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8期   作者:褚冬旺
[导读] 工程测量领域新技术的创新发展为工程测量数字化奠定了稳定基础,其中GSI技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褚冬旺
        山西焦化集团设计院  O41606
        摘要:工程测量领域新技术的创新发展为工程测量数字化奠定了稳定基础,其中GSI技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GIS地理信息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准确的工程测量信息。文章对GIS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字:GIS;工程测量;测量技术;测绘工程
        引言
        地理信息简称GIS,其主要为一类三维空间信息系统,具体应用过程中,主要结合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将空间数据进行收集、存储、计算、管理。位置、地理信息为LBS核心,空间经纬度坐标放置于特定地理信息中,可确定地点位置、方向等。用户利用相关技术,可进一步获取相关位置信息,查询并分析环境信息,为用户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务。
        1当前地理信息技术的新需求
        现阶段的地理信息测绘技术需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加大对产品模式以及社会属性信息的重视力度。。传统4D产品类型较为单一,着重点在数字地形图产品上,与现阶段信息服务需要不符合。升级后的数据要素以及数据内容的着重点是地形图要素,在专业属性以及专业要素方面有所欠缺。在智能化时代的洪流中,应当推动新型地理信息成果向全信息、全空间、方向发展,并依据需求着重于开发多元化信息产品。第二,提升自动化处理地理要素的能力。在现阶段地理信息实时更新,人机交互的任务极重,包括遥感影像解译、制图综合处理、专业资料整合等。地理信息技术的自动化程度不高,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的损耗极大,阻碍着地理信息技术的跨越提升,与智能化时代的需求差别较大。第三, 探索极具协同且高效的地理信息生产组织模式。现阶段地理信息分级管理模式下的资料共享、人员调度、生产统筹难以达到协同合作的局面,地理信息更新工作难以为继。地理信息生产单位以统一划定作业区为生产区域开展集中出测、跨省实施,不仅可以及时更新并快速反馈实地变化。在智能化时代的洪流中,地理信息生产组织模式应当向专业部门协同、国省地联动、商业公司参与模式靠拢。
        2我国工程测量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测量理念缺乏科学性。现阶段,我国各大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测量单位对工程测量工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测量工作在精确度和科学性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形成科学的测量理念。在一些建设工程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对工程测量的认知程度不足,对整个工程测量工作的精确度及效率造成了一定影响。其次,缺乏先进的测量设备与技术。当前,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张,工程施工量较大,因此需要使用先进的设备和测量技术来保障测量工作的效率及精度。但是在实际工程测量工作中,仍有一部分单位依然延用传统的测量设备及测量手段来测量,对工程测量投资较少,无法引进更加先进的工程测量设备及技术,对提高工程测量的精度和效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另外,相关测量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在具体的测量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无法高效率完成对测量设备的操作,甚至还会出现错误操作问题。有些工作单位并没有配备专业的测量人员,造成了整个工程测量所生成的数据和实际工程建设之间存在较大偏差。这些问题不但影响工程建设后期的施工进度,而且给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埋下了较大隐患。
        3GI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3.1分层处理
        分层处理主要体现在系统数据隔离方面,地理数据定位功能中,不同数据、不同地理对施工最终产生的作用存在差异。其内容应与测量数据具有匹配度,可为后续实际施工提供有效数据信息,确保施工准确性。数据整合及规划环节均可利用GIS系统进行分层处理,使地理信息在空间转换更清晰。
        3.2数据获取与计算
        工程测量过程中,获取的相关地理数据主要以基础形式表现,用户可利用视觉变量方式,展示地理数据的全部要素,并可实现分区、分图展示,给予用户不同的体验感,但此种显示主要以不同色彩、纹理予以区分,最终效果不明显。

GIS技术在此类数据显示过程中利用各类软件,优化地理数据符号。工程测量人员通过计算机,利用模型处理的数据完成分类后,将数据结果传输至计算机系统中,测量人员可利用GIS技术处理数据,再以专题图方式显示,为测量人员提供更直观的数据信息。GIS技术应用于该过程中,可避免数据受其他技术影响,保障数据的可靠性。
        3.3实现对数据信息的三维可视化展示
        数据信息的三维可视化展示主要是指借助仿真技术、GIS技术来将工程建设所涉及到的数据信息以三维仿真模型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帮助用户更为直观、立体的感受到工程建设的实际效果,用户通过地下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实现对地下综合管线在三维模式下的浏览,地面信息模型和地下综合管线模型同时加载展示,以及在三维模式下实现检索、查询、分析等功能。在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进一步革新下,基于三维GIS技术的地理信息可视化展现的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且这种信息的可视化不仅仅局限于文本、表格或者图片,基于现代化的GIS技术还可以使空间信息通过动画、声音和视频融合为一体的形式进行展示。
        3.4城市建筑布局中的运用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实用性、开放性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功能,可以实现城市功能的合理划分。针对当前城市建设工作,存在土地使用单一化等问题,致使城市建设容易隔断和分化城市功能,这是因为城市设计中缺乏文化活动,降低了娱乐措施的吸引力,此外很多商业办公缺乏居住地,没有充分安排城市生活活动,因此浪费了城市空间,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组合城市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融合社会学、生态学以及经济学等知识,构建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宜居宜业城市。
        3.5数据库需要具备有非常良好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如今地理信息系统当中蕴含的数据正在飞速上涨,这代表着未来需要转换管理方式。如果说依旧使用传统方式来管理数据,那么就需要将数据库的含量来进行扩展和审计。现如今发展的过程中,使用次数较多的数据库格式就是关系型数据库,这种数据库需要进行升级与加强,从而更好的帮助这类型数据库在今后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分割与非规划扩展。一般情况下,数据想要进行升级处理,就需要将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区分,而这往往会耗费大量的资源。除此之外升级时由于服务器的自身状态,很多时候无法对性能和容量产生非常大的提升。同时数据库进行分割之后对于一些非结构化数据的储存可以说非常不适合,然而地理信息系统当中又拥有着非常多的非结构化数据,这导致程序以及模型的独立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针对于这种情况如果使用非规范化的处理,不仅仅会增加大量的冗余,同时也会导致数据一致性维护难度大大提升。由此来看,未来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地理信息数据系统数据库进行扩展,保证其拥有非常良好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3.6促进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技术创新
        对于国家来说,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起来,在资金和人才投入的各方面加大力度。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促使技术获得进步,而地理信息产业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比较新型的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极其广阔的前景。只有不断的进行数据挖掘及管理,还有其他技术方面获得突破,才能够促使我国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获得更多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测量领域,GIS技术应用范围不断延伸拓展,应用效果可观。它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测量效率和质量,为后续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信息,并且在满足工程测量的基础上保证高质量、高效率的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曹旋.GIS技术在工程地质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0(20):212-213.
        [2]李育平,刘晓燕.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西部资源,2020,20(01):115-117.
        [3]段彬彬.工程测量中GIS技术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J].冶金管理,2019,21(19):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