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李小辉
[导读] 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强调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尊重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活动上要求教师激发好奇心,以问题引导幼儿学习。

康县城关西街幼儿园  李小辉  甘肃陇南   746500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强调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尊重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活动上要求教师激发好奇心,以问题引导幼儿学习。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设施有限,要想使幼儿学前教育由低效走向有效,教师就需及时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充分认识到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要求在教育实践中强调要为幼儿创设个性化的教育环境;提倡平等、宽容的人文精神与师生互动,承认并尊重幼儿的问题意识,鼓励学习者在自我超越的量变过程中实现羽化成蝶的质变效应;在教育评价上,教师要注重多样评价,采取理性的评价方法,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适宜的土壤和自主的成长空间。
关键词:学前教育;农村师资;问题情境
        引言:当今社会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问题愈加关注,如何提高学前教育活动教学效率,提高幼儿的培养质量,成了当今社会热点考虑的问题。新课改的推动,给学前教育活动带来了多样化的教学观念,也带来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其中,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成为大家一致认同的,科学教育理念,在问题情景之下培养出来的幼儿,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是新时代理想的公民。这就要求农村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从建设问题情景入手,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就需要提高问题情景的创设能力。
        一、以个性化的教育环境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个性化的教育环境首先是社会对活动提出的要求,问题情境创设首先要体现在对社会要求的回应上。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差异已经影响到学校,活动中幼儿发展之间的差异正是社会发展差异的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正是社会区域发展差异的体现,这就需要我们创设个性化的教育环境以提高教师水平,适应幼儿之间不同的发展水平。以这就需要老师在学前教育活动上,注重关注幼儿的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关注每一位幼儿,注重问题引导性,以问题的形式和幼儿一起探讨教育内容。老师需要既讲解书本知识,还需要扩展活动内容,使得问题解答内容丰富,以此丰富幼儿视野,使得活动内容符合每一位幼儿的要求。根据既有经验研究,问题引导教学既可以符合社会对学校提出的多样化的要求,又可以不断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形成创造性思维。一方面,可以营造轻松活泼的活动氛围。减少活动内容的压力感,减轻幼儿的心理负担,尽量让每位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敢于表达真实想法。另一方面,还可以交谈趣味性话题,把刻板知识转化为家常话题,在“唠嗑”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在看似难以理解的教育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
        二、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从韩愈的《师说》中就已经体现了教育中民主和平等的宝贵思想。但是在我国整个教育历史上,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处于权威地位,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幼儿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与幼儿之间有明显的等级区分和界限。实际上,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学习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与幼儿的差别仅在于接触知识的时间上面的先后,教师接受时间早,学习较多的系统知识,幼儿接触知识晚,只能理解浅层知识,理解抽象知识还存在着困难,教师正是可以利用知识水平上的不对等,以专业的教学能力引导幼儿不断学习新内容,逐渐缩小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知识鸿沟。农村地区限于教育资源,有些幼儿学习新事物都很慢,有些没有见过,就需要老师慢慢引导,慢慢启发幼儿,每位幼儿都有探索知识的权力,在脑海中都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学前教育教学非常容易产生疑问,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保持好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理解这种问题意识的存在,允许提问环节的存在,鼓励幼儿积极发问,不懂就问,与幼儿之间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老师树立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尊重幼儿主体的教学地位。其次,在活动,努力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人的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人的本身,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所以,幼儿参与的教育活动才是有效的活动。再者,需要师生多沟通,多交流,老师对幼儿了解越多越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有针对性进行教学与解答。
        三、以科学合理评价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教学评价分为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幼儿的评价,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以评促进,已经成为当今教育评价的主要目标,从中可以看出,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在于惩罚教师或者幼儿,而在于通过评价方式,明白薄弱点在哪里,强项在哪里,以便后续开展针对性教学。以问题展开教学就需要树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理念,无论幼儿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对问题做出了什么样的回答,都要对幼儿的勇气表示鼓励,以评促进幼儿学习进步。在评价中,了解每位幼儿的问题基石和提问方式,接受幼儿不同的教育思维,甚至是非常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些教师就只喜欢听到传统的教育问题,听到和教育无关的问题就会生气,觉得和活动内容无关紧要,幼儿是在教育活动上消遣并不是在学习,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思维的不同本来就是学前教育的一大特色所在,也是整个教育学科的特色所在,出现了不一样的提问反而说明了幼儿真正是在思考,幼儿这种思维不规范需要自己在日后教学中逐渐改正,这既是教学任务,又是教学的一大挑战。幼儿多样化的思维又是让教育活动活起来的一大法宝。科学合理评价幼儿还需要教师课上采取多种形式机理幼儿发展。在学前教育阶段,来自教师的激励是幼儿学习的一大动力来源,教师的恰当评价能够转变幼儿对学习的看法和态度,甚至还会成为幼儿发奋图强的重要事件。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根据幼儿不同的活动表现,给予适当奖赏,不一定非要有物质奖赏,可以给幼儿特殊意义的、精神价值层面的奖赏。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有的地区生源多,教师少,这就需要教师队伍加强管理,提供特殊的奖励,侧重于精神奖励而非物质奖励,采取扬长避短的手段,提高自身教育能力,丰富教育手段。对于幼儿,可能更在乎奖赏的特殊性,可以手绘奖杯、奖状,写一行特殊的评语,鼓励继续努力等等。科学合理地评价幼儿,还要做到抓住关键,有效评价。每次幼儿进步都有不同,找到关键所在,找到进步地根本,给与幼儿肯定,这才是实现评价效果的最好方式。如果,幼儿一次次进步,老师的评价只是停留在表面,抓不住根本,长期以往幼儿可能会丧失进步的动力。
        结论:
        学前教育教学已经属于重要教育阶段,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强烈重视。学习新内容都会出现难度,书本内容虽然少,只是浅层次的知识,但是运用过程中,灵活性很强,还有很强的综合性,多重内容交叉在一起很容易给幼儿学习造成困扰。这种困扰并不是不能解决的,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就在于把困难之石击碎,化解成一个一个小问题,在老师与幼儿的一问一答中,小问题逐渐解决,大问题自然而然也可以解决。本文基于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农村地区教师水平的基本措施,介绍了学前教育活动中以问题进行教学的三点举措,从营造创设化的教育环境,到搭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到科学合理评价幼儿,本文分别对具体实施问题教学进行了探究,结合人教版学前教育教材探究如何将问题情境体现在教育活动中,希望本文对教育活动教学优化,提高学前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活动教学效率有所裨益,对提升幼儿学习教育的兴趣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陆玫.“输血”与“造血”并重——浅谈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1(05):51-52.
[2]冯萍.关于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状况调查与分析——以扬州市宝应县农村为例[J].青年与社会,2020(16):147-149.
[3]郭冕,潘蕾,张颖.统筹城乡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0):241-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