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流的磁场》教学案例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李英华
[导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物理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蓬壶中学  李英华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物理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需要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创新创造,因此,文中以初中物理课程《电流的磁场》为教学案例,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结合多年的物理教育实践,对常用的物理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有效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教学案例;  教学反思
        引言
        物理作为初中阶段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初中物理的大部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科学应用物理知识,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物理知识。随着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需要结合新课改的教育任务,培养创造性强的人才。
        1、初中物理《电流的磁场》教学案例
        1.1  内容及其相关
        教学内容: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第二节
        主题:物体磁性的来源
        课时:共计1课时
        对象:九年级学生
        设计者:XXX省XX市XX县XX中学
        1.2  教学目标
        (1)在学习电流的磁场相关知识时,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2)在具体的实验之后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并明确外部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3)可以有效掌握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并学会根据安培定则判定磁体的磁极;(4)通过动手实验和生活中的观察,形成对电与磁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养成物理兴趣。
        2  教学准备
        2.1  学生准备
        在课前认真预习电流的磁场教材,根据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2.2  教师准备
        (1)干电池、硬直导线、小磁针等教学用具。(2)奥斯特实验视频资料。
        3  教学过程
        3.1  活动一:奥斯特实验
        导语: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磁场知识,因此,在课堂中演示奥斯特实验,增加教学容量的同时直奔教学主题。再利用多媒体播放奥斯特的偶然发现视频,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出示任务:
        物理教师演示奥斯特实验,并做适当的旁白,对实验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仔细观察奥斯特是如何发现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的?在观看实验的同时让学生记录实验中展示的物理知识。



        反馈指导:
        (1)讨论内容:学生需要记录奥斯特是如何发现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的。(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如何增强。
        小结:让学生对奥斯特实验的现象和实验结论的梳理,进而让学生提出猜想,让学生明白奥斯特实验的结论和实验目的。
        3.2  活动二:小磁针实验活动
        导语:根据之前所做出的猜想,展开小磁针的演示实验,将小磁针放置在条形磁体周围展开具体实验。
        出示任务:
        当教师将小磁针放置在条形磁体周围时,让学生仔细的观察小磁针发生什么现象,并猜想其原因是什么?
        反馈指导:教师在设置小磁针实验时,需要让学生仔细的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并积极地猜想偏转作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结合教师演示的小磁针实验进行思考,例如可以大胆质疑,小磁针是否只有放在磁体周围才会发生偏转?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想法。
        3.3  活动三:通电螺线管磁场实验
        导语:根据小磁针实验活动,按照课本内容在纸板上均匀撒上铁屑,并轻轻敲击纸板,让学生们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
        出示任务: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情况,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与条形磁体铁屑的分布情况对比,根据铁屑的分布情况,得出结论。
        反馈指导: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小磁针受到的影响,进一步讨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3.4讨论内容:
        (1)使学生们广泛思考通电时小磁针的位置是否会发生偏转?并通过具体的实验来验证学生的猜想,让学生说出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电流周围也存在磁场的结论。(2)通过具体的实验之后,让学生产生对电流磁场的探究欲望,并且可以准确的回答奥斯特实验内容,猜想电流方向变换时小磁针是否会发生转变。
        小结:利用板书总结安培定则,并共同参与试验判定方法是否准确。
        4  设计思考:
        电流的磁场教学活动是初中物理中比较难的一个知识点,通过将整个教学活动分解成三个小型实验,让学生通过逐个观察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并结合自己的猜想与实验结论进行比对,帮助学生获得思辨能力。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物理知识积累,但是由于对电流以及磁场的相关内容并不是非常了解,在生活中虽然会接触到一些磁场和电流的知识,但总体而言比较零散。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综合性的掌握电流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明白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与其他教学活动相比,电流的磁场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实验,思考奥斯特实验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动态的想象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并据此建立物理模型。还利用多媒体技术来重现实验内容,既可以增加实验的清晰度,方便学生观察,也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和判断,让学生在思辩的过程中,敢于质疑。
        5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部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知能力比较弱,而且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会影响课堂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在新课改教育的大背景下,利用实验的方法展开物理教学,总体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周洁. 初中物理生成性课堂案例分析[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0(2):30-30.
[2]贾宇. 借助实例提升初中生的物理学习效率[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0(4):19-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