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策略 张荣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时代建筑》2021年6期3月下   作者:张荣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不仅潜移默化地植入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以及生命力中,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同时,也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张荣   北京   100024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不仅潜移默化地植入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以及生命力中,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同时,也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要素。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企业必须将企业文化和党的思想建设结合起来,促进自身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策略
        引言
        新时期背景下的企业发展必须向着高质量的转型方向不断探索,在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下,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创新,强调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使企业的改革创新原动力得到不断增强,适应社会发展下企业面临的新挑战,将广大员工团结在一起,同心同德,支撑和推进企业实现长足建设与发展。
        1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融合,对推动企业起到积极作用。首先是能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理论优势,为企业文化提供理论基础,为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政治保障,提升企业文化的高度,明确文化建设方向,推动融合工作的科学开展。其次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紧密相关,是企业发展形势和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准确体现,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面覆盖,并能够利用丰富多样的文化建设活动为载体,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激发职工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最后是融合工作的高效开展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严峻,融合工作能够有效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职工爱岗敬业的创造性,推动职工价值的高效实现,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2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的关系
        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关系到我们每个人未来的生存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建设形成的人文思想,这体现了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力量。主要包括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优良传统、劳动楷模等主要内容,这些内容能够让员工在企业工作中感受到有归属感、积极性,为企业发展注入了灵魂。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鼓励企业员工奋斗图强,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落实到企业发展中去。唯物史观告诉我们,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那么符合社会主义文化的企业精神,能够让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要建立起正确的企业文化,为企业良好发展奠定方向。企业文化的思想认识方向相同。因此,企业的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在具体内容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内容可以归纳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坚持以思想政治为主,转变人的思想发展观念。发展方向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地提高企业的思想素质,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政策和路线要求,从而将整个企业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进行升华。
        3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策略
        3.1以推进企业改革为核心
        新时代的企业发展中,为了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在一起,必须明确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那就是要以推动企业的改革为核心理念。新时代,社会经济建设的进程不断推进,面临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需要对多种因素进行充分考量,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目标的战略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强调企业发展战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制定符合现代社会建设与发展需求的企业发展战略。始终围绕着企业深化改革这一核心重点,加强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使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发挥出引导企业内部思想建设的作用,提高思想宣传的效果。企业的文化建设应强调对企业员工思想先进性的引导和指引作用,围绕着员工发展这一重点,致力于推进企业的整体改革。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这二者的融合过程中,企业为了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应致力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基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满足这二者所需要的资源需求,为后续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切实的物质保障和支持。


员工的福利待遇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只有企业更好地发展,才能够带给员工更多的认同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树立起积极的工作态度,在企业的各个事务开展中贡献力量,强化企业的发展动力,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创新。以企业的改革发展为核心,将这二者结合在一起,使企业员工的主流价值观得到有效合理的引领,形成企业文化精神传递下的连锁反应,促进员工更好地成长,也推进企业更进一步地改革、建设和创新。
        3.2重视组织领导的有效结合,破除融合障碍
        在当前工作中,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国企文化建设的有效结合,应该重点解决党政工作“两个门”的现象,坚持党委对企业文化的统一领导,强调党政工青妇各级组织之间的有效配合,最终全面提高国企文化建设质量。根据当前相关制度,企业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重点体现以下内容:①强调政治保障。企业文化与思政工作的融合发展,在政治保障上应该强调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落实“党领导一切”的要求,发挥党组织的功能,不断地向企业文化中注入先进思想,确保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②在领导执行中,要强调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关注党的领导与先锋模范作用。在实施期间,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内容:①在国有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上,应该确保企业法人治理与党政组织的有效结合,实现同步到位、同步管理,真正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政建设同步进行,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②在职能部门的设置上,党政与文化建设可以采用“两块牌子”,但是在实施中要坚持一套班子管理,保障相互之间统一行使管理职能,同步推动思政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③工作中可以按照职能细化其中的责任,例如,团委、女工委重视职工的文化工作,党委重视思政工作,行政部门重视文化建设等。
        3.3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思想支撑,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的文化精髓。企业在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工作有机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弘扬民族精神,通过这样的方式丰富员工的精神,激发员工的信仰认同和价值认同,增强员工的精神力量。员工在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号召时,其工作积极性会更高,因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是每一位中国人的最终期望,这能够引起情感共鸣,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工作的融合帮助极大。
        3.4创建共生机制
        为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设的开展创造共生环境是促进二者有机融合的重要基础。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共生关系可以为二者融合创造符合企业发展的生存环境,具体措施如下:第一,通过文化建设为二者打造可进行共同生存的思想政治氛围,将二者的思想观念进行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企业发展理念、价值取向以及生产经营的宗旨,从而更好地激发企业员工的动力和热情;第二,注重企业精神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通过融合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设来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三,致力于将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进行统一的宣传和教育,将二者的共生机制落实在文化建设活动和思政教育活动的实处。
        3.5加强政工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科学融合对政工人员的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具备较强思想理论水平和一定政治觉悟的同时,具有相应的文化素养,保证融合工作的高效开展。基层党组织要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积极吸收政治信仰坚定、业务能力突出的干部职工,挖掘职工中的文艺骨干,充实融合工作队伍。要完善培训机制,强化思想教育,提升政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引导其形成主动提升意识,根据融合工作需要对相关知识技能加强学习和培训,主动走上讲台,开展思政教育宣讲,不断推动工作能力的提升。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工作应当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加强改革创新,推进一体化建设。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不动摇的前提下做到有机融合,是不断深化和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和文化建设工作成果的有效途径,将更好地发挥两者在增强企业的整体凝聚力,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促进企业长足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小精.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相互关系及其有机融合[J].冶金管理,2019(7):131+133.
[2]吴金湖.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J].现代企业,2020(6):114.
[3]武玲.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策略[J].现代企业,2020(12):130-131.
[4]陈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