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庞聪维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12月下   作者:庞聪维
[导读] 水文地质学是指在自然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移动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地下水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的学科,有利于研究如何合理使用地下水资源。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形成新的研究领域。

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庞聪维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水文地质学是指在自然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移动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地下水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的学科,有利于研究如何合理使用地下水资源。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形成新的研究领域。水文地质调查在工程调查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与建设工程的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有密切的关系,对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问题
        1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
        1.1地下水位上升
        地下水位的不同上升情况会对地基所能够承载的建筑物重量产生极大影响,无论建筑物采用了什么样的岩土材料进行建造,当地下水位上升以后地基的承载力会有所下降,地基承载力下降频率能够达到45%~70%左右。地基承载力下降水平与地基所采用的岩土材料相关,粘性土的下降频率更低,砂性土的下降频率更高,在施工过程当中,如果建筑物中采用了砂性土,岩石会受到地下水位上升影响,吸收更多的水分从而加大岩石当中的液化动因,导致建筑物在施工过程当中出现振动和陷落,加剧建筑物的沉降。
        特别是工程施工选择了水文较为丰富的河边地区,或者地质不稳定的斜坡地带,地下水位的变化就更容易对建筑物产生影响,此时如果地下水位处于上升状态,建筑物涉及的岩体和水体浸润程度会有显著的提高,浸润范围也会随着地下水位的上升而进一步扩大。当岩土处于膨胀软化状态时岩土的抗剪力会显著下降。因此,此时岩土会出现变形崩塌和滑坡移动等等现象,导致建筑结构稳定性受到影响。
        1.2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位下降对于建筑物所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地面沉降。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有部分岩层处于松散状态,并未对岩层进行加固处理,如果此时开展工程建设,对地下水进行过度的开采会导致水位下降,地面原本所具备的支撑力会随着水位的下降而下降。因此在进行地下水抽取的时候需要遵循适度合理的原则,避免由于地下水抽取过多造成地下空洞位置扩大,地面承载能力下降。另外如果地下水资源开采不合理会导致水资源消耗过多,水资源一旦枯竭会导致工程建设项目地点的水资源中的矿化程度提高。在开采的过程中地下水的开采量小于补给量,地下水会形成均匀补给和均匀分布的状况,可以有效地避免水资源的枯竭,如果过度消耗地下水导致水位下降,只会形成不同区域的空洞而引发区域降落和塌陷。
        当地下水资源属于未被开采的自然状态时,原本的地下水资源和海水资源会保持平衡,不互相倾倒或者混合,当地下水资源被过度抽取以后,地上水资源当中的淡水会缓慢地排入大海,此时地下水资源和海水、河水之间会按照各自行进的轨道进行运动。如果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当水资源减少以后原本排入大海的淡水会因此减少,海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行进路径会被破坏,而且会逐渐占据原本由地下水资源占据的地下水道,向陆地部分推进,或者与地下水资源混合导致地下淡水资源的腐蚀性增加。
        1.3地下水位频繁升降
        地下水位的升降除了会受到人类对于水资源使用的影响以外,同样也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季节变化也会导致岩土的体积膨胀或者缩小。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地下水对于岩土的变化会水解和膨胀岩体,改变原本的岩土结构变化,如果地下水位升降频率加快,岩土的膨胀和收缩幅度也会加大,进而影响岩土的稳定性。



        2解决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问题的措施
        2.1加强岩土工程勘察
        要不断完善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规范与要求,明确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确保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与效果。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并且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促进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勘察程序开展工作,保障岩土工程勘察的规范性,提升岩土工程勘察的效果。
        2.2提升对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视
        水文地质勘察是工程地质勘察的关键内容之一,要给予水文地质勘察高度的重视,密切关注水文地质问题。通过水文地质勘察,才能掌握和了解工程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展工程设计,保障工程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水文地质勘察数据信息,要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并对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情况作出科学准确地判断。要严格按照国家工程地质勘察标准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这是保障勘察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技术人员也要加强学习,一方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全面了解国家制定的勘察标准,不断提升水文地质勘察的质量与效果。
        2.3加强对地下水位状况的勘察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地下水位情况会对工程的设计和工程的施工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应加强对地下水位状况的勘察,全面了解和掌握工程所在地的地下水位状况,包括地下水位的高度情况、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地下水的分布状况以及地下水的类型等。在勘察过程中,如果发现地下水位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则要对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如果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则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调整地下水位,降低甚至是避免地下水对工程建设造成的不利影响。
        2.4加强对岩石水理性质的研究
        加强对岩石水理性质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掌握岩土的溶水性、透水性和持水性等方面的特点,结合岩石的水理性质特征,可以为建筑设计以及建筑施工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符合国家的标准要求。结合岩石水理性质特征,对施工方案作出有利调整,既有助于保障施工的质量,也有助于提升施工的安全性。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岩土水理性质勘察,提升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2.5明确勘察目标
        岩土工程勘察要明确勘察的目标,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勘察目标。首先要明确水系统的具体分布状况,同时结合工程要求来制定勘察目标。只有明确勘察目标,才能使勘察工作更具针对性,同时勘察目标也是勘察工作的具体指导与核心,可以对勘察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指导。结合勘察目标来制定具体的勘察措施,采用相应的勘察技术,提升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工程地质勘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第一前提,在这一部分当中水文地质又是地质勘查的重中之重,应该引起各方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为了降低水文地质对工程施工的危害和影响,在工程现场的实际勘察过程中,勘察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工程周围的水文相关情况,并根据工程施工的要求,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对于水文地质勘察研究时应继续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全面了解地下水状况,确保潜水位处于正常水平,才能更好地解决建筑工程的水文地质问题,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先进的工程地质勘查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确保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杏卉,陈振喜.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体现与处理方法[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191,258.
[2]吴姝涵,吴陈明.试论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体现与处理方法[J].科学技术创新,2019(4):65-66.
[3]张琦,孟庆斋.岩土工程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问题探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0(12):168,170.
[4]刘仪,王昕,任升,等.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工程勘查中的重要性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1):1274,12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