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与生活经验结合的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玛依努尔·乃吉米丁
[导读]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引入生活经验,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让物理知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

新疆乌苏市第二中学     玛依努尔·乃吉米丁

摘要: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引入生活经验,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让物理知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本文就生活化情境与物理教学的结合进行简要分析,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
        1、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困境
        一直以来,物理教学秉承了其他学科“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物理课程与化学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也是增加实验环节的原因所在。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多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地开展实验教学。但这种因循守旧的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经验丰富的教师会借助各种生活素材,从而提升物理课的教学效率。
        2、以生活化情境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物理教材中包含了众多生涩的物理原理。学生们面对这些理论时,其思维被牢牢地束缚起来。若引用生活中的片段,学生就能展现出较高的兴趣。借助这些生活点滴,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则教学会更“接地气”,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大脑,以液态的三种形式(固态、液态、气态)为例,当液体被加热处于沸点时,只有持续加热才能一直处于沸腾状态。
        此时,可以引入某个故事对沸腾问题进行分析。小明是个淘气的孩子,每到周末就会把家里折腾得天翻地覆,如果家长不在家,更是能把自己家变成“花果山”。为此,父亲也颇为挠头。这一天,小明的父亲想出一个方法。在院里支上一口大锅,并在大锅内放入一口小锅,然后在大锅和小锅内注入清水,大锅内的水平面低于小锅的上沿。然后对小明说,你抱柴烧大锅,然后让大锅和小锅内的水都达到沸腾状态。此时,你就可以随便玩了。前提条件,大锅不得烧干(水少可以继续添加)。经过小明的“不懈努力”,小锅内的水未被烧开。
        此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围绕该故事进行讨论,借助沸腾的基本条件进行分析。完成讨论后增加延伸问题,“使用水浴法,能否对另外一部分水加热吗?是否可以达到沸腾状态?”该问题直接将故事情境进行了转换,学生也能快速地进行解答分析。
        最后,还会有一部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相关原理。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直接通过实验进行演示,从而让学生取得一个直观的印象。
        3、借助生活经验促进科学探讨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自主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表现,是终生学习能力的基础。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生活经验的作用,通过迁移生活经验,提升物理概念的理解效果。以“滑动摩擦”相关知识为例,学生需要掌握影响摩擦力的相关因素。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较为复杂的任务,若仅凭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思想体系,无疑会陷入被动的局面。但有关滑动摩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若能引入生活素材,则容易为大家接受和理解。如:用绳子拖动地面上的一根木材,在冰面上滑冰等等。同样,对比同一个物体,如:同样一块水泥,给它同样的初速度,它能在冰面上滑行很远。但在水泥路面或土路面上,它则纹丝不动,原因何在?此时,让大家对这种现象进行思考,则能快速借助物理条件给出正确答案。
        借助生活化问题,可以瞬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至后续讨论、总结,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当然,学生活跃思维与正确思维不完全对等,甚至有的同学所提观点也存在错误。但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便观点是错误的。如:个别学生认为,物体滑动摩擦力和本身大小相关,即:体积大的物体相对速度更快,此时该物体所承受的滑动摩擦力会更大一些。针对这种错误认知,老师不应一味否定,而是应该让学生借助物理原理进行主动探究,并对自己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
        4、巧借生活化实践优化课外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业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温习和巩固过程。有关物理作业不应是“一股脑儿”的刷题,还可以巧借各种生活实践完成一些“非常规”的作业。借助生活实践,重新演绎物理知识,并以物理的视角去解读生活现象。这种作业形式更具实践性,且更为灵活。通过这种作业形式,学生能够深刻领悟物理知识的价值,并能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活学活用各种物理知识。
以“声现象”相关知识为例,完成课堂教学后,我们可以布置相关实践性的作业,如:“请你寻找生活中的噪音源”、“请你针对身边的噪音源提出降噪措施”。针对这种问题,学生会认真对待,在他们生活的场景中寻找噪声源,工地、马路(汽车)、广场舞、集贸市场,以及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针对上述噪音的原因进行分析,就某些设备或机器的噪音、共振等进行探讨。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对噪声治理提出自己的看法。虽然上述学习超出了教学范围,或者他们提出的方案全面或者稍显稚嫩,但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会兴趣满满。
        借助生活化实践,学生们不仅夯实了所学的物理知识,还能通过深刻理解和适当应用获得宝贵的经验。这为他们将来探索更深奥的物理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结:
        综上所述,生活元素与物理教学的融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兴奋剂”,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益尝试。通过感官去认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及物理规律,极大延伸学生的探索领域,这是提升初中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