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分析 谭振宇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9月上   作者:谭振宇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桥梁施工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当今的施工桥梁材料中,混凝土成为了最重要桥梁材料中的一种,但是在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蜂窝麻面,严重影响了桥梁施工的整体质量

430903198802****10  谭振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桥梁施工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当今的施工桥梁材料中,混凝土成为了最重要桥梁材料中的一种,但是在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蜂窝麻面,严重影响了桥梁施工的整体质量,本文基于当前的现状,对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一些质量通病进行简要的介绍,分析混凝土蜂窝麻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如何防范混凝土蜂窝麻面和施工中的质量通病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桥梁;混凝土;质量通病;成因;防治措施
        1 混凝土质量通病
        1.1蜂窝麻面
        在桥梁水泥混凝土施工中,蜂窝麻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害,由于混凝土本身的结构特征,加上混凝土所用的材料配比不当,极易出现砂浆填充不饱满的情况。另外,混凝土拌和过程中,会产生气泡,拖气泡无法破裂消失,留存在混凝土表面,就会形成蜂窝麻面,严重影响桥梁混凝土的外观。而且气泡过多混凝土的密实度也受到影响,影响混凝土的稳定性。
        1.2钢筋暴露
        由于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钢筋会经常出现位置偏移,降低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减少钢筋以模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混凝土施工中,经常会出现钢筋暴露在外面、建造粗糙、有裂缝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必须得到重视。另外,混凝土由于自身具有粘度的特性,可以与钢筋形成结合,在桥梁施工过程中,钢筋和混凝土的融合关系到混凝土是否具有较强的牢固性,因此,为了保障桥梁的质量可靠,必须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结合度,但是由于施工桥梁人员的松懈怠慢,不能有效的利用钢筋和混凝土的融合,不以合理高效的方法操作,使钢筋暴露的问题无法的到改善,为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埋下隐患。
        1.3混凝土开裂
        在桥梁施工中,如果混凝土周围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形成较大的温差,会对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产生影响,造成混凝土收缩或是膨胀,极易发生裂缝,如果遇到混凝土开裂的现象,则会对构造物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威胁,使构造物的稳定性失去保障,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1.4强度不达标
        在桥梁施工中,会遇到材料过期、材料受潮、材料配比不合理、投放料的顺序颠倒、搅拌不均匀、气温差异过大等问题的出现,加上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不同,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及时的修补和维护,使得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
        2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形成原因
        2.1施工中人员操作不当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桥梁人员的操作对施工质量有很大影响,相关人员如果责任意识不强,对桥梁质量的关注度不高,将操作步骤进行简化,如减少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将造成材料的不完全融合,则会极易产生气泡;在浇筑的过程中,如果振动不足,材料的密实性则难以达到要求,但振动时间过长,又会使混凝土的碎石集中起来,另外,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材料配比进行施工,石子过多、钢筋分布不合理,都会引起混凝土蜂窝麻面。
        2.2模板没有按照规定处理
        在桥梁施工当中,对模板的要求相对较高,一旦模板表面粗糙,不能进行及时的处理,则会造成混凝土中水分的流失,出现麻面;如果模板中的间隙过大,也会使混合料顺势流走,加上模板脱模剂的不正确涂抹,也会加重混凝土出现麻面的现象。
        2.3混凝土的用料质量和配比不当
        混凝土所用混合料的质量和配比直接决定着混凝土的质量,不合理的配比会造成气泡的留存,过多的应用胶结料或是含沙料,则会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



        2.4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强
        在桥梁施工中的混凝土用料,其和易性普遍较差,由于在施工中,混凝土在进入槽模之后,不能得到充分的振动,存在内部及边缘的气泡无法排除,会引起蜂窝麻面或裂缝的产生。
        2.5气温的影响
        温度变化也会使混凝土表面结构出现改变,由于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水分蒸发,产生水蒸汽,在外界的温度过高时,进一步加大了环境中水蒸气的含量,对混凝土中气体的排出产生阻碍作用。
        3桥梁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3.1对蜂窝麻面的控制
        蜂窝麻面在桥梁施工中是一个极为容易出现的问题,解决蜂窝麻面问题,需要从多个环节进行控制。首先,严谨的设计是基础,在混凝土的配料比例设计时,要对粗骨料的级配进行精细的检查和测量,一旦发现混凝土中存在较多的气泡,及时进行调整,尽量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当外界的环境过高时,通过人工洒水降温的方式,较少气泡的产生,严格控制混凝土的下料高度,降低气泡的排出压力。再次,对模板及时清理,在施工中,及时处理废弃物,防止模板出现干硬的水泥废物,对于模板中出现的缝隙,用油毡纸修缮,模板应选择效用时间较长,质地细腻的隔离剂。一旦出现小蜂窝麻面,应当及时的用水泥或是砂浆进行修补,如果是面积较大的蜂窝麻面,则应当以砂浆为原料、根据混凝土的外观进行高质量的修补。
        对于出现麻面的情况,应该及时进行处置。利用磨光机砂轮片将混凝土模板之间的凸起打磨平整。利用磨光机钢丝刷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油污、浮浆和疏松浮灰等经过手工打磨之后必须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基层兼顾、平整、干净和密实。在胶拌水泥涂刮阶段需要主要其厚度,每次涂刮的厚度不能超过0.5mm,如果高于这个数值,胶拌水泥固化速度较慢并且容易起鼓,需要一直在混凝土表面找不到任何缺陷和孔隙为止,然后在固化一天之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该底涂料需要按照重量比为3∶2的比例调配,然后必须在一个小时之内用完,并且需要在底涂料涂刷时必须利用刷子反复来回交叉涂3到4遍,保证涂料能够均匀的渗透基层,并且需要全面涂刷,不能出现漏涂的问题,涂刷的厚度在40μm最好。然后结合环境的温度变化在底涂料表干1.5到4个小时之内,然后在彻底干之后的3到5个小时必须进行下一道工序,如果进行的不够及时,会影响两道涂层之间的附着力。最后一般如果是平整干燥的混凝土表层,需要6到8m3/kg左右的底涂料。
        3.2钢筋暴露防治
        为了减少钢筋暴露的出现,首先,应该严格按照桥梁施工的流程进行施工操作,保障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中,钢筋的存储地点和摆放的位置是科学的,同时对保护层的厚度进行严格的把控,不仅要将垫块的位置确定,还要根据特定的间隔,将砂浆与钢筋进行结合。在桥梁施工中,还要尽量的避免对钢筋的冲击,一旦有踩踏钢筋等现象的发生,极易造成钢筋的位置发生移动,最后,在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必须对模板进行处理,以清水使模板湿润,避免模板缝隙处理的不当。
        3.3裂缝防治
        对于裂缝的防治,首先,水泥作为混凝土的原材料,水泥的质量的好坏关乎到混凝土的质量好坏,在水泥的采购环节,相关人员需要对水泥质量的检验检测报告进行跟踪,如果发现水泥的质量不合格、不达标,应该放弃对其采购,合理选用与施工工程相匹配的水泥材料。同时,关注水泥的保管环境,选择地势较高、环境干燥的地区作为水泥的存储地点。其次,控制混凝土用料的配合比,根据石子的直径、级配和含沙量等具体的指标进行操作,如果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比如整个项目的施工需要经历寒冬或是高温天气,应对水灰的配比进行调整。再次,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该做好混凝土的养生工作,相关人员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的采取对应的措施,以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
        4 总结
        在桥梁混凝土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对混凝土质量也会有重大的影响,从现实情况来看,在桥梁施工中,很多的质量通病都是由于施工中的不当操作造成的,这就要求桥梁施工要依据科学的施工工艺来为施工质量提高保障,相关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深入到桥梁施工现场,对施工过程进行充分的了解,发现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袁锦圳.市政道路人行步道透水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J].四川建筑,2021,41(01):233-238.
[2]邹磊.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抗渗质量通病及防治技术[J].居舍,2021(04):81-82.
[3]许洪建.道路与桥梁施工中现浇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及解决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0(33):96+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