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其格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锡林郭勒电业局 内蒙古锡林郭勒 026000
摘要: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工业产业推进的重要驱动。为进一步强化电气工程教学质量,必须结合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特点,以新技术、新理论切入方向,综合制定出具有引导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以此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得到同步提升。基于此,本文章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及深造指导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深造指导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前,人们的生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电子行业的发展成为当前时代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对较大。很多学校都设置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但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相对比较混乱,缺乏实用性,不能形成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学生在工作之后,往往会表现出职业能力不足的现象。
1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背景
我国现代制造行业的迅猛发展,给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顾中国电气教育发展史可以发现,电气行业发展带动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向的变革。在近年来用人单位日益强调人才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高校在了解行业变化及具体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以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新教学模式,并确定未来教学指导的基本方针和目标。以书中提到的重庆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为例,它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电机系”转变而来的,发展至今不仅具备完善的教育体系和优质的办学条件,而且一直以学科发展和国家需求为方向,鼓励和支持师生的学习与科研活动,最终构建了以培养人才、科研及社会服务为核心的教育体系。现如今,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已经成为国内外非常知名的研究型院校,每年向社会培养的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达到了上万人。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其他高等院校的电气工程科学发展概况,通过整合对比分析可知,我国电气工程教育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现如今正处于下一个“百年”的起点位置。为了更好落实电气工程人才培养工作,满足行业建设发展需求,各地高校要在了解电气装备工业“主场”的基础上,科学引入“三致”理念,注重发扬传统精神文化的优势,以此在不断创新中培养高素质、高能力和高水平的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指导现状
2.1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随着经济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很多学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都进行了相应的创新,引进了相关的教育理念,但实际应用并不是那么合理,最终导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一般来说,课程需要按照一定的类别来设置,基本上是专业及相关理论保持一致,并不涉及别的学科或专业知识。这种课程体系中更多的是静态课程,不利于学生自学及其创新能力的发展,不能达到课程开展的要求及标准,达不到拓展学生视野的目的。因此,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改革和创新,以达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2.2实践教学现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较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重理论,轻实践;实验项目中验证性实验偏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实践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实验内容过多地被限定;实验项目缺乏“基础-综合-创新”的递进式、层次化设计;实验室没有实现全方位开放管理,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较少,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考核评价方式单一陈旧,实验成绩很难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结合不够紧密;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与专业培养契合度不高。这些问题使得实践教学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树立,培养的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及深造指导
3.1依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
目前,我国已对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给予高度重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新能源的角度出发,确保电气工程专业人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例如: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定位,以此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进入实习阶段。此外,在保证与时俱进的同时,高校应确保自身的教学质量,以此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作用,实现校企双赢。各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单位的合作,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共同构建高校的教学课程,促进教学理论以及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同步性。高校在其教学实践中,应该结合本校的发展实际及专业特点,推进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可以及时了解产业的发展形势,调整自己的教学教学体系。加强院校间的合作,共同探讨行业动态,分享与学习先进的实践教学经验,共同推进电气工程专业的发展。
3.2注重反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结合相关典型案例来开展实际教学,强化师生沟通交流和互动,充分尊重和彰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效果。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应用理论知识内容。
3.3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学校应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对实训基地进行调整,并申请地方政府投入资金,以此拓展实训基地,确保其能够对学生发展提供持久性帮助。各高校应该完善和探索创新学生评价体系的建设。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标准,以此鞭策学生在学习中注重自我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也应该对生产实习的学生建立完善的评价的体系,将学生在生产企业单位的实践表现列入个人学业评价之中,确保学生在企业的实践中有所成长与提高。
3.4修订课外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实施细则
为全面提高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学校制定电气类专业课外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实施细则。该细则包括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素养与考级考证以及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三个方面。其内容主要涉及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研究,出版著作,发表学术论文,获取发明专利,文化、艺术、体育竞赛,以及面向学生开展的各种演讲、征文、辩论、知识竞赛,文化交流及其他课外文化活动,等级考试,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正式注册的各级各类学生社团及活动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在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注重课程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专业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为学生未来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把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作为重点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水平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双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J].时代农机,2020,47(05):106-107.
[2]吉畅.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改革实践[J].集成电路应用,2020,37(05):92-93.
[3]刘格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J].南方农机,2020,51(08):107+129.
[4]谢冬冬,刘俊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及发展思路[J].知识经济,2020(04):127-128.
[5]何玉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发展前景分析[J].科技风,2020(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