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邓友忠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12月下   作者:邓友忠
[导读] 经济的发展,促进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为了适应各种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要求,加强对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但是,随着近年来实际施工应用的不断增加,对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不仅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3208191970120***78    邓友忠

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为了适应各种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要求,加强对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但是,随着近年来实际施工应用的不断增加,对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不仅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因此,为了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建筑工程发展的速度,必须要加强对框架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促进社会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本文就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目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是非常普遍的,这种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强,但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新形势下,要能够加强施工技术创新应用,不断解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质量,这对于建筑业的发展是极大的促进。
        1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目前建筑工程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建筑的高度不断提高,因此对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建筑工程的抗风荷载方面的分析,随着楼层的不断提高,建筑的支撑力也要随之提升,所以必须要严格的控制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质量与施工技术要求,从而保证框架结构能够达到相关设计要求。此外,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钢结构等一些框架支撑体系的不断完善, 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承载力计算,从而保证建筑自身的安全稳定性。如果仅仅通过增加框架结构的支撑体系就能够实现对应要求不够现实,因此必须要结合实际建筑工程情况,选择科学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才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控制,从而增加框架结构抵抗较大变形和侧向荷载的能力[1]。
        2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2.1 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是房屋框架结构的主要材料,采用适当的材料可以提高框架结构的稳定性,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完整性,必须在前期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首先,应该准备一份比较完整的设计草稿,包括不同的剖面图和楼层平面图,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浏览设计草稿,初步了解一般框架的构建。其次,对于每个框架,需要准确测量和计算其具体承载力,并根据施工计划确定节点位置。模板施工技术需要不断优化调整,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施工需求。在模板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模板的安装和施工应加强。模板的水平基础应定期测量。在进行框架结构施工前,确保设计图纸合理,准确测量各环节所需的数据,以保证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合理性。施工前,考虑管线与钢筋之间的配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预处理,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在钢筋的焊接和焊接前,应对工程现场使用的钢材进行焊接试验。对工程中使用的钢筋应进行分批检验,确保每根钢筋都用于焊接试验和机械试验。
         2.2 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1)焊接施工准备。在使用钢材的过程中,主要涉及的施工操作为焊接操作,在焊接钢材时,需要做好焊接试验,试验通过之后,再进行逐点焊接,焊接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避免漏焊和错焊。焊接的操作人员要做好充足的安全准备工作,在焊接完成之后,要对焊接部位进行抽检,重点抽检容易出现问题的钢筋,要确保抽检操作专业,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2)放样与下料。对钢筋进行放样和下料,需要了解不同钢筋的热胀冷缩系数,要根据钢筋的性质留置出合理的施工放样和下料的空间。在对钢材进行二次加工时,其也会出现体积的变化,因此需要合理的预留空间。以材料受弯总长为标准,若其长度小于24m,则可以将预留量控制在5mm左右的范围内,若总长大于24m,则其预留量需要控制在8mm左右的范围内。对材料进行放样和下料,要密切关注材料的收缩和膨胀情況,在设置预留空间大小时,要了解框架结构中钢筋拱起和收缩变形的实际情况,由此才能确保预留合理。
        2.3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1)定位标高施工。在定位标高的施工过程中,主要使用经纬仪与水平仪,依据施工标准,明确横纵轴线,进而精准测量标高。在实际操作程序中,应确保工作全面、系统和严密,与此同时,还应认真记录。然后,仔细复检、严格审核。安装模板时,应有效控制垂直度。在结合部位,应利用水泥砂浆实施填补操作,确保不会出现漏浆现象。最后,规范校直,应格外注意边线顺直度,确保调整合理。
        (2)基础模板安装。按照施工要求每天测量水平基础,借助平面尺确定每一边线参数,然后在相应位置做好示数标记,为后续基础模板安装作业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确保模板安装的稳固性以及使用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模板所能够承受的负载力水平。
        (3)支撑体系施工。在支撑体系的施工过程中,应格外注意浇筑重量,有效控制振捣力度,确保坚固度良好。同时,模板操作还应有利于拆卸,从另一层面来说,支撑体系应具有较大的便利性与可操作性。对于整个支撑体系来说,立柱为重点受力部位,选择适宜的钢管种类,确保安装垂直度满足要求。支架在整个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连接作用。在横向连接中常常采用剪刀撑方式,凭借三角形结构,发挥稳固的功效。旨在通过垫板来增加摩擦度。另外,还应依据规定有序开展模板防泄漏操作,切实保障安装品质。
        2.4 混凝土工程技术
        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中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首先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保证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符合工程建设标准要求。同时,施工企业还要严格的控制混凝土材料的科学配比,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自身强度。而掺入减水剂会对混凝土造价成本产生影响,因此必须要合理的控制掺入的计量。其次,在混凝土制拌完成后,进行实际的工程施工时,对于混凝土的运输要求也非常多,一般施工企业都会使用专业泵运输设备,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的防止混凝土材料发生变质及缺漏。并且,因为混凝土自身存在一定的泌水性,因此必须要保证二次压抹前混凝土的运输时间符合正常范围内,从而避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受到影响。此外,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还必须要控制好建筑工程的浇筑厚度和浇筑时间,并做好相应的混凝土振捣处理,加强施工监理部门的质量监督工作,从而能够及时发现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有效解决,提高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人们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改变,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框架结构作为建筑工程的主体部分,直接决定着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强度,因此,一定要严格把握技术的合理应用。但是就当前我国建筑框架结构的实际施工情况来看,技术应用水平仍有待提高,对此,施工部门还需加强实践力度,做好技术创新与升级,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丙章.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7):88-89.
[2]温建伟.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5):192.
[3]陈翠萍.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J].中国标准化,2017,(1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