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防水的施工技术 刘兴旺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8月下16期   作者:刘兴旺
[导读]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人们对各项市政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市政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承担着集成电力、排水以及燃气等管线的重要职责,在人们生活以及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质量,就必须重视其防水设计和防水施工。

1302251993101***12  刘兴旺

摘要: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人们对各项市政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市政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承担着集成电力、排水以及燃气等管线的重要职责,在人们生活以及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质量,就必须重视其防水设计和防水施工。本文依托实际工程,从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的多个角度入手,对防水施工技术和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市政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防水的施工技术
        引言
        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各大市政交通建设快速发展,地下管线的数量不断增多。为避免不同类型的地下管线发生冲突,可将之全部集中到综合管廊中。由于综合管廊深埋于地下,必须保证其防水效果,以免管廊渗漏,影响其功能的发挥。鉴于此,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合理的防水设计并保证施工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市政地下综合管廊防水设计施工要点展开探析。
        1市政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防水施工的重要性
        市政地下综合管廊可将各类工程管线如电力、通信、给排水、供热、燃气等统一放置于内部舱体,实现集成化分配安置。考虑到地下管廊的设计使用寿命要求通常为100年,施工应保证管廊具有足够的耐久性、适用性和安全性。管廊整体防水性能是影响安全运维的关键因素,一般的渗漏可能导致管线受损,甚至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带来诸多严重后果。综合管廊采用现浇工艺浇筑时留缝较多,主要结构部位与细部构造部位均需进行防水处理,整个施工过程存在着主体结构防水质量要求高、节点部位构造较复杂、涉及的材料种类较多等困难。若施工质量不达标或是工艺环节缺失,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构造综合影响下,可能造成节点防水功能失效,导致漏水。因此,合理有效地规划综合管廊的节点防水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市政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防水的施工优化
        2.1底板处理优化
        管道地板的面积具有限制性,所以地板的防水面积也较少,为了全面性的实施防水方案,对地板进行拼装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在施工人员进行作业时,要时刻具有“质量”意识,尽可能减小误差的发生,从而完成“零误差”工程。同时,为了保证拼装的有效性,还应该在接缝处实施材料填充,减少渗水的渠道和渗水的面积。
        2.2基面处理优化
        开展基层平整处理作业,处理方式选择结构自找平,并用2m靠尺来检查基层表面,在检查过程中应保证靠尺紧靠基层,其间距应控制在5mm内,保证基层表面平整、无起皮起砂问题,同时基层表面也不存在无明水和杂物。在实施管道工程时,要严防“水”,要求内部禁止出现漏水现象,也禁止外部渗水的现象,防止水进入管道。所以,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定期进行管道的清洁工作,规整管道内部的环境,施工者要时刻保持管道的外部环境干净,对水分过多的现象及时处理,也要确保基面的平整性,防止不平整的基面影响管道的正常铺设,对凸起或凹陷的基面,及时清理。



        2.3侧墙与顶板防水施工优化
        在对墙体立面进行防水卷材铺贴时,因本工程中选用的是自黏式防水卷材,这种卷材的特点是便于施工,但其黏结力有限。在平面上进行粘贴基本不会影响到粘贴效果,但在墙体立面上粘贴时,由于黏结力不足,可能会导致无法粘贴牢固而下滑的情况。为保证施工质量,应在立面粘贴时,采用汽油喷灯进行辅助,提升卷材的黏结力,在粘贴牢固后,进行辊压、排气。
        3市政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防水的施工技术
        3.1明挖施工中的防水施工技术
        明挖是市政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的常用方法,在进行明挖时如果想要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最好选择外防外贴或者外防内贴等方式。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防水材料。如果需要应用外防外贴这种施工方式的话,需要在管廊工程的顶板以及侧壁上进行满贴,在铺贴防水板时也需要选择空铺法。如果采用的是外防内贴这种方式的话,在施工时也最好选择满贴或者空铺这种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施工质量要求。
        3.2外贴式止水带技术
        外贴式止水带采用橡胶类的材质,需密贴设置于防水层。将接缝和止水带的纵向中心线对齐,控制误差≤10mm。为避免灌注混凝土时发生扭曲、移位,安装止水带时尽量避免翘边、空鼓现象。利用转角预制件等措施避免转角处的止水带齿条处发生倒伏。禁止在止水带表面施做混凝土保护层,以达到止水带齿条密实咬合于结构现浇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保证止水带表面保持干净,不出现泥污、其他杂物等,防止其阻碍止水带和现浇混凝土的咬合密实。
        3.3半幅混凝土浇筑技术
        当模板安装就位且质检验收合格后,便可对混凝土进行现场浇筑,具体施工技术要点如下:可分两次对管廊底板变形缝位置处混凝土进行浇筑,首次浇筑应将止水带下部混凝土灌注密实,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赶推法,保证无气泡产生;然后再对止水带上方的混凝土进行浇筑,这样能够避免止水带变形的情况发生;以泵送的方式浇筑混凝土时,要防止直接对变形缝进行冲击,以免影响止水带的固定效果。
        3.4暗挖施工防水技术
        在传统的防水模式中,施工人员会在管道的四周建立一个塑料的防水板,利用其易拆卸、易安装的特点,将防水板拼接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以实现渗水能够排除管外。这种方法对于渗水少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对渗水多的情况,并不能保证管道的渗水功能,“护内防外”的效果极其不好。除此之外,这种防水板在防水工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对防水板的材质、焊接过程的要求极为严格,其中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就会影响整个防水系统的工作。
        结束语
        综合上述,提高防水施工技术水平是保障市政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防水性能、提高工程质量的前提与基础。市政地下综合管廊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和满足不同类型管线工作需要,必须重视市政地下综合管廊结构的防水施工。所以要求作业人员了解并掌握管廊细部节点防水施工技术,以此来确保施工质量,避免渗水问题的发生。市政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防水施工为框架,就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施工和防水卷材施工展开了详细阐述,希望所提内容能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新刚.市政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的防水施工[J].交通世界,2020(33):13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