暴日数呈现出大幅度增加的趋势,后者只是呈现出波动增加的趋势。
        2.2月季变化
       1981~2013年黄山风景区年内雷暴日数呈现出增加-减少的趋势,其中1~7月份雷暴日数呈现出逐月增加,尤其是7月份雷暴日数达到年内最大,从7月份往后雷暴日数开始逐月递减的趋势。近33年黄山风景区春季平均雷暴日数为11.5d,占年内雷暴日数26.7%,以4月份雷暴日数最高,达到了4.5d,是春季雷暴日数的39.1%;夏季平均雷暴日数为26.7d,占年内雷暴日数的61.9%,以7月份雷暴日数最高,达到了10.8d,是夏季雷暴日数的40.4%;秋季平均雷暴日数为3.9d,占年内雷暴日数的9.0%,以9月份雷暴日数最高,达到了3.2d,是秋季雷暴日数的82.1%;冬季平均雷暴日数为1.0d,占年内雷暴日数的7.6%,尤以2月份出现频率最高,达到了0.8d,是冬季雷暴日数的80%。另外,通过对黄山风景区四季雷暴日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春、夏、秋、冬四季雷暴日数的气候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835、0.451、-0.234、0.388d/10a,说明除了夏季和冬季外,其余两季的雷暴日数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说明春季和秋季雷暴日数对年雷暴日数增加的贡献最大。



       3、黄山风景区存在的防雷安全隐患
        (1)黄山风景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索道,特别是遇到节假日,索道需要承受庞大的游客量。索道四周的环境以河岸、丘陵、山坡、孤立无援的山峰为主,且在空旷的环境中暴露着长距离架设的信号线路和钢索,若是线路遭受感应雷或者直接雷击,将不利于索道的正常使用。索道中对现代化控制和监测系统的应用,再加上电子器件对雷电干扰较为敏感,自身承受能力不强,若是遇到雷电电磁脉冲很容易击穿电子元器件,进而引发控制系统故障,对其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黄山风景区有很大一部分的索道雷灾事故是电子元器件遭受雷击引起的。
        (2)黄山风景区内的监控机房也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存在。雷电出现时会产生强大的雷电流,会以电子线路为媒介入侵到监控机房中,若是超过避雷针有效保护范围的物体很容易遭受雷击。需做好监控机房的防雷措施,如通过合理布线、等电位连接、屏蔽风方式,提升监控机房的防雷能力。
        (3)黄山风景区内设置有大量的凉亭,其作用是方便游客观景、称量或休息,这些凉亭周围属于开放性空间,且缺少围墙等设施,只有顶部包括有八角、六角、圆形等不同形状。在雷雨天气出现时,为了避雨游客会首选凉亭,若是景区内负责人的防雷意识淡薄,缺少相关的防雷设施,雷电很容易击中凉亭,进而对游客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4、黄山风景区防雷减灾注意事项
        4.1加强风景区景点防雷安全检查
        对于黄山市当地气象、旅游、住建、自然资源、旅游景区等主管部门来说,应做好黄山风景区各个景点的防雷安全检查工作。针对新建、改建、扩建景区景点防雷场所规划及防雷装置建设制度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检查,以确保防雷安全;全面查看各景点经营单位防雷安全管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若是对防雷装置未进行定期检测、防雷安全隐患整改、落实防雷安全警示措施等,需要督促其在限定时间内进行整改;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做好景区内各景点经营单位信息库;对于防雷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划分不明确的景区应及时督促其完善。
        4.2落实防雷安全管理措施
        可以在景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积极引入防雷工作,赋予安全员防雷方面的职责。安全员需对防雷知识、景区防雷现状进行掌握,还要熟悉防雷装置的检查和一般维护。同时还要将防雷装置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做好,并委托专业防雷检测机构对景区进行定期检测。为了提升游客及工作人员防雷安全意识,应加强防雷科普知识宣传,以普及防雷安全常识。将防雷警示牌安装在凉亭、铁路、大树、人员集散等地,以提供游客防雷及安全自救措施。
        4.3构建雷电防御信息平台
        黄山市气象部门应在各个风景区构建起雷电防御信息平台,以更好的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工作。信息涵盖了雷电及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景区防雷现状、维护情况;雷电灾害信息等。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雷电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不断进行完善,根据黄山风景区实际,对防雷装置开展定期检测,还要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尽快构建起雷击应急响应体系,通过设置气象灾害警示标示和避险点,应将事前准备工作做好。结合当地雷暴天气发生发展规律,并借助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闪电定位仪对气象变化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景区内的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每位游客和工作人员手中,确保游客可以提前了解,景区则要及时将游客疏散。事后则要将景区灾情调查和上报工作做好,做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对防雷监管体系不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华明,刘耀龙,胡俊青,等.旅游景区雷电灾害特征及防御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11).
[2]丁旻,吴安坤,张淑霞.梵净山景区雷电环境特征分析[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4,2(2).
作者简介:吕涛(1990.04)男,汉族,浙江湖州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综合气象观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