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传承教育培训学校四新校区 郑鑫果 武汉市 汉阳区 430050
摘要:文章深入分析了初中生在物理学科方面的失分情况,针对学生感觉难的原因以及学生心理的转变对物理得分的影响。在中考中,考点分值对应的不同阶段、课本知识点的占比情况到底如何,文章以最新的2021年武汉市中考物理真题为基础,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一是学生在繁杂概念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有很多偏记忆又比较容易混淆的内容。另外不可忽略因素还包括初中上课模式对学生造成的一般性影响;二是不同学段学生面对题目的变式、考查深度的加强在心理上发生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探究容易造成学生失分的原因。
关键词:初中物理;失分痛点;失分原因
引言
今年的中考已经结束,在前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同一个问题中多次出现错误,而且对于特定的题型往往摸不清头脑,特别是在计算题中,题目较长、信息较多的情况下,学生不知如何取舍,甚至在心理上极为抗拒这些题,因此,在这里对初中生整体做一个研究,研究他们失分的原因,以及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成长。
正文:
1、从知识层面分析
这里,以人教版物理为例:初中生从初二开始学习物理,对于八年级上册的内容,以概念性为主,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各种不同的概念,如频率与音调;振幅与响度,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物态变化中,从一个相到另一个相中是吸热还是放热,解释其与生活的联系。由于繁杂的概念亟需记忆与训练,但是在上课时又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教师面临着学校对进度的要求,甚至有些学校将物理一年上完(加上寒暑假补课),好留给初三以充足的时间备战中考。这无疑导致很多学生对概念之间的认识与联系并不完全熟悉,未找到其“内核”,以至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局面。
概念不能完全掌握是其一,其二在于对变式的训练。题目转了个弯,变换了一个方向,学生往往只看到题目的表面,没有深刻思考其内涵,物理学是研究物体本质性质的学科,如果学生不能看透“本质”,就会被题目带着走,得出一个“想当然”的错误结论。例如:在探究杠杆平衡的实验中,实验完,发现杠杆一端沾有口香糖,问对实验是否存在影响?很多学生一看,诶,沾有口香糖,那边变重了,肯定会对实验产生影响啊,于是得出“有影响”的错误结论。他并没有考虑到是什么时候沾上的口香糖?如果是在实验前沾上的,那么在实验开始前,杠杆已经调至水平平衡,既然是平衡的,那对接下来的实验就不存在影响,如果是在实验中沾上的,那就存在影响。所以,能否看透“本质”是解题的关键,思维要考虑周全,不能“想当然”地觉得这边就一定变重了,当然这不仅需要丰富的做题经验,还要不断总结、归纳,最好有教师引导,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到了八下,就开始有些计算了,从压强到浮力,特别是浮力部分,先得判断物体的沉浮:是漂浮、悬浮还是下沉。接着不同情况所对应的密度、受力分析各不相同,这里对学生的要求就会提高一个度,因为不仅要求学生记好这三种状态所对应的规律,还要能够根据浮力公式算出受到的力,由于要计算,很多学生由于记不住对应的状态或者粗心,出现数值代入错误、单位换算错误、算错、方程列错等现象。对于浮力这部分,在中考中,考查浮力往往会以“杠杆平衡+浮力”或“滑轮组+浮力”组合起来进行考查,里面还穿插的知识点有力的平衡、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等。现在考查浮力越来越精细化,以武汉市2021年中考真题为例,如图一所示,第27题考查浮力,设有三大问,而在第一问中又有两小问,把浮力部分细化有利于缩小考生之间的差距,避免了粗糙之下分值的拉大。它的难点在于对题意的理解,一般题目问的越多,它的阅读量就越大,如何在冗长的阅读中抓住“关键”信息,这是对考生的首要考验。
.png)
一方面,初中生的阅读信息抓取能力不足,对题意的把握仅仅停留在表意之上,未能发现其“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对这样冗长又偏计算的题感到“头疼”,一些学生干脆放弃,或仅仅把第(1)问做出就不敢做下去了。电路分析也是同样的道理,首先要理解题意,理清几种情况下的电路,是并联还是串联,谁与谁串,谁与谁并;电压表测谁的电压,电流表测谁的电流?可能每一种情况都会有所不同,条件都会发生变化。电路分析重在分析,前面的判断只是基本的,尔后如何结合相关情况分析各个电路之间的物理表达,如电压、电流的比值之间的关系,功率变化之间的关系,最后才是计算。特别是功率,要考虑用那种方法简单些,如:
、、进行选择,
当然这个要灵活应对,有可能电压要用
,这样的变形也是值得警惕的。而学生可能能够分析出来,但是对于这种变形往往难以想到,最终陷入复杂计算的漩涡,然后眉头一皱,笔头一倒就放弃,随便选一个就走了。
方程的思想在列示计算中得以体现,怎样列方程是一个难点,列方程不仅是记公式,还要根据题目意思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题目中用,你就不能写;题目中用,你就不能用,另外代表不同意义的相同符号也不能重复使用,在解答题中学生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文字说明不仅是规范答题的要求,也为学生的思路给出一定的提示,如何选择公式以及选择哪一个公式提供了逻辑上的衔接,除此以外,在阅卷中也能给老师带来一定的便利。 在以上问题中,是初中生很容易造成的失分点。浮力与电路不仅综合性强,而且还偏数学,必须步步为营,徐徐图之,一旦中间出现了纰漏,可能满盘皆输。在人教版初中物理中,以武汉市中考为例,考点分值与课本知识的占比大致如下表图二所示:
.png)
我们从表中不难看出,九年级全一册的中考占比最多,一方面是对于内燃机四个冲程的考查,另一方面就是电学、磁学,不仅在实验中有考查,在选择题中也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其中家庭电路部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电路综合有利于区分不同类别的学生,这些颇为出卷者青睐。
2、从学生心理方面分析
对于学生来讲,物理是中间插入的课程,虽然说到九年级会插入化学,但物理毕竟是先作为一门新的学科面向中学生,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学科,心理上难免多少会有些排斥,虽然一开始教师的实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由于学生不能直接接触实验或者实验的时间与次数非常有限,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带着“验证”的目的,而不是探究。是先告诉学生结论,然后让他们做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学生的心理上就会先入为主,默认“结论”就是这样,尔后的做题中会将这种想法迁移,机械地填写结论,而不注意题目中的变式。例如,在2021年武汉中考中,如图三所示,考查电磁感应,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现在题目说把磁铁竖着放,导体向上运动,问是否产生电流?一些学生机械的认为导体上下运动是不能产生电流的,然而没有注意到“竖着”二字,此时磁场方向已然发生了改变,就不能按照之前记忆过的结论:“上下运动不会产生电流”!
.png)
在武汉市中考中,物理化学是一张合卷,120分钟,我们一般要求学生65分钟将物理做完,物理满分是70分,差不多是一分钟对应一分。学生在后期往往45分钟就能完成,但是对于难度较大的电路分析和浮力的计算往往选择避而不见。由于是合卷,除了物理还有化学,此时学生常常以要做化学,时间不够为借口逃避这些复杂的题,而学生之间要拉开差距还得靠这些“难题”。所以,这些难题有存在的必要,但因为学生觉得这题有很多弯弯绕绕,需要大量的思考与计算,甚至平时很少能够做对,导致对解题的信心丧失,最后发展到一看到这样的题,就给它早早地标上“我不会做,我该放弃”的标签。这样的心理暗示次数多了之后,学生就会把这种“难题”放弃的行为看作理所当然。
3、教师该如何引导
面对学生在难题上的畏惧,教师应该注重分步、分条地去讲,多让学生进行计算演练。通过清晰的步骤理清其逻辑,通过演练提高其计算能力。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教导学生如何快速、准确的计算,这是很有必要的。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觉得麻烦就不去细讲,以时间有限为由直接给出结果。学生下去又不自觉地重新演练,这样就造成了“听能听懂,算却算错”的结果。讲计算也是物理老师分内的事情,而不该把计算不行“甩锅”给数学老师,这是一种懒惰、不负责的做法!
在后期的教学中,应以学生多拿分为主。题目读不懂,可以教学生如何通过关键信息,列出方程,如图一中的第(2)、(3)问,这两小题都很长,但是里面有“机械臂、OA、AB”等字样,再观察其图形,很容易能够得出考查点是杠杆原理,所以我们列出这个式子肯定是有分的,在第(3)问中有浮箱,只要有浮箱,肯定会有,又见图中有和的关系,题目让我们算的恰好是这个,所以说这浮力的公式肯定会遇到。要教会学生大胆写出公式,哪怕你确定不会做,公式正确意味着有相应的分值,一分、两分在考试中也是颇为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思路之门,知道了题目的问题和所给图像之间的关系,知道它考查什么,相信假以时间,学生能写出更多的得分步骤。
教师的引导不可或缺,学生在试卷上暴露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不会分析,我们就举例给出分析模板,再用类似的题让学生分析,先不要求他们计算,一题不行两题,两题不行三题。等分析到能够知道列什么公式,会画受力分析图、知道公式字母所对应题目给定信息的时候,才能开始计算,这个时间或许很漫长,但是很值得。教师在时间上应合理分配,哪些地方可以快一点,哪些慢一点需要做调研,这样才有利于分析与计算训练的开展。
结语
初中学生在物理学科上的痛点:从知识层面上有概念理解、电路和浮力的分析与计算等方面问题;从学生的心理方面,有畏难、抗拒、缺乏信心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把握课堂效率,争取分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常哲. 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初探[D].聊城大学,2018.
[2]张娟. 新课标下初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5.
[3]王建霞. 物理学习困难的初中生的工作记忆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4]秦亮. 初中生物理学习的习得性无助感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5]聂卓丹. 初中生物理学习焦虑现状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4.
[6]孙健丽.初中物理计算题失分原因及解决策略[J].黑河教育,2020(04):20-21.
[7]郭总线.浅谈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的复习备考[J].物理通报,2017(S2):126.
[8]周全程.分析减少中考物理试题中的失分策略[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6(09):60-61.
[9]朱邦宇.初中生物理学习心理初探[J].新智慧,2020(14):107.
[10]黄畅明.初中生在物理考试中粗心失分的心理因素分析[J].广西教育,2020(13):135+137.
[11]汪锋.初中生学习物理心理障碍分析[J].学周刊,2019(08):81.
[12]潘爱顺.把握初中生心理特点,有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J].数理化学习,2010(10):10-11.
[13]黄坤.基于2020年武汉市中考综合题的物理命题研究与应对策略[J].中学物理,2021,39(10):58-60.
[14]黄坤,汤金华.立足基础现平实 突出能力显创新——基于2019年武汉市中考物理综合题的研究与思考[J].物理教师,2020,41(01):37-38+42.
[15]黄坤,李国彬.对2018年武汉市中考物理综合题的评析与思考[J].物理教师,2018,39(11):41-42+45.
[16]黄坤.对2017年武汉市中考物理力学综合题的评析[J].物理教学探讨,2018,36(04):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