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琪
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1121
摘要:交通工程施工管理极其重要,原因是交通工程实施期间,不仅会受到工程技术、工程投入、施工管理的影响,还会影响工程的核心质量。因此,施工人员应当总结现场管理、前期策划、质量控制方面的需求,探讨交通工程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工程的核心质量。基于此,文章重点探讨了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引言:交通工程的有效实施,能够加快城市经济的建设。为了提高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施工人员应当完善市政工程的调查、评估,采用动态化的控制思路总结交通运行期间的问题,进而提高施工管理的质量。另外,建立安全管理、项目监管、技术交底的模型体系,可促进城市化的建设及发展。
一、实施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价值
交通工程的有效实践,能够逐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求,也能带动各地区经济的发展,这对于城市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合理推行健全的施工管理模式及质量控制体系,不仅可以提高施工的核心质量,还能让工程在既定的期限内完工,进而满足人们对交通出行的需求。针对于此,施工人员应当建立科学的控制体系,在提高质量标准的过程中考虑与施工管理相关的技术、现场安全风险问题,在必要的预测监控期间设立风险预警体系及防治对策,降低施工管理不科学对交通工程的不利影响。总之,完善施工管理体系并提高质量控制力度,可让施工人员了解投入混凝土、钢筋、骨料等材料的性能情况,以便在动态化监督控制期间进行质量监督,有利于确保交通工程趋于既定的控制规划下进行,提高整体工程的经济效益及质量[1]。
二、现阶段交通工程中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困境
1. 施工管理的灵活性较差
交通工程现场管理过程中需要施工方结合相关技术标准、施工管理计划及现场控制方案确定管理目标,从而提高施工管理的科学性。但是,当前整体项目的灵活性较差,特别是重点工程出现施工变动、项目变更情况时,会降低整体工程的质量。具体原因如下:第一,交通工程实施期间会受到当地经济、政策、工程实施标准以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影响,若部分项目的管理投入较为片面,可能会导致管理模式较为片面。第二,现场管理未结合当地的环境、生态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导致工程实施、运行及流程化管理不合理,特别是部分项目的管理模式较为繁琐,进而限制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进展。
2. 混凝土功能性问题
交通工程现场作业期间需应用大量的混凝土材料,若投入的混凝土的质量、核心性能较差,可能会导致材料出现深度裂缝,加大了施工管理方面的隐患。另外,若施工过程中没有第一时间处理裂缝,可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逐渐发展,致使重要路面断裂的情况,严重危害了交通行车的安全性。此外,当混凝土的养护作业不合理时,特别是材料与CO2和水蒸气的充分接触,会加剧路面基层材料的腐蚀情况,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
3. 项目监管机制不科学
交通工程管理应当采用完善的管理机制及控制标准,及时、全面了解交通管理的实际情况及需求,给予有效的修正与完善。但是,施工现场工程开展需使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若部分项目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可能会增加项目现场监管方面的难度,致使内部管理、责任分配不合理,尤其是作业期间存在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进而导致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低下,无法保障施工质量[2]。
三、提高交通工程中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要点
1. 提高施工质量的技术要点
为了提高交通工程的核心质量,需要施工人员落实质量控制模式,采用全面、详实、科学的管理体系探讨现场施工管理的难点及重点,以期消除施工运行的问题。第一,建立全过程监控机制,评估施工所投入各类材料的质量、型号、功能性需求。当材料投入使用时,施工人员应当结合各材料的检测报告、评估资料进行严格的监控分析评估,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分析材料的基本性能,待符合标准后可准予材料投入现场。另外,强化材料的复核、评估、测试,结合质量标准体系分析子工程材料的功能性,若筛检后材料仍达不到技术标准,应避免钢筋、混凝土、骨料、外加剂等材料投入工程。值得注意的是,重视混凝土的配比测试,利用配比试验分析水泥中水灰比指标,给予必要的优化处理[3]。第二,要求管理人员结合现有的技术投入、项目标准进行工程管理,在必要的考核分析中测试核心技术的投入及应用情况,再给予必要的监督,可提高工艺管理的科学性。其中,应当要求施工人员参照交通工程的实施标准,采用BIM软件校对工程技术的特点,确保各工序符合交通工程的核心需求。第三,管理人员应当给予施工人员精准、系统的操作示范,说明现场工程中重点技术的操作要点及操作步骤,方便施工人员全面掌握现场施工要点。同时,记录、评估、预测出当前施工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确定施工方的核心责任,进而凸显出标准化作业的实施价值。
2.现场作业安全管理要点
施工人员应当总结现场作业安全管理的需求,采用交通部门所推行的安全生产规定,采用动态化评估方案测试道路使用、交通行车、车辆种类方面的需求,秉承“安全第一”的施工原则,能够提升施工管理的科学性。因此,施工人员应当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采用严格的控制监控、安全评估、项目分析等模式探讨施工的流畅性,尤其是要总结工程施工是否符合技术标准,以期提高交通工程生产、投入、使用的有效性。若管理期间发现部分工程不符合相关规定时,施工人员应当立即进行返工,分析返工流程及工程技术投入,实践安全生产的理念要点。
3. 完善交通工程现场监管机制
为了提高现场作业的质量,需要施工人员不断完善现场监管机制及模式,依据交通工程的管理、投入、运行情况确立详实的施工管理制度,有利于消除不科学的管理部分。第一,监理人员应当收集施工图纸、内外业资料、施工管理制度等内容,依据BIM技术中工程量、材料投入、管线布置情况进行评估,采用严格的技术把控及精细化管理模式展开精细化管理,确保各个施工细节及操作步骤符合管理标准。第二,施工图纸校对评估应当结合地质资料、土壤生态、水体环境等资料数据,测试地基设计是否符合勘察标准及其规范,再给予必要的监控。其中,在道路路径勘察评估中,应当分析地基的标高参数、项目基准、土壤稳定性及其含水量等要点,在完善设计方案及材料使用需求的过程中提高图纸设计的有效性。第三,监理方应当积极组织施工图纸设计模型,测试施工方是否完全了解标书合同及交通工程的设计图纸。若测试期间发现图纸设计、规划存在问题,应当对重点区域路段的长度、地基稳定性进行测试,分析开挖、夯实、填土、基层、路基工程等技术的投入及质量控制标准,再将工程近况资料上传至控制系统当中。通过及时满足、协调施工组织需求及设计,可提高施工设计及保障项目的科学性,方便工程在既定的计划内进展,提高施工组织标准的精准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有效性,需要施工人员建立详实、科学的管理计划及管理标准,综合性探讨影响交通工程正常运行的技术要点及管理要点,有利于提高整体施工质量标准。另外,当施工人员发现现场施工管理方面的安全隐患时,工作人员应当快速评估出整体工程的难点及重点,在科学的校准分析及评估测试后对进行修改,消除现场作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易伟.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施工与管理[J]. 山西建筑,2019,45(09):153-154.
[2]韩志磊.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 中国高新科技,2019(08):107-109.
[3]梁磊. 路桥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影响因素及策略探究[J]. 四川建材,2020,46(07):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