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6日泰安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6月   作者:许长山
[导读] 本文通过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等有关资料,对2019年7月6日出现在泰安市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展开分析。

泰安市气象局  许长山  271000

摘要:本文通过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等有关资料,对2019年7月6日出现在泰安市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泰安市强对流天气主要由冷涡产生的,中低层有切变线相配合,产生了大尺度抬升运动,高层干冷空气与低层暖湿平流相叠加,产生了“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导致大气层结不稳定性越来越强,非常适宜于对流不稳定能量的积聚,进而促进了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泰安市强对流天气出现过程中处在暖低压区,并且7月6日08时,泰安分布着中尺度辐合中心,有风向辐合,辐合抬升运动非常强,推动了不稳定能量的触发以及释放。与此同时,白天近地层大气在不断变热之后也会导致不稳定层结的发生发展。在水汽、动力、不稳定能量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泰安市发生了此次强对流天气。
关键词:泰安市;强对流天气;天气形势;物理量
        引言
        强对流天气现象涉及到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以及龙卷风等类型,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泰安市隶属于山东省中部泰山南麓,地理坐标处于116°20′—117°59′E,35°38′—36°28′N之间,总面积7761平方千米。泰安地处鲁中山区的一部分,总体地势由东北朝西南倾斜,境内丘陵、山地、平原、洼地以及湖泊等多种地貌类型。泰安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光温同步,泰安市夏季经常会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给当地农业生产、城市基础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为了有效防御冰雹、大风、雷雨等强对流天气,必须要加强对泰安市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规律的分析。本文通过对泰安市2019年7月6日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强对流天气成因的认识,获悉强对流天气天气的影响系统和物理量,为今后出现同类型的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服务提供指导。
        1天气实况
        受冷涡影响,2019年7月6日,泰安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雷电、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局部地区还发生了冰雹灾害,雷雨时阵风达8~10级,泰安平均降水量为16mm,此次强对流天气给当地农业带来一定的危害。
        2天气形势分析
        2.1高空形势分析
        2019年7月6日08时,500hPa我国东北一带分布着1冷涡,这意味着干冷空逐渐南下,它的槽线由东北地区持续朝着冀、豫两个省份延伸,山东省各个地区均位于高空槽前,高空槽前存在着很强的正涡度平流,导致出现强烈的上升运动。
        从200hPa形势场进行分析了解到,7月6日08时200hPa新疆东部一带的高空急流由西北朝着东南一带拓展,并且在30°N一带主要为东北方向,最大急流核处在豫、陕区域,山东分布咋高空急流出口区的左侧,水平风切逐渐增大,高空辐散与低层辐合保持对应,促进了山东一带上升运动的不断增强。
        从700hPa形势场进行分析发现,700hPa东北低涡不断朝东南方向发展,7月5日20时,低涡中心处在山东西北一带,存在很强的东南暖湿气流朝山东一带输送水汽。7月6日08时,山东泰安市及其周边区域的T-Td(温度露点差)不超过3.0℃,湿度区不断朝着东边方向移动,7月7日08时,鲁北一带温度露点差不超过3℃,其中山东半岛北部温度露点差为0.2℃,趋于饱和状态,此次强降水落区与湿区位置以及移动方向保持良好的对应关系。
        2019年7月6日08时850hPa处由东北一带到山东大多数区域存在一较为深厚的切变线,且前倾槽结构比较显著,不稳定度越来越强;低空急流很强,促使低空扰动增强,从而促进了不稳定能量的触发与释放;和500hPa温差超过28.0℃。7月6日20时,切变线分布在山东省,由很强的东南急,山东西北一带的温度露点差不超过1.0℃,山东泰安市一带的温度露点差不超过3.0℃,存在显著的湿度脊,水汽条件比较丰富。


配合着500hPa形势场进行分析发现,高层干冷空气与低层暖湿平流相叠加,产生了“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导致大气层结不稳定性越来越强,非常适宜于对流不稳定能量的积聚,进而促进了强对流天气的形成。
        2.2地面形势场分析
        通过对地面形势场进行分析发现,气旋在生成之后,由东北一带不断朝着山东省移动,2019年7月6日02时,气旋中心分布在鲁西北一带,7月6日17时,低压顶部倒槽对山东大部产生影响,上升运动较强。泰安市强对流天气出现过程中处在暖低压区,并且7月6日08时,泰安分布着中尺度辐合中心,有风向辐合,辐合抬升运动非常强,推动了不稳定能量的触发以及释放。与此同时,白天近地层大气在不断变热之后也会导致不稳定层结的发生发展。
        3物理量场分析
        3.1水汽条件分析
        通过对2019年7月6日08时925hPa处的水汽通量散度资料了解到,泰安市及其周边区域均较强的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影响,这意味着该地区存在强烈的水汽输送以及水汽辐合,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给予了丰富的水汽条件。
        3.2动力条件分析
        由2019年7月6日08时925hPa处散度条件发现,泰安市一带存在显著的辐合中心,意味着低层存在很强的辐合上升运动,这会使得不稳定能量得以触发以及释放,进而产生较强的上升运动,为本次强对流天气的产生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2]。
        3.3不稳定能量分析
        由泰安市附近的章丘探空站的资料进行分析可知,2019年7月6日08时,章丘站K指数为42.0℃,对流有效未能(CAPE)值达1544J/kg,可能形成的最大上升速度为55.6m/s,对流潜势比较强;湿度层结上干下湿,位势特别不稳定;风向伴随着高度顺转,垂直风切逐渐增大,非常有利对流性天气的产生;中层存在显著的干层,干冷空气卷入非常适宜于蒸发,下沉运动越来越强,促进了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形成;0℃层高度处在600hPa左右,-20℃高度处在400hPa左右,这种环境条件促进了小冰雹的产生。
        4卫星云图资料分析
        通过卫星云图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到,2019年7月6日08时有大片对流云团处于山东西北一带,且在不断发生发展,而山东中、东部以及山东东南部属于零散块状云团,这个时候云团属于白色,云顶比较光滑。伴随着对流云团不断发展,由山东西北至山东东南部一带有对流云团积聚,且呈旺盛发展态势,云顶逐渐变成浓白色,而强降水天气的增强和云团的合并以及增强息息相关,所以对流云团的发展合并过程也是本次强对流天气的产生过程。
        5结论
        (1)此次泰安市强对流天气主要由冷涡产生的,中低层有切变线相配合,产生了大尺度抬升运动,高层干冷空气与低层暖湿平流相叠加,产生了“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导致大气层结不稳定性越来越强,非常适宜于对流不稳定能量的积聚,进而促进了强对流天气的形成。
        (2)泰安市强对流天气出现过程中处在暖低压区,并且7月6日08时,泰安分布着中尺度辐合中心,有风向辐合,辐合抬升运动非常强,推动了不稳定能量的触发以及释放。
        (3)在水汽、动力、不稳定能量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泰安市出现了大范围的雷雨、大风、强降水天气过程,局部地区出现了冰雹。
        (4)强降水天气的增强和云团的合并以及增强息息相关,对流云团的发展合并过程也是本次强对流天气的产生过程。
参考文献:
[1]毕潇潇,胡忠明,孙妍等.2016年初夏吉林省一场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气象灾害防御.2016(4)
[2]王旭,张立,常成,等.2015 年 7 月 29—31 日东营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22):224-226.
作者简介:许长山(1984.04)男,汉族,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本科,工程师,从事:天气预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