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分析 张万开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9月上   作者:张万开
[导读] 在我国进行道路桥梁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于高性能混凝土以及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使我国道路桥梁的整体质量受到保证。

潍坊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张万开  山东省潍坊市  261000

摘要: 在我国进行道路桥梁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于高性能混凝土以及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使我国道路桥梁的整体质量受到保证。因此在进行高性能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做到严于律己,杜绝施工过程中的不良操作,为我国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保驾护航。
关键词:道路桥梁;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
        引言
        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由于这类施工项目在建成后往往需要进行高强度使用,因此必须要针对其质量、强度、抗压性能等进行有效保证。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有效应用,能够提升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为我国提供更加可靠的道路桥梁。
        1高性能混凝土概念
        高性能混凝土是当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主要就是利用常规生产材料以及生产工艺,确保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结构特征能够更加符合各项施工要求。设备与搅拌时间也是影响其实用效果的元素之一,要通过不同设备进行实验以确保最终的搅拌效果是最好的。其次,高性能混凝土的配置比例非常严格,要严格按照标准配置,一定不能随意添加。对于材料的选择也需要非常注意,以确保机器出风口的稳定性。高性能混凝土主要采用低水胶比方式,选择更加符合绿色环保施工要求的材料,增加足够的掺合料和高效外加剂。与传统混凝土结构相比,高性能混凝土更加适用于高层建筑与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可在恶劣的环境下保障构筑物的承载力、稳定性,因此,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普及。
        2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
        2.1耐久性
        对于高性能混凝土而言,由于其实现了高效减水剂与矿物超细粉的科学化配合,进而为混凝土结构稳定高效地发挥现实作用提供了切实的保障,而这也是此类施工技术能够获得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2.2力学性能
        对于混凝土而言,因其的均匀性并不稳定,强度等通常会受到其他外部条件的影响,尤其是其中涉及到的水灰比。常规的混凝土会在水灰比不断降低的条件下出现抗压强度的增大,而高性能混凝土则很好地规避了这样的不良情况。通常来看,高性能混凝土中因有高效减水剂等高效的材料,因此其在用水上比较节省。而矿物超细粉在此类混凝土中的掺加则极大地提升了混凝土的密实度,这也是此类混凝土坚实稳固的一个重要原因。
        2.3体积稳定性
        对于高性能混凝土而言,体积较为稳定是其中主要的特点,也就是说此类混凝土处在硬化初期不会产生较大的水化热,同时后期所呈现出的收缩变形也比较小。
        3道路桥梁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分析
        3.1针对混凝土原材料配比进行设计
        想要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针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应用,首先需要针对材料配比进行有效设计,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针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进行研究,往往能够有效提升施工质量,并针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对于高性能混凝土而言,它具有相对于普通混凝土而言更好的抗冻、抗渗能力,还具有较高的抗腐蚀性与工作性。为了针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进行保证,在进行高性能混凝土配置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混凝土配比进行设计,使混凝土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在进行混凝土拌制的过程中,通过针对混凝土水胶比进行降低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并针对混凝土的流动度进行有效提升。



        3.2混凝土的运输
        一般情况下,如果在进行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针对混凝土进行了施工,往往不会选择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的施工。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会选择购买混凝土,这一过程中,就涉及到了混凝土运输的问题。在进行混凝土运输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会选择使用混凝土运输罐车进行高性能混凝土的运输,在进行罐车运输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贯彻的搅拌速度进行保证,并需要针对罐车内部的温度、湿度等进行保证,避免在进行运输的过程中由于罐车内部温度发生变化,导致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下降的情况发生。
        3.3混凝土的浇筑
        完成对于混凝土的运输后,就需要将高性能混凝土投入使用。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针对施工技术进行交底,通过技术交底的方式针对浇筑方法进行研究。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能够具有较好的效果,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需要针对模板缝隙、加固方式等进行检查,使工程整体能够与施工设计标准保持一致。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应当针对实现设计好的浇筑方案进行应用,如非特殊情况,不要临时针对浇筑工作方案进行更改,并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注意针对混凝土进行振捣,避免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混凝土的空鼓、泌水、漏震等现象的发生,另外还需要针对浇筑过程进行记录,以便后期针对混凝土浇筑的状态进行查找。
        3.4针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后,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因此施工人员还需要针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在进行高性能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两种方式进行应用。目前,应用较普遍的是自然养护,自然养护就是在进行高性能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施工区域覆盖一层保护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针对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或是湿度进行保证,避免由于温度或是湿度出现起伏而导致混凝土工程的强度出现问题。另一种养护模式则是蒸汽养护,一般情况下,如果能够针对蒸汽养护模式进行应用,其施工区域多数是处于室内环境下。蒸汽养护能够针对混凝土的温度、湿度进行有效控制。通常情况下,应用蒸汽养护的养护时间大约为7天,在蒸汽养护结束后,可以再进行自然养护。但无论针对哪一种养护方式进行应用,都需要针对养护温度与养护湿度进行有效控制,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高性能混凝土的寿命与质量,使我国的道路桥梁施工技术能够提升我国桥路桥梁的整体质量水平。
        4提升高性能混凝土应用质量的管理措施
        首先,做好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评估工作,在道路桥梁工程设计期间,需结合工程设计要求,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各项结构性能及指标进行深入分析,预测出高性能混凝土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质量风险,针对此些质量风险制定出相关管控方案。在道路桥梁工程验收期间,要结合专项质量控制标准与验收方式,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进行严格检验,使质量评估工作更加合理,为相似道路桥梁工程提供丰富的施工经验。其次,注重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道路桥梁工程实际施工期间,往往需依据工程施工要求,选择更加合理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形式,如变形形式等。在高性能混凝土垫块预制时,要保障垫块的强度与形状措施,制定专项施工参数标准与技术施工要点。最后,注重高性能混凝土养护工作,在混凝土施工结束后,需立即对其表面进行保温、保湿处理,采用加盖塑料薄膜的方式,防止混凝土表面受到雨水侵袭和温缩开裂。在预制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期间,要利用低温蒸气方法养护,确保混凝土结构质量更加符合施工标准。
        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众对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确保道路桥梁工程实际施工水平不断提升,需加大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研究力度,针对高性能混凝土施工特征,制定出具有高效性与针对性的混凝土施工管理机制,使高性能混凝土能够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应用期间切实提升工程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朱少波.高性能混凝土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居舍,2020(32):23-24+6.
[2]李祥,许欢.高性能混凝土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20(08):176+178.
[3]李万勇.道路桥梁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0(20):257+260.
[4]刘玉刚.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0,11(10):102-103.
[5]徐传波.高性能混凝土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策略[J].价值工程,2020,39(14):124-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