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代重塑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毛彦军
[导读]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着重去改革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吉林农业大学  毛彦军  吉林 长春  130118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着重去改革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由于高校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新媒体环境下开展的高校政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其话语权的重塑,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新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引言
        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这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新方向和整体趋势,要更好的有利于高校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并且能够推动自身的全面的发展,所以可以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技术,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以及加强教育的方式以及教育内容的创新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内涵界定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指的是在教育过程当中,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传授给高校学生,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以及意识形态,而不是简单的知识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下的话语权,就是依靠语言来进行知识教授以及思想传递,在整个过程当中对高校学生的积极引导以及认同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及价值判断,更好的去引导高校学生的整体发展以及与社会适应的发展过程,在这里的话语权,也就是说,要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更好的去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价值观,并且在过程当中。将知识与技能以及其他的内容教授给高校学生,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并且能够积极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思想的重要性[1]。
        2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影响
        2.1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新的机遇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一般会采取教授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传递,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多种新媒体的传播,媒介的使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加多元化的教育途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拥有更多的话语使用权,普通的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表达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的传递,新媒体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对于教育过程当中的知识,内容或者是核心,都是可以进行相应的融合。比如在新时代媒体背景之下,学生更多喜欢使用微信微博等媒介来进行信息的接收以及表达自己的想法,新媒体能够让高校学生更好的接受的知识,并且引导他们的思想进行传播。新媒体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固定角色,学生可以主动的去接受知识和表达自己的思想[2]。思想政治教育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的思想发展的,所以在整个的教育过程当中,要实现知识的层层递进,并且确保学生在整个过程当中能够参与到课程当中来。在新媒体背景下构建有序的思想政治理论体系,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
        2.2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新的挑战
        新媒体还是会受到传统语言方式的制约,并且习惯于用正式的政治语言来表达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内容。虽然新媒体的表达方式比过去有所进步,但并没有从大学生的角度来描述和分析。新媒体的语言平台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专业人员也没有定期维护新媒体,如果专业记者和工作人员不及时更新内容,网络就会崩溃,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常常出现,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这就是新媒体给高校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的新的挑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路径
        3.1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和内容
        让年轻大学生陷入与外界完全隔绝的“信息真空”是一种消极、保守、不现实的旧观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看待新媒体时代以“两微一端”为首的网络互动平台。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载体,文化作为一种媒介,不随人们的主观意愿而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不可控制性。思想政治教育者重点掌握新媒体的功能去传播理论知识。在多媒体信息量大的情况下,教育者容易出现误读现象,要想确保教育者的发言权,就要掌握现有的知识因为要打破储备,学习创造性思维,培养敏锐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理念,把握正确的教育内容[3]。


在我们目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丰富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整个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培养爱国主义,同时也要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根据学生所需要的政治思想进行教学安排。在目前的大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逐渐的发展,所以在整个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要丰富的利用现实生活当中的案例,让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的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成长的规律,结合教材的安排,增加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在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利用信息教学的工具来帮助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模式的丰富,这样就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当中,比如对于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就可以结合信息教学工具,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之下学习到更好的思想政治建设,这样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三观。
        3.2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都是教师是主导者,而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采取的也是单一且枯燥的灌输教学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采用目前的双向互动的表达方式来将知识内容进行传达,并且重点培养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体,并且能够更好的去引导信息的传播和思想的建立。例如,可以使用网络平台建立信息员队伍,将最新的教学内容和自身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结合,对高校学生开展正能量的信息引导,并且在网络新媒体线上工作能够将信息。进行更加高效的传播,这样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后还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线上课程的建设。通过相对应的网课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这也是目前高校使用最多的重要话语传播的重要载体,网课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方便的去接受讯息的传播,并且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新媒体使用技能。良好的网话语表达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所以在新媒体背景之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进行话语监督,因为只有良好的话语监督才能够确保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是学习到了积极的知识,并且对我们目前的话语表达方式进行监控,能够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
        3.3积极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平台
        在新媒体时代,要做好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一个具有影响力、权威性的新媒体语言平台和平台,比如QQ群和视频直播网站是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平台。高校可以将主流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内容渗透到平台中,不断丰富平台的流派形式,快速更新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实现线下驱动,引导发展方向,完善舆论监督机制,以网络语言的形式让主流价值观在新媒体平台站稳脚跟,通过平台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确保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平台是安全的,因为在整个的教学环境过程当中,信息的传播是非常快速的,所以落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并不能让学生感兴趣,也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成长,所以在我们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平台建设过程当中,首先要建立比较完善的信息平台,这样才能够传递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当中有兴趣,并且能够增长自己的知识[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平台的建立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进行创新,因为学生在整个的发展过程当中,其思维的发展也会越来越成熟,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会出现分化,因为他们自己具备了分辨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在整个比较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以说教的形式来进行,并需要改革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让所有的信息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接受。教师可以进行积极的引导,并且对整个的讨论过程进行把控,这样就能够在很多时候进行思想教育,并且开展专门的思想互动,建立所有的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整个的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以及所有的设备的准备,以及教师的自身素质的建立,这样才能够让所有的信息得到合理化的利用,并且在整个过程当中确保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要及时的反馈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思想的发展状态和不良的行为的发生的学生进行沟通,通过话语平台让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公开开放的平台上,去积极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想法,重塑自己的价值观。
        结束语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自身话语权的影响力,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在育人育心,所以在整个过程当中不能机械化的进行教学,必须要让很多教学内容和文化能够深入到学生心目中去,让教科书的教学活动走向开放化,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梁文闻. (2018).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教育观察, v.7;No.163(03), 31-32.
[2]汪玉梅. (2018).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科教导刊, 000(001), 69-71.
[3]董雅琪. (2017).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塑. 唯实:现代管理(6), 43-44.
[4]戴贝钰. (2016).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No.402(05), 86-88.
作者简介:毛彦军(1968.01—),男,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吉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教育、大学管理。
课题名称: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
课题编号: GS170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