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下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农业空间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时代建筑》2021年4期2月下   作者:曲杨
[导读] 通过对农业综合体路网交通建设规划的研究,我们认为在小城镇综合体的建设规划中,利用共生系统理论,将综合体、其他城镇和具有关联关系的开发区视为不同的共生单元,遵循“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实施保障”的小城镇综合体规划方法,是促进城乡增长极和农村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合在产业支撑下建设小城镇农业综合体规划设计的方法。

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曲杨   天津市   300000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规划工作者间的学术交流,提高年会的学术水平,会议主题聚焦“创新生态规划,建设美丽城乡”并围绕年会主题公开征集论文,论文选题包括新时代生态规划理论与实践探索、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宜居城乡规划与建设、自然保护地规划与管理、城乡生态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绿色交通与市政基础设施、河湖海湾水系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生态敏感资源保护与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与生态补偿、碳达峰和碳中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生态评价及技术创新等。
关键词:系统思维;国土空间规划;农业空间规划;研究
        引言
        农业生产潜力区包括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两大类。可开垦土地主要是指自然形成的尚未开垦的未利用地,也包含因生产建设或自然灾害损毁等造成废弃的未利用地,包括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其他草地、沿海滩涂、内陆滩涂、盐碱地、沼泽地、沙地和裸地7个地类。可复垦采矿用地是指废弃的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盐田和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
        1内涵认知
        “农业空间”作为与“城镇空间”和“生态空间”一起构成国土空间的一类具有特定内涵的空间类别,是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多规合一”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开展而逐步明确并稳定下来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中也将“农业空间”定义为“以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为主的功能空间”。本文认为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的“农业空间”的内涵是指农业及涉农产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为主导功能的空间,包括农地、草地、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产业平台建设用地等农业生产空间,以及村庄、集镇等农村生活空间。
        2农业空间系统的开放性和过渡性
        农业空间介于生态空间与城镇空间之间,其功能和空间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农业空间也是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生态空间之外承担保障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功能,同时也承担人类生产与生活需求的开发功能,因此在空间和景观特征上也呈现出介于高密度人工空间与自然开敞空间之间的过渡地带的特征。农业空间同时是一个开放系统,与生态空间和城镇空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也有矛盾冲突。生态空间功能与品质以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维护都对农业空间的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约束要求。适度的农业生产活动有利于生态功能的维护,但过渡开发、不合理的利用、农业污染等不合理的农业活动会带来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价值的下降。另一方面,生态空间功能与品质的维护会促进农业空间的发展提升,实践经验表明,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产品以及乡村旅游等农业空间非农经济活动的发展与高品质的生态空间关系密切。
        3系统思维下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农业空间规划策略
        3.1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确定农业空间的发展目标
        农业空间规划目标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主体功能区为代表的国家战略的要求和地方发展的实际。荆州市辖两区属于省级重点开发区域(城市化地区),下辖六个县级单元均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空间规划的核心任务是协调粮食安全与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提升的关系。因此,应在保障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有量的基础上,以经济效益最大作为协调人地产关系的基本原则。考虑到区县之间及内部各乡镇之间农业空间的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差异很大,本文进一步将主体功能区战略细化到乡镇层面,明确每个乡镇的主体功能,作为设定农业空间发展外部关系的基础。同时,基于地方人口和城镇化趋势,结合区域内部经济差异及人口外出意愿预测2035年荆州市常住人口规模。


对标发达地区的城乡统筹水平,设定2035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目标值。
        3.2综合功能空间
        小城镇综合体功能定位主要是指产业、社区和旅游功能空间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对每个功能空间进行排序和分离。然后,通过集约利用土地,形成一个高度集成的小城镇综合体功能空间,并通过协调那些可以集成和聚合的功能空间来实现。通过对小城镇综合体功能空间的梳理和重组,可以得到小城镇综合体不同定位的不同功能组合模式。观光休闲农牧业类型包括七个功能区:特色生产区、观光区、生产体验区、文化展示区、旅游服务区、特色农家院、特色生活区。体验式农牧业生产包括五大功能区:特色加工区、制造研发区、科教展示区、旅游服务区和特色生活区。物流商务类型包括特色商务区、物流仓储区、交流体验区、旅游服务区和特色生活区。旅游服务类型包括旅游服务区、休闲娱乐区、文化体验区、特色农家乐区和特色生活区。文化旅游类型包括文化保护区、文化展示区、文化体验区、休闲娱乐区、旅游服务区和特色生活区。新能源产业类型包括七大功能区:新能源生产区、研发区、科技体验区、旅游观光区、旅游服务区、特色农家乐和特色生活区。每个小城镇综合体都有不同的特色产业,功能布局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功能高度集成的工业型城镇空间。
        3.3旅游设施空间用地范围的确定
        依据规划区土地资源及相关土地政策,将规划区内的基本农田保护范围不能用于旅游设施空间规划视为政策约束范围;湖北省二级天然林保护范围及其它林地(湖北省二级天然林保护范围以外的所有林地)和耕地(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外的所有耕地)均为政策可调控范围.根据规划区的土地利用现状,目前仅有住宅用地能够用于旅游设施建设空间,但体量不能满足旅游开发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将政策可调控范围的部分用地调整为旅游建设用地,以满足旅游开发需求.最终根据旅游发展需要及土地实际情况确定了以部分林地(不含湖北省二级天然林)作为旅游设施的空间用地补充.规划方案最终确定了规划区以林地景观、田园景观及传统村落为主要旅游资源来打造景点空间,确定了以湖北省二级天然林保护范围外的林地及住宅用地作为旅游设施的空间用地.由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与其配套的旅游设施密切相关,所以依据旅游设施及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确定了林地景观、景点空间的开发方向以满足游客观光、娱乐、度假等旅游活动为主,中部的田园风光景点空间开发方向以满足游客休闲、观光等旅游活动为主,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景点空间开发方向以满足游客文化体验、购物、住宿等旅游活动为主.
        3.4耕地开发与改善生态环境相协调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耕地开发首先要以区域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保护为前提,着力考虑耕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以“先治理,后发展”的可持续性新生产方式为思路,强调宜耕开垦的生态合理性,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其次才考虑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既追求耕地数量的增加,又兼顾开垦后耕地的质量水平,保证耕地持续稳定地提供高质农产品的能力,从而较好地发挥土地后备资源的特点、潜力和优势,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结束语
        通过对农业综合体路网交通建设规划的研究,我们认为在小城镇综合体的建设规划中,利用共生系统理论,将综合体、其他城镇和具有关联关系的开发区视为不同的共生单元,遵循“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实施保障”的小城镇综合体规划方法,是促进城乡增长极和农村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合在产业支撑下建设小城镇农业综合体规划设计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岳璐.基于农业城市主义的哈尔滨市香坊区老旧社区更新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20.
[2]罗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03):82.
[3]龙郑成.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云湖桥镇空间结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9.
[4]陈春娅.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应对空间发展问题的策略探析[J].智能城市,2019,5(03):88-89.
[5]于豪.霸陵遗址区生态观光农业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