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杨华柳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杨华柳
[导读]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育技术步入了教学舞台,让小学音乐赏析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教学资源也更加丰富,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升,但由于教育设备配置问题及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限制,信息化技术在音乐课程中还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作用

百色市右江区第十一小学 杨华柳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育技术步入了教学舞台,让小学音乐赏析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教学资源也更加丰富,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升,但由于教育设备配置问题及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限制,信息化技术在音乐课程中还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作用,因此,如何把握好时代赋予的良机,挖掘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赏析教学中的灵活运用,打造出高效的音乐教学课堂,已成为音乐教师需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技术;小学音乐赏析;应用策略
        一、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意义
        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包括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平台等,这些工具具备信息交互功能,能够将音乐知识以音频、视频直观地展示出来,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例如,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一首充满爱国情操的音乐,可以让人充分感受到那个风云激荡的革命年代的激情昂扬,给人们传递一种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情深情感。其次,信息技术具备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将不同年代的音乐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深度感知,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资源适当讲解一些关于音乐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世态冷暖,感悟到现实和理想交织出的火花,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慧,提升他们的思维广度[1],让学生在情感上有一个质的飞跃,从表面的音乐形式上脱离出来,实现音乐教学的真正功能。
        二、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策略
        1. 教案设计,强化学生的参与性
        教案设计是音乐教师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前提。教师首先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教案设计。在将上述两方面充分考虑之后,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制定PPT,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如音乐作品的选择,音频内容的播放等,完成教学之前的备课设计。然后利用电子白板展示进行趣味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音乐筛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优秀的音乐作品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直观感受,所以在音乐教学时,首先就是要从音乐的品质入手,培养出学生对于审美的嗅觉,让他们学会欣赏和感悟优质的音乐作品。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单一,音乐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学生的积极性较低,现代小学生更多的喜欢一些流行音乐,所以,音乐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学生热爱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多重演奏,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建出一个合适的音乐尤为重要,而通过信息技术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可视化”功能,就能够轻易的创建出这样一个环境。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震撼的音乐视频,和音响相结合,构建出气氛适宜的音乐氛围[2],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的赏析中去。其次,老师还可以将一些音乐器材带入到课堂中来,通过现场演奏的形式,让课堂更具感染力,让学生沉浸其中不可自拔,全方面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月光下的凤尾竹》的赏析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葫芦丝和多媒体音乐播放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让学生深刻领会到葫芦丝悠扬、变化的节奏,直击学生灵魂,深刻感悟到歌曲中所表达的深远意境,让学生通过看、听、触觉感受到极为震撼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4.多元化讲解,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信息手段具备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对课堂内容进行适当延伸,不能过度关注“听””,而是要对音乐的背景故事、创作事迹进行全方位讲解,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丰富其人文素养。因此,在利用信息手段教学时,要从音乐的创造背景讲起,循循善诱,让学生全方位掌握音乐的内涵。以《乒乓变奏曲》为例,该首曲子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音乐形式,即“变奏曲”,为让学生能够弄懂音乐的内涵,掌握其表现形式,教师首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乒乓变奏曲》,让学生细细品味该曲子多次变化的节奏,等同学们认真聆听后,教师再提问:同学们说说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再问: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接着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到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现场看看,看完了说说,看完视频的后的心情怎么样?然后教师播放一段奥运视频,学生在受到感官上的双重刺激后,通常会积极性大增,纷纷讨论起来,再让学生感知旋律的音区,描绘的场景等,让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一步步掌握歌曲的内涵。教师在曲子播放完全之后,可以借助于信息手段对课程内容进行再度延伸,例如讲解“变奏曲”的发展进程、由来、演化等,通过多层次讲解,有效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总结
        在信息化背景下,多种教育工具步入了音乐课堂,让音乐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要深刻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实现其与音乐课堂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得到熏陶,最终打造出高效的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游胜楠.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9(04):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