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鑫雅市政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郝靖 100000
摘要:介绍沥青混凝士路面的工程施工原理,了解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与技术要求,阐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具备的积极影响,体现路面改造技术的可行性与髙效性。分析市政道路工程所釆用的路面改造技术,提岀沥青混凝土的优势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体现该改造技术引入的价值与发展空间。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逐渐增加,交通压力也随之增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以缓解公路运输的交通压力,提出了城市建设的相应措施,包括道路分流,限制车辆和道路改造,改造主要道路,采取措施缓解交通压力。随着交通量的上升,再加上环境和使用时间的不断增加,市政道路伤害越来越严重。因为沥青路面相对于水泥路面具有行车平稳、舒适抗震抗噪音、适应路基变形能力强、养护维修方便等特点所以在后期改造中常采用沥青路面。对可能存在的施工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对今后市政道路中水泥路面改沥青路面技术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1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基本原理
在路面工程施工建设中涉及到较多的技术指标,如路面平整度、路面具体宽度、路面粗糙度、路面实际高度、路面实际厚度、路面压实度及路面横坡度等,都具有严格的标准进行约束。在沥青混合料的配置要求中,混合料的稳定度、级配、沥青饱和度、空隙度、流值和残留稳定度等也都具有明确的标准进行约束。这些技术指标的要求和原材料配置比例的要求,相对严格,采用小型机械和通过手工操作进行配置是通常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因此,在路面建设时,一些工作必须通过大型的机械设备、全自动与高度机械化和较为先进的摊铺机、全套匹配的压路机、搅拌机等先进机械设备来完成。在检测时,需要采用全过程施工质量控制检测仪设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科学化检测,使其符合标准,以使路面工程建设当中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得以满足交通需求。
2市政道路工程中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的优点
2.1路面的平整性较好
采用沥青混凝土的路面改造,使路面拥有更好的平整性即路面没有凹凸不平的现象。路面的平整性能保障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不发生打滑的情况。沥青混凝土对混合材料以及混合比例都有严谨的指标,所以混合出来的沥青混凝土更加坚固,混合更加充分,不存在颗粒混合在里面而导致混合不均的现象。
2.2安全性和适应性强。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当遇到晴天或天气较为干燥时,不会产生尘土,当遇到雨天的情况,不会形成积水或泥坑,具有良好的整洁度。适应性极强,不会因环境变化对行驶的道路造成任何影响,便于人们出行。
当夏季阳光比较强烈时,有些道路易发生反光,影响司机的视觉,使其应试过程中的风险加大。沥青混凝土路面,即使在阳光较强的夏天,也不会发生反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将司机驾驶的风险降低,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2.3路面的清洁度较高
沥青混凝土由于对材料的选择与配置方面都进行了改良,路面的清洁度较高。道路本身的状态很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晴天和雨天的路面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驾驶安全。但沥青混凝土路面对于天气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晴天的时候,路面不容易产生尘土等粉尘污染;而雨天的时候,路面也不易出现水洼,降低了天气对人们出行的负面影响。
2.4维修较为方便
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水泥路面相比较,所需的施工时间较短,工程也较为简便。在维修时,可以节省较多的施工时间,减少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及财力成本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维修单位的压力,同时也减少了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
3市政道路工程所采用的路面改造技术分析
3.1施工前材料、人员以及场地的准备
(1)材料的合理选择
沥青混凝土的材料组成部分主要是沥青与碎石,道路工程前期需要对材料的购买数量、价格以及质量有准确的了解。面对存在多个供应商的情况,应采用招标的形式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在招标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价格合理的材料,以减轻原材料的成本压力。同时,对材料的购买数量进行估计,利用技术评估当前工程需要的材料,以免造成购买过多而导致库存过量的现象。在材料选择中除了需要考虑购买成本,还需要考虑材料的质量。工程材料有各自的质量指标,工程需要根据指标选择高质量的原材料时。
(2)人员的合理选择
工程的施工需要运用大量的技术设备,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以及实操能力,对这些设备的操作进行掌握。重视人员的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工程任务。人员选择完毕后,在施工之前还需要对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介绍工程重难点,规范工作人员的技术设备操作行为,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工作人员较强的安全意识。
(3)场地的合理选择
现场施工的场地需要进行合理选择,施工附近的环境状况以及施工地的路面状况都需要严格勘测。施工场地如果出现凹凸不平的状况过多,施工的难度以及成本也会大大增加。在场地选择完毕后,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施工规划设计,力求实现工程施工的效益最大化。
3.2混合配料比例的设计合理。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施工中的混合配料比设计工作,主要分为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两个阶段。在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时:要对路面实际用料进行分析计算,以保证所用材料的用量符合实际要求;②根据标准要求配置出矿料级配,并通过马歇尔实验将沥青的使用量制定出来;③通过前两个步骤得出的数值,制定出工程目标配合比,以便于日后进行检查。在进行生产配合比阶段时,应使间歇式拌合机在取样和筛选前进行两次筛分,以保证热仓材料的配置比例符合搅和机控制室得以正常运转。除此之外,还应多次调整冷料仓进料的比例,保证其供料的均衡性,采用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方式,进行马歇尔实验。
3.3混合料的运输
在进行混合料的运输工作时,应选择载重量在15t以上,且其内部为金属底板的自卸车进行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应在幢混合材料之前,在车厢内均匀的涂上一层水油混合液,防止车厢和混合料发生粘结。同时,还应布罩住混合料,以达到防尘和隔热的作用,并在进行摊铺工作时,将摊铺机与运料车之间的距离控制在40cm以上。
3.4摊铺机的平整工作
材料运输至施工现场后,需要开展摊铺工作。运输车辆不能离摊铺施工地位置过近,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机器的运行发生碰撞。在摊铺过程中,需要确定摊铺的厚度等,所以要选定一个较合理的摊铺高度。摊铺的地面可能会有凹凸不平的区域,这时对于摊铺材料的用量就要更加准确,保证路面摊铺的平整性。采用摊铺机工作时,摊铺机的停止运行状况可能会影响摊铺的顺利以及平整,所以在运作中尽可能保证摊铺机的持续运行,在运作前对所有可能出现的危害做好排查。
3.5碾压技术的运用
摊铺重点在于确定路面摊铺的厚度,保证路面平整铺成,而在摊铺阶段完成之后,还需要对路面进行碾压。路面的碾压是将材料进行更好的密合处理,保障路面的稳定性。同时,碾压技术可以让摊铺机经过的地方更加平整,清除机器经过的痕迹。碾压的过程也存在着一系列的约束指标,工程在使用技术的同时根据规定的指标,优化碾压的方式。
4结束语
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技术,将影响人们出行的舒适度和安全区,同时对城市的市容也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进行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改造施工时,应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合适的施工人员和使用材料,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并减少施工成本,进而提高城市道路建设事业的整体进度。
参考文献
[1] 刘晋文. 浅谈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维护工程中的应用[J]. 科技风, 2020, No.415(11):154-154.
[2] 温福贵. 浅析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技术[J]. 商品与质量, 2020, 000(004):239.
[3] 林秋洁. 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的运用探索[J]. 四川水泥, 2020, No.291(11):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