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静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漳浦县供电公司福建省363200
摘要:随着国家进入后疫情时代,发展速度将加快,电网企业也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国际领先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新征程。然而,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难以独立自主。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已成为电力企业的一大利器。想要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能够解决问题的完善、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电力营销行业扩建场地安全与质量问题、电力营销行业扩建场地隐蔽工程安全与质量问题、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管理决策方法。
关键词:电力营销;作业现场;安全提升
1电力营销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现状
1.1电力营销设备多、人员少、现场分散、不确定性大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客户对供电服务需求的提高,电力营销设备越来越多,营销现场作业越来越多,需要的运营商越来越多,节假日等特殊时段也越来越多,还需要夜间和特殊天气以及计划外的营销运营场所。电力营销现场服务工作具有小、临、散、短期、多方面的特点,导致现场作业标准不规范、难以统一,操作人员相对短缺,电力营销队伍(供电站)长期超负荷,主动安全意识严重缺乏,被动应对安全措施和要求的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电力营销现场操作中多次发生更换居民电能表等安全事故,直接暴露出电力营销服务队(供电所)现场操作存在诸多安全漏洞。
1.2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大多数供电企业在安全管理和控制的力度、模式和模式上存在差异。在国内现有的技术支持下,他们无法更好的完善管理体系。一方面信息匮乏,另一方面技术不成熟,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不能更好地保证施工安全,也不利于进一步的后续工作。虽然一些企业在工作过程中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但在信息匮乏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完整的现场安全体系难度较大。同时,在管理制度的实施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1.3动力设备质量问题
随着市场化的深入,电力设备不断更新,电力管井、隧道、电气设备的技术标准不断完善。电力管道的施工必须有一定的质量保证,因为有些管道是与地面一起铺设的,或者是在建筑物的隔墙内,这对它们的保护有一定的检验。设备和管道的选择,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电力管道的施工质量、施工标准、防水、电力井钢结构、导电性、防漏性以及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问题都无法得到较好的检测。同时,也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安全,这往往影响到电力营销现场管理的安全。
2电力营销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的改进
2.1对安全承载能力进行数字量化
提前对各部门和人员的现场工作任务、工作量和安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提前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机制,规避风险,实现程序化、规范化的安全管控能力:(1)量化管理部门的安全承载能力。综合考虑管理人员到位数量和人员专业能力等因素,对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承受能力进行评价(2)量化作业队的安全承受能力。从技术水平和安全能力两个方面对操作人员的能力进行了量化。综合考虑团队成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合规意识、安全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然后,根据班组人员情况,进行班组安全承载能力的考核,并根据班组每天同时可派出的工作组数确定班组的安全生产承载能力。根据月、周、日工作计划、工作日志和班前班后会,根据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操作项目,本工程分为轻负荷、中负荷、重负荷、满负荷四个等级,科学合理地确定部署队伍的人员组成和人数。(3)量化作业现场的安全承载能力。对工业扩产、计量、用电检查、分布式发电等各类电力营销现场作业项目,从安全风险、难度、工作量等方面进行安全定量分析,并对“三检”(现场作业安全措施、,设备隐患、安全防护用品)落实到位,确保作业现场安全。
2.2构建安全文化体系
(1)教育和培训。
公司以“四法四卡”为重点,采取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操作培训等多种形式,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和典型事故案例、违章行为等,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养成独立识别和控制风险的良好工作习惯。
(2)风险识别。根据《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组织开展设备与环境、人员素质与管理、现场作业等方面的风险识别,为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3)风险控制。针对电力营销现场作业项目,建立了作业风险识别模型,保证了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针对性。每次作业前,进行作业风险分析,参照作业风险识别模型,通过关联风险数据库、现场调查等方式,识别本次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判断风险程度,对风险程度较高的制定控制措施,将控制措施落实到准备阶段和操作阶段,并纳入作业指导书中具体实施。
(4)风险评估。对于现场作业,根据作业环境、机具及防护、人员素质、现场作业项目、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公司整体及专业范围确定评价对象。市场部和作业队在作业前对作业风险程度进行评估,确定作业队和作业人员可接受的风险等级标准。
(5)持续改进。根据风险评估结论,市场部和运营团队建立风险预警监测体系。当监测风险预警指标接近预警值时,发出风险预警,进入相应的预警状态。根据不同的预警状态,实施不同的风险干预措施。采取专项整治、停产整顿、通报、考核、问责等方式进行政策干预,建立风险干预组织体系,分级、定员、限时实施整改。
2.3企业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工作
规定定性规定在不通风、不采光的条件下,严格按照电力行业规章制度执行,同时不影响周围环境。此外,在受限空间作业中受伤的人员,如果处于厌氧环境或含有有毒气体,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和应急救援措施进行救援。在受限空间工作时使用的安全电压、安全灯等设备不得超过12V。
2.4加强安全隐患排查
在电力工作中,对作业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往往被忽视,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对企业来说,作业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关排查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自己的责任,有责任心。
2.5提高现场安全控制力度
为了使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相关部门必须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深化现场管控,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把义务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
2.6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成立专业安全检查组,对本专业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价。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在岗检查和现场检查,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对各类施工现场进行全过程、全覆盖、全天候的监督检查。对构成违规的问题,要现场监督整改,对严重问题要立即曝光。
结论
我国正处在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素质不断提高的上升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各行各业的安全越来越关注。而电力作为一个家家户户都使用的能源,它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通过对电力营销作业现场的分析,形成了一系列作业现场的安全管控体系,大大提高了电力营销作业现场的安全性。但安全工作是一项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的工作。以后电力工作者应继续努力,“抓常态、抓细致、抓长久”,不断地加大对电力营销作业现场安全的探索,全力保障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袁竞业.电力营销中的业扩现场安全管理模式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19,36(06):108-109.
[2]蒋维琳.电力营销业扩现场安全管理模式解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1):149-150.
[3]刘晓智.电力营销业扩现场安全管控模式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3):120-121.
[4]刘军山.大数据背景下谈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服务体系构建[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4(1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