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风雪”,探究环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祝福》联读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周思思
[导读] 根据对小说原文的人物和情节的掌握,挑选以下情境的其中之一,为其补充一段环境描写。

浙江省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周思思
 
        一、涉及篇目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祝福》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插图背景的绘制,使学生欣赏不同处“风雪”的环境特点;
        2.通过比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三处风雪的不同,使学生感受小说情节的推进,分析风雪中的人物形象;
        3.通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祝福》中风雪片段的比较,使学生领会环境描写对于小说情节设置和人物形象的意义。
        三、所需资源
        水彩颜料、画笔、铅笔
        四、学习过程
        任务一:学校语文学科教研组即将组织一场“语文课本创意涂鸦”大赛,要求学生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插图进行再创作。         
        【活动1】依文联想,绘制“风雪”
        根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内容,用彩笔颜料,为课本上的人物肖像补充上背景。
        1.教师分享个人创作示例,供学生参考
        涂上深蓝色为背景色,背景上铺满一层白色细粉为大雪,林冲身后画一片灰色,在灰色中点缀橙色火星子。
        2.学生分享作品。同学之间相互点评,共同优化创作意图与画面内容的表述。言之有理即可。
        【活动2】追本溯源,还原“风雪”
        1.研读文本:学生朗读三段被删减的诗词,然后将其放回原文中最恰当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1)那雪早下得密了。怎见得好雪?有临江仙词为证:
        作阵成团空里下,这回忒杀堪怜,剡溪冻住猷船。玉龙鳞甲舞,江海尽平填,宇宙楼台都压倒,长空飘絮飞绵。三千世界玉相连,冰交河北岸,冻了十余年。
        (2)古时有个书生,做了一个词,单题那贫苦的恨雪:
        广莫严风刮地,这雪儿下的正好。扯絮挦绵,裁几片大如栲栳。见林间竹屋茅茨,争些儿被他压倒。富室豪家,却言道压瘴犹嫌少。向的是兽炭红炉,穿的是绵衣絮袄。手拈梅花,唱道国家祥瑞,不念贫民些小。高卧有幽人,吟咏多诗草。
        (3)提着枪,只顾走。那雪越下的猛。但见:
        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若还下到三更后,彷佛填平玉帝门。
        【活动3】深度感思,品赏“风雪”
        分析三处关于“风雪”的诗词的艺术效果。
        明确:三处诗词分别描绘了大雪骤下、积雪渐深、大雪封路的自然场景。三处对“风雪”的描绘,风雪由“纷纷扬扬”再到“正下得紧”,直至压倒了草厅,渲染了自然环境的寒冷,更隐喻着社会的冷酷和林冲生存空间的凶险恶劣,随着风雪越刮越紧,乃至“仿佛填平玉帝门”,他的生存空间也被挤压到无路可走,无门可投。而从小说情节上看,这场“风雪”成为了林冲侥幸逃脱谋杀的偶然条件,开启了他命运的转折点。而对塑造人物形象来讲,在严酷的大雪(社会现实)面前,林冲的一系列应对都是出于逃遁与忍耐,正凸显了他性格中胆小怕事、委曲求全、万般隐忍的一面。
        3.迁移探讨:说说小说中还有哪些使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场景,在原文中圈点并做下评注,并与同学分享交流。
        示例:小说中的“火”。选文中的“火”先后出现了四次。前两处对于的火是正面的,给人温暖,助人御寒,第四次写到火写的是陆虞侯三人纵火,是人为的具有破坏力的火。四次的火分别暗喻着人性的温暖、人性的邪恶和最终被点燃的林冲心中压抑已久的叛逆。陆虞侯三人的大火烧掉了草料场,而林冲胸中的烧掉了原来那个逆来顺受的隐忍的自我,重生了一个敢于决绝抗争、虎虎生威的反叛英雄。(要求有理有据)
         【活动4】联读“风雪”,比较鉴赏
        1.找出《祝福》中前后两次对“风雪”的描写,进行比较阅读。
        2.思考讨论:《祝福》中“风雪”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描写“风雪”的艺术效果的异同。
        示例:同——两处风雪均同时包含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描写,烘托了人物的悲剧命运;都具有社会象征意。异——《林》中的三次风雪有鲜明层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林冲最终的反叛做了铺垫,是悲壮气质的;《祝福》中的风雪则更强调对人物命运的烘托,以及对鲁镇麻木冷酷的社会环境的象征意,同时又与“祝福”这一热闹场景形成鲜明对比,深具讽刺意味。
        【活动5】文本再创,塑造环境
        根据对小说原文的人物和情节的掌握,挑选以下情境的其中之一,为其补充一段环境描写。
        1、《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在小说结尾,“我们都去送葬”后创作一小段众人送葬的环境描写。
        2、《变形记》中,在小说开头,“一天清晨”后创作一小段对整个城市的环境描写。写完后分享交流
        五、板书设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