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城市道路改造施工中的排水问题分析 马晓慧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9月上   作者:马晓慧
[导读] 本文将结合上海市阳泉路(景凤路-保德路)道路大修积水改善工程实际,对城市道路改造施工中的排水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及措施,以促进城市道路改造施工的顺利开展。

上海金岭建设有限公司  马晓慧

摘要:本文将结合上海市阳泉路(景凤路-保德路)道路大修积水改善工程实际,对城市道路改造施工中的排水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及措施,以促进城市道路改造施工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城市道路;改造施工;排水问题;优化措施
        前言
        为适应城市发展规划需要,改进基础设施实现建设优化,对现有城市道路进行改造翻建不但能够实现资源的节省,且能够实现其使用功能的最大限度提高。不过在城市道路改造施工中很多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排水问题尤其突出。排水系统是城市发展的辅助,良好的道路排水系统不仅保障了路面交通的安全,对于路面的养护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城市排水系统拥有庞大的脉络和错综复杂的分布,而大多数管线分布在路面之下,所以其存在也为道路改造施工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城市道路改造的施工过程中应对排水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综合施工实际,对其进行合理设计才能够在道路改造有序进行的前提下保障城市排水系统正常运转。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上海市阳泉路(景凤路-保德路)道路大修积水改善工程,道路长度为 1631 米,具体实施阳泉路(景凤路-保德路)车行道基层整体翻挖新建,施工过程对阳泉路(保德路-场中路)车行道面层铣刨加罩,全线翻排水泥混凝土侧平石,全线人行道进行翻挖重建为透水人行道,东侧人行道及交叉口结合西泗塘西岸环境改造工程(续建)方案进行改造,对雨水连管开挖沟槽后进行修复,新排一根 DN300 污水管道,修建进口破,交叉口现有人行护栏部分更换为景观护栏,调换自调式防沉降窨井,同时对道路其他附属设施进行维修。废除现状排水管,敷设 DN1500 雨水管 216 米, DN1000 雨水管 32 米,同步翻建沿线街坊支管。
        2  城市道路改造施工排水设计目标
        道路改造施工中的排水设计应综合考虑到施工道路所处区域的地形地势、气候条件降雨量以及道路等级,设计目标应围绕不同积水来源展开,以保障积水及时有效的排到路面以外,确保路基以及路面的积水范围得到有效控制。对于地下水以及农田灌溉水来讲,应加强路基的稳定性,对于地表积水来讲,应确保排水顺畅避免地表水的下渗。另外,有效的道路排水系统应该有效结合路面排水系统以及路基排水系统,做到地上排水与地下排水系统兼并,临时性排水系统与长久性排水系统相辅相成。且道路排水系统应该与绿化种植系统实现融合促进,为防护加固工程夯实基础。
        与此同时,城市道路改造施工排水设计的专业性比较强,所以在设计前期一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综合多个部门共同发力。因为是改造工程,应对原有的排水设计管网线路的分布等情况做到详尽了解,以实现道路排水系统的进一步优化。且设计的同时相关管理部门以及施工单位也应该对自身的管理范围与职能权限进行合理规划,在设计施工验收的过程做到各司其职,以确保各类技术、质量、安全等问题责任细化,即便出现问题也能够及时得到补救。
        3  城市道路改造施工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3.1道路排水设施老化
        当前众多道路排水系统都是在城市建设初期铺设的,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排水设施老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排水泵站年久维护困难,早期管道渗漏爆裂,这都是常有的现象。且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逐渐增多,用水量也大大增加,这样一来生活污水的排放不堪重负,而城市的雨水排放基础设施也是能力有限,根本无法与当今的城市需求相匹配。在城市道路改造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忽略了排水问题,不仅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对于后期路面路基的养护也是一个难题。
        3.2排水系统设计无法适应改造需求
        城市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对相应的水路、电路、以及道路交通等发展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排水系统也是一样,为了跟上城市进展的步伐,整个排水系统的设计过于复杂繁琐,合理性有待商榷,所以在道路改造施工的过程中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布局。尤其是现有的排水管道设计以及设施很难满足道路改造施工的需求,整体的设计和铺设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投入,这在无形之中皆为城市道路改造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3道路积水严重
        当前我国众多城市的排水系统都不是很完善,在应对正常情况下的生活排水以及工业排水的时候还绰绰有余,一旦遇上大暴雨的侵袭,降雨量大骤然增大就为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为随着降雨量的突然增加,整个的排水系统就处于了一种饱和的状态,管道径流量不足,排出量远远小于降雨量,这样一来道路积水就无法避免了,尤其是低洼路段更为严重,不仅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的畅通为市民的正常出行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甚至还有可能有危险发生,对于路面路基的养护也是非常不利的。
        3.4排水系统施工技术滞后
        我国城市建设的进程起步较晚,相应的市政设施和设计也处于一种不断完善的状态。早期的排水系统施工工艺技术相对滞后,所以在道路改造施工的过程中会发现有排水管道偏移的现象,管道连接处的渗漏以及损坏也很常见,尤其是随着城市建设需求的逐渐提高以及进度的逐渐加快,对老旧道路进行施工改造势在必行,而由此衍生的排水管线设计和铺设施工技术也被赋予了全新的要求。


      
        4  解决城市道路改造施工中排水问题的优化措施  
        4.1施工前,优化设计
        4.1.1路面排水设计
        城市路面排水的主要目标就是雨水的排放,其根本目的就是在雨量骤然增大的时候不让积水停留保持路面干爽,确保车辆行人通行的顺畅安全。路面排水工程主要涵盖着双坡排水以及单坡排水两种形式,双坡排水是路面排水方案设计的首选,该方案也比较常见,主要就是通过在道路两旁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雨水口,雨水口通过支管道与主管道相连,这样一来能确保在雨水量增大的时候将路面的雨水快速的聚积到一起而不在路面长时间停留,再通过管道的连接流通最后将聚集的雨水集中排放到河流湖泊之中,或者直接利用其进行农业的灌溉。但值得注意的是,双坡排水应该以行人的通行为先,所以坡度的朝向是由人行道朝向车行主干道的,这样水流的方向实现了由行人道到车行道的自然流向,确保了行人路面积水的优先排出。
        城市道路改造施工过程中,双坡尚未形成,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以拦截的方式有效防止路面积水,也就是说在施工道路的两端位置,根据实际情况提前设置好相应高度的挡土墙,并在挡土墙上方挖掘一条截水沟,但一旦施工过程正处于雨季,且该施工的所在地区多雨,那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增加设置一道或者是多道截水沟,以确保对路面雨水的拦截,同时也保护了挖方边坡以及填方坡脚不会因为雨水的冲刷而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4.1.2路基排水设计
        路基是城市道路的建设基础,也是影响道路质量的关键,其位置结构的独特性也对排水提出看更高的要求,如果路基长期处于积水浸泡或者是潮湿的环境当中,很可能造成路面坍塌,所以无论是新路建设还是旧路翻建改造排水问题都应该引起极度重视,确保路基处于干爽无积水的状态,这样才能路基足够稳固结实耐用。城市道路改造施工过程中,首先应该对该路段的路基的基本情况作出判断,如果比较湿潮,那么烘干填土是第一要务,如果相对来讲比较干燥,那么可以直接间隔一段距离在路基两旁设置纵向排水沟,以确保路基积水得到及时有效的排放。但如果某一路段的路基存水较多彻底疏通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可以选择透水性优质的材料或者干燥土料替换原土的方式来保证路基的干燥与稳定。
        当然降低地下水位对于保持路基的干燥也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比如说本次阳泉路(景凤路-保德路)道路大修积水改善工程地处上海,上海的水量是比较丰富的,且地下水位也是比较高的,所以采取科学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设计尤为重要。开通设置暗沟、渗沟以及渗井这三种方式,都是降低地下水位的有效方式。暗沟设计较为复杂且排水能力有限,通常选用颗粒状以及透水性良好的材料,通过加强沟底的渗水设计使地下水汇集,沿着沟渠方向实现地下水的排放;渗沟设计与暗沟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是通过地下水汇集再实现排放的过程,但往往渗沟的尺寸比暗沟更大更深;如果地下积水过多会采用渗井设计,其通过渗透的作用采取一定的措施利用一定的设施将路基上层的地下水渗入到更深水层中去,但其施工复杂且成本较高。
        4.1.3路面结构设计
        很多城市道路因为年代久远路面会有众多的缝隙产生,所以一旦地表水经过这些缝隙渗入路面就会对路基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道路改造施工过程中应该重新规划设计,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比如说路面结构应体现一定的层次感形成排水坡度;其施工的面层和基层间也可以装设乳化沥青下封层;如果翻修路面所在区域容易积水,则可以在路面与路基之间设置一个纵横坡度的排水层和土木布,以确保渗入路面的水分在未到达路基的时候就得到及时有效的排出。
        4.2施工中,严格把关
        城市道路改造施工过程中排水问题的施工重点放在支、连管修复及雨水口翻建施工。同时,在施工中,应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并在施工时充分调用公司资源,采用精干队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速度,缩短沟槽“开窗”期,尽早分层回填,满足路基回填质量要求。本次阳泉路(景凤路-保德路)道路大修积水改善工程的支、连管修复及雨水口翻建施工工艺采取的是管位定位——沟槽边线切割——开槽——原管及管道基础拆除——铺设基础——管材排砌——回填黄砂、回填土——道路结构层修复的主要流程,管道基础采用15cm砾石砂,沟槽采用中粗砂回填,两侧均应回填,并分层夯实,回填压实度≥97%,利用钢钎进行贯入度检测。施工过程中管道安装时特提出管道接口密贴的要求,以确保接口与下管应保持一定距离,防止接口振动,且整个管道安装的过程实现的是自下游向上游排管,承口朝上游方向。另外,本次施工对雨水口位置设计也十分重视,要求雨水口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歪扭,且井圈与井墙吻合,井圈与道路边线相邻的距离应相等,雨水管的管口应与井墙平齐。
        5  结束语
        道路的合理规划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而排水设计不但关乎道路的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对于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针对城市道路改造施工过程中的排水问题,应该以设计理念的更新为基础,以工程实际为出发点,充分结合城市建设需要研究制定有效的方案,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把关,确保整个工程以民生为基础,造福于民。
参考资料:
[1]马燕.城郊市政道路排水设计要点分析[J].科技风,2011(02):121.
[2]武杰.浅谈城市道路排水工程改造施工中的问题[J].建材发展导向,2019,17(16):78-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