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缪鸿宾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缪鸿宾
[导读] 学生是小学教学活动的主体与核心。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容易产生倦怠心理,由此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无法迎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四川省资中县发轮镇学田小学  缪鸿宾

摘要:学生是小学教学活动的主体与核心。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容易产生倦怠心理,由此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无法迎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再此背景下,我们应从学生好奇心入手,创造与教材相符的情景,让学生边学边体验,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此进行简要分析,以供教育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兴趣;方法
        1.情景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不局限于“识文断字”,还在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不断开发学生的思维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开小差”的情况,这固然和小学生爱动的天性有关,但究其实质是课堂教学无法吸引学生的关注。为此,教育界开始探讨各种新型教学模式,而情景教学就是其中见效最快的方法。情景教学是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以教材为背景的教学设计形式。此外,借助情景教学还能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为提升学生的体验度做好准备。
        情景教学方法多样,应用时不得拘泥于固定形式的某一种,如:短视频、实物情境、表演情境、外部因素等等。情景教学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抑或描述教材的背景,抑或为教材故事人物发展埋下伏笔,还能对教材内容进行细部放大。情境教学还能促进学生智力快速发展,小学生借助情境能展开发散式思维。而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向导”的作用,避免学生的思考偏离“轨道”。
        2.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2.1实物情境的创设
        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尤其是小学低段学生,其认知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7~11岁阶段,小学生的大脑开始迅速发育,虽然能够掌握初步运算能力,但逻辑思维能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源于其生活经验的不足,对于实体的认识相对较少,由此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因此,巧设情境可以弥补学生的认知“短板”。学生通过分析、理解、描述教师准备的实物,能对其有初步的了解。完成上述环节后,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以此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以小学五年级《落花生》一文为例。所有的学生都见过、吃过花生米/花生,并且知道花生可以食用、可以榨油。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花生,让大家进行观察。从外表的坑坑洼洼、颜色入手,寻找花生蒂,并剥开花生,继续观察。最后让大家总结,并对花生进行描述,有的学生会这样讲“花生白白的,可惜它脸上长了很多坑儿”;“拿着花生,我想到:原来我们吃的花生,榨油用的花生就是这里面的果实。”;“花生好伟大呀,这么小的身躯,为我们提供了人间美味。


”;“花生,看起来像8,我不知道它两个在里面会不会说悄悄话呢?”。在讲解该课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问题为何叫“落”花生呢?这里就涉及到植物学知识:花生的花落了,子柄房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做落花生。这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难以理解,通过播放小视频,让大家观看花生的成长过程,大家就会产生直观的印象,从而提升了整体学习效果。
        2.2表演形式的情境模式
        该形式是常见的情境模式之一。结合教材,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饰演不同的角色。也可以让学生推举与角色匹配度较高的某一位同学。根据“剧情”要求,可以对文章进行适当的扩充,以此增加学生的参与时间,更好的品味角色言谈举止之间的情感。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演员”的入戏情况,“观众”的现场表现。通过这两个维度,判断本次表演是否成功,为后续其他“剧情”积累经验。
        另外,教师在运用表演情境法进行教学时,教学氛围也会更加热烈,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学会互相协调,参与课堂的每一位学生都会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跟随教师的引导进入语文教材内容以及故事的情境之中。表演情境将文中的一系列场景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形式进行演绎,这需要学生对于每一个人物有自己的认识,了解教材内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由于不同人物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态度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表演情境教学法就可以将学生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
        以五年级《将相和》一文为例,该文的时代背景是战国七雄中的秦王朝,主要人物包括:廉颇、蔺相如、秦王和赵王。根据这几个主要人物的特点,“廉颇的威猛”、“蔺相如文质彬彬,但一身正气”、“秦王的凶残和贪婪”、“赵王的懦弱与寡断”,寻找与角色性格接近的学生扮演。事先安排学生背诵台词,并结合自己的角色特点进行“彩排”,保证表演的时候一气呵成。表演时会有很多精彩桥段,如:“您为赵王击缶”;“拒绝”;“再要求”;“再拒绝”;“您和我之间仅有5步的距离,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击缶”...  ...
通过上述表演,“观众”会发现文中的人物个性鲜明,非常地有特色,结合所看、所想,会对故事的来龙去脉形成一个直观的印象。更能结合正面人物(蔺相如、廉颇)分辨出“善恶美丑”,从而达到洗涤心灵的效果。
        结论
        总之,情景教学法弥补了小学生的“短板”。可以说,情境模式是一块“跳板”,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转换器”。教师需要做的是,结合教材特点选取适合的情境内容,保证情境出现得恰到好处,与教材内容实现无缝隙衔接,在潜移默化间发挥其真正价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