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堂对话的案例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张吟静
[导读] 美术欣赏课是一门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以及思维的课程。

温州市瓯海区艺术实验小学  张吟静

摘要:美术欣赏课是一门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以及思维的课程。在美术欣赏的课程中采取课堂对话的方式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其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欣赏美术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思维,除此之外对于改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一定帮助。其不单单是美术欣赏,与此同时也会影响着学生其他方面的审美。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堂对话;案例
        引言:在任何的课程中教师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质量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进展。而从小学美术欣赏课的角度来看,一部分教师会感到困扰,不知道怎样才能够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来。小学生这一群体,受到其年龄的限制,其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较少,与此同时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同成年人不一致,因此有时教师无法摸清楚小学生心中所想。举例来说,在美术作品两盆花欣赏的过程中,其中一盆花纷乱绚烂,而另外则是一盆简单大方的花。此时让小学生欣赏这两盆不同的花,教师从成年人的角度出发会认为简单大方的花好看,而小学生却不同,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同会认为那盆绚烂的花更加好看。这一问题也使得美术欣赏课程更加困难,教师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来帮助学生们树立审美思维成为了一大难题。
        一、美术欣赏教学概述
        美术欣赏并不是简单的看画,也并非教师拿着画作让学生们各自探讨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改善学生的审美并没有影响,甚至无法吸引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会没有参与课堂的兴趣,最终成为了教师的“独奏”。在小学教学大纲中美术课是必须开展的,而美术欣赏则是美术课程开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小学美术课程开展中需要改善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得小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但是从我国小学美术欣赏课开展的角度来看,其教学效果没有提高,甚至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会引导。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课堂对话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付出努力,结合学生特点共同考虑,从而确定课堂的主题,在确定课题之后需要找到相关的作品,而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让学生们自己主动思考,其中问题的设计也极为关键,其是推动课堂进展的重点,通过问题的设计也可以让学生们的参与度更高。
        二、小学美术欣赏课中课堂对话的作用
        目前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上使用课堂对话的方式已经十分普遍,而学术界对此的研究也有了相关成果,课堂对话的方式对于改善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对话的方式不同于传统教学,其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发生了改变,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则在课堂中主要充当着引导的作用。在课堂上采取合适的课堂对话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得小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上实现思考。这样一来教师也可以更好的引导课堂,学生的思维也被教师所带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说了前一部分学生们就会给出回答,课堂的整体节奏极好,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生动活跃。
         (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
        在课堂对话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没有被约束,整个课堂呈现出轻松愉快的氛围,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更小,而教师的问题也是具有开放性质的,学生们给予的回答没有约束,可以自由发挥,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们的回答也大不相同,甚至同一个人会回答多个答案,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们的思维没有受到限制,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


实际上美术欣赏本没有定义,更没有约束,其也需要不同人的不同观点,但小学生们受到自身年龄心理特点的影响,其需要逐渐形成完善的审美思维。对此教师则可以使用课堂对话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美,这样也可以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进步。
         (三)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课堂对话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在设计每一堂课程时都是有着一定的教学目标的,每一堂课要让学生认识些什么,每一堂课让学生感知到审美中的一些要素。在轻松的氛围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被充分的调动了,那么教学目标自然就比较容易实现,比传统的被动式的学习更能让学生快速接受并逐渐内化成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
        三、小学美术欣赏课中课堂对话的实践
        小学美术欣赏课在学生审美思维、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课堂对话的效果如此之好,那么教师又要如何将课堂对话合理的导入教学活动中呢?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课堂由音乐导入
        美术欣赏课并不只有美术作品的,在上课前先播放两首曲子,让学生放松心情。播放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发表对曲子的看法,比如问曲子给人带来什么感受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感觉的东西存在啦,或者是有没有类似声音的东西存在啦。由倾听来导入教学可以逐渐培养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作品欣赏中问题的设计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有了前面音乐作品的基础,学生对美术作品中所传扬的情感也能更快速的发现和掌握。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少不了教师问题的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思考问题的关键。教师在提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教师在说话时可以多采用语气词,语气更加贴近学生的说话特征。
        (三)自由评论美术作品
        同一幅作品中每个人看到的东西都是不尽相同的,比如说一幅线条很乱的美术作品中,或许有的人会看见春天,有的人看见的是毛线乱糟糟的样子,有的人看到的是树枝的枯败,也有人会从那纷乱的线条中看到的是运动。所以说,让学生自由的进行评论也是学生美术思维的锻炼。
        结束语:
        在小学课程中美术欣赏课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们拥有完善的审美思维以及艺术修养等等。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想的事物天马行空,各自的想法不同。因此教师需要仅仅抓住他们这一个特点,结合教学手段,帮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纪友丽.美要大声说出来——小学美术课堂的对话教学研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6).
[2]潘丽.灵动美术课堂的艺术"对话"——以互动式教学提高小学美术课堂质量[J].当代家庭教育,2019,000(006):P.62-62.
[3]王香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堂对话的案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4]任宁.对话,创造无限可能——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有效课堂对话的构建[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000(011):P.81-81.
[5]文/杨俭.让孩子与大师对话--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