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杨虎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9月上   作者:杨虎
[导读] 海绵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中应对暴雨、洪涝灾害的重要设计理念。市政道路工程中占用的土地面积极为有限,为了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遇到暴雨洪涝灾害时,可以通过良好的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来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城市中可能出现水资源短缺、径流污染等城市常见问题。

珠海市金湾区建设工程质量监测站  杨虎  广东珠海  519041

摘要:海绵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中应对暴雨、洪涝灾害的重要设计理念。市政道路工程中占用的土地面积极为有限,为了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遇到暴雨洪涝灾害时,可以通过良好的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来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城市中可能出现水资源短缺、径流污染等城市常见问题。同时海绵城市理念作为一种生态、环保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策略,具有极高的实际意义和经济效益。在海绵城市优秀的理念应用下,研究市政道路工程中如何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成为现代市政道路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道路工程
        海绵城市是现代城市管理中的重要方向,在城市管理中下雨时通过有效的吸水、排水、蓄水储存自然带来的水资源,并加以利用。从而在有效应对暴雨、洪涝等雨水导致灾害的前提下,全方位有效利用水资源形成现代生态、智慧城市地飞速发展。
        一、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
        (一)海绵城市建设原则
        海绵城市是有效利用水资源的重要一环,为了实现生态、智能化的城市建设,在设计规划期间,根据城市的历史降雨量和未来降雨预测,从城市的整体角度上调整水资源储备和排放,从而形成良好的吸水、利用循环。有效利用水资源并解决城市遇到的雨水灾害。首先,为了保证城市能够正常运行展开,需要对雨水影响较大的重点位置进行有效地保护,在建设海绵城市时,需要避开这些影响城市正常运行的位置,并对其作出有效的排水预防处理。其次为了提高城市民众生活的质量,并满足现代社会对生态城市的需求,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减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在保护城市生态的前提下,展开海绵城市建设进而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现代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兼具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雨水灾害的有效防治功能。因此需要抛弃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并在建设过程中处处与城市的正常运行和生态调节作为建设方向。例如传统道路排水系统,不但占据了路面的空间,还通过水沟等方式将降水排入到周边湖泊、河流当中,并没有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同时在遇到强降水、暴雨等洪涝灾害时,这种排水系统极易造成洪涝灾害的进一步扩大对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需要满足城市现有的生态环境,并减少建设期间对城市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其次,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应当加强水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路研究,为城市有效利用水资源,降低雨水灾害影响的同时,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价值。例如在城市中利用湖泊绿地等方式进行自然蓄水,并使湖泊绿地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障。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一)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水平的提升,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污染对城镇居民的生活带来健康、品质、效率等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雨季强降雨带来的洪涝灾害、垃圾污染等问题,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海绵城市理念应用,有助于改善城市的洪涝灾害自然调节,并加强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城市水资源的有效调节
        海绵城市理念需要建立良好的排水系统,从而保证城市在雨季运行的正常展开。而有效的排水系统有助于城市蓄水效率的提升,进一步缓解城市蓄水压力,使水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储存。而在旱季当中,城市储存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城市缺水区域的调控,预防城市旱季出现的城市内旱现象。在城市利用先进的蓄水、净水技术时,雨水带来的水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地利用,有效满足现代社会越来越紧缺的水利资源需求。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雨水渗透系统的设计
        雨水渗透系统的设计有助于减少地面因雨水出现的径流量,通常在市政道路工程中,道路本身的渗透功能较差,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加强人行道区域、绿化带、道路材料等方面的渗透能力设计。有效削减因雨水带来的路面积水、径流,从而有效改善市政道路的运行环境。在现代海绵城市理念的影响下,市政道路人行道设计中采用透水铺装的区域已经十分广泛。而针对路面的雨水渗透设计,通常会通过两个方向进行设计:1.排水路面结构。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采用排水性沥青路面,将雨水直接从路面向下渗入。这种路面最上方采用空隙较大的沥青混合料,路面向下会逐步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最后在排水沥青面层和中间面层之间设置防水粘层来引导雨水的流至蓄水\排水处。2.蓄水路面结构。该结构采用透水混凝土和土基来形成良好的路面强度和透水性,为了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见识效果需要根据土基的透水性能,来适当增加过滤层。蓄水路面结构可以让雨水直接穿透路面渗入地质结构中,进而向下补充地下水资源,但因为其在向下渗透的过程中会经过土基层,因此会对道路结构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进行测试来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市政人行道结构的优化
        依据现代海绵城市的建设技术需求,市政道路工程的人行道结构,应当满足良好的排水、渗水效果。在传统的市政人行道设计工作中,采用透水性能较差的青石人行道板以及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等方式来完成市政人行道建设,在雨季经常看到人行道形成明显的径流、积水现象。因此需要根据现代海绵城市的理念需求,对市政人行道结构进行优化。首先,人行道铺设材料应当采用透水砖和干性水泥砂浆,并采用透水性能较好的C20混凝土,搭配碎石、打孔的PVC管等材料来进行市政人行道的铺设。其次,为了保证市政人行道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需要对市政人行道进行断面设计研究,采用人行道两侧较低、道路中间较高的设计,来保证雨水不会在人行道中形成积水。
        (三)道路绿化带建设的应用
        城市道路绿化带具有重要的渗水、自然蓄水功能,也是现代市政道路建设中,最常采用的雨水处理设计。但因为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很容易出现道路绿化带不够充分的情况,使市政道路的雨水处理无法达到相关需求。因此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来加强大陆绿化带的建设,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市政道路建设的强度、稳定性需求,并根据当地历史降水量、未来降水预计和水文条件来选择针对性的绿化带植物。例如在降水量较大的区域,应当选择耐污染与抗炎能力较强的灌木植物来建设道路绿化带。使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有效净化空气中的粉尘污染,并有效处理雨水带来的洪涝灾害。因此为了保证道路绿化带建设的有效性,并延伸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应当增加道路绿化带的建筑面积,使城市道路附近的地下空间得到有效利用,并在道路绿化带的蓄水、引水效用下,达到理想的雨水排放效果。
        (四)市政道路地表径流的引导
        为了确保暴雨等强降雨天气下路面径流的有效排出,需要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设置相应的雨水口。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将雨水口与储水装置进行相连,并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中设置雨水花园,当雨水通过雨水口留置雨水花园后,通过植物降解来过滤污染物质,并在渗透后流入地下水或者雨水检查井中,有效提升了道路路面的雨水排放和收集、利用效率。
        结语:海绵城市是现代成熟的生态化城市建设理念,为了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效果和生态效果,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海绵城市理念的深入,采取有效的技术应用来提升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有效性,帮助现代城市获得生态化、智能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双玉.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装饰装修天地,2017(23):123.
[2] 李铠同,吕江峰,王进. 试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 四川水泥,2020(2):54.
[3] 宋凯玲.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2):585-5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