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势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12月下   作者:徐晨昕
[导读] 陕西省位于中国的正中心部位,是华中地区经济实力较发达的地区原因在于该地区顺应新经济发展形势,通过贯彻落实并积极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该地的经济得以持续健康发展[1]。2020年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关口,成为“万亿城市俱乐部”。

中共汉中市委党校  徐晨昕  陕西汉中 723000

        陕西省位于中国的正中心部位,是华中地区经济实力较发达的地区原因在于该地区顺应新经济发展形势,通过贯彻落实并积极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该地的经济得以持续健康发展[1]。2020年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关口,成为“万亿城市俱乐部”。加之,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通过考察该地区,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划策,指明了该地区的发展前进的新方向。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合理增长和质的飞跃。现就陕西省新经济形势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分析如下: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最优配置经济要素,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数量。供需层面,主要包括“投资、消费、出口”、“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生产要素。供给侧改革旨在提高供给质量,通改革实现结构调整,正要素配置扭曲、实现经济的有效供给,全面提高生产要素率,更好地满足民众需求,确保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并明确指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因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与此同时,尊重市场规律,采取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发挥科教大省优势,有效利用国防科技工业基地资源,能够造就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市场主体。着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等,成为摆在陕西省经济发展面前的头等大事。
        二、新经济形势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
        陕西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必须尽早适应新经济发展形势,在常态化的管理中,推动该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
       (一)融入市场经济新发展格局,深化“放管服”改革
        为进一步提升供给侧改革目标,除了把握供给侧改革的要素,还需将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作为其中重点加以强化。通过改革来寻找平衡框架,着手对供需对称,降低产品过剩导致的经济周期变形、需求侧宏观经济政策的边际效用[3]。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此更好地发挥政府在产业政策或行政手段上的干预效果。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优化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主要措施为简化企业登记程序,将公章刻制备案纳入“多证合一”,压缩申领发票时间,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不再单独核发社会保险登记证;打造由市场监管总局牵头,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等国务院相关部门以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同时,优化企业银行开户服务,严格修订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政策基础。通过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经济体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改革对实现保增长与调整结构平衡的基本作用。
        (二)深化内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新经济形势下供给侧结构改革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新发展格局”,也是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下的重大战略抉择。
        具体做法为,“对内”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使国内市场依托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为供给体系,以满足国内对供给侧结构改革需求的适配性;动态平衡上,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扩大内需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4]。发挥国内市场的潜能,在国内市场规模、经济韧性、回旋空间等的优势挖掘中,全面提升供给体系于国内需求的对等性和适用性等要求,全面促进供给侧中供需双方的良性循环和互动。
        2020年陕西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52.9亿元,增长38%,总值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7.7%,较去年同期提升4.8个百分点,增速高出全省整体增速37.6个百分点。


在开放的国内环境和国际双循环渠道上,通过对外贸易以联通和交往世界经济,促使资源配置效率朝着造福民众改善民生上迈进,全面打造了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格局。
        (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创造高品质生活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黄土高原特色产业集群核心”上,建成以延安洛川县为代表的,辐射带动全省乃至全国生产、科研、加工、营销的绿色果品示范基地。依托该读取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发挥其产业规模和品牌优势,深入实施产业后整理,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产业提质增效、智慧化、绿色发展之路。围绕“百亿”产业目标,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产业向纵深推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打造龙头企业,改造生产基地部分果园树龄老化问题,加快推进改革系统和产业高质量发展[5]。
        (2)营造绿色宜居环境
        为将陕西省建成美丽宜居的典范城市,将生态文明建设和制度革新协同起来,制定清晰且严格的措施,贯彻落实政府精神,将“坚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全面振兴新优势”作为体系化建设标杆,实现市域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好环保督察整改、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生态教育,培育绿色发展生态文明观,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6]。
        (3)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治理现代化需从供给层面出发,调整完善人口政策,夯实供给基础。在现代服务业和民生上,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同时,将增强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制度供给。
        政府层面,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激励机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
        (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需从政府层面,稳定经济、优化公共服务着手,在市场上公平竞争、合理监督、维护市场秩序,全面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7]。
        改革层面,以满足需求为最终目标,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途径。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潜在增长率。加快国民经济循环,统一建设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三、小结
        基于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的发展,需从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全面解决总量性和需求侧的矛盾,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路。找准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抓住宏观经济政策主线,全面深刻领会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适度扩大社会总需求、持续扩大内需,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中求进、突出主线、守住底线、把握好度,走出一条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契合的经济工作之路。
【参考文献】
[1]夏凉,宋跃刚.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共享经济对新型商业模式演化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1(04):183-186.
[2]扈婧.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1(02):4-6.
[3]任保平,豆渊博.“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政策[J].人文杂志,2021(01):1-8.
[4]任保平,豆渊博.“十四五”时期新经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与政策[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1,37(01):10-22.
[5]李娟伟,刚翠翠.新时代中国省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视角[J].财经理论研究,2021(01):24-37.
[6]朱宝琛.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推动资本市场供给侧改革  不断优化投资者结构[N]. 证券日报,2020-11-27(A03).
[7]孙榕竟,庄梦婷,宋晓曼.基于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动力视角的供给侧改革路径分析[J].农家参谋,2020(19):202+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