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班主任管理与教学工作的结合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宋伟男
[导读] 小学时期的语文科目对学生的成长与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积极地将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七中学  宋伟男 010010

摘要:小学时期的语文科目对学生的成长与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积极地将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进行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小学语文班主任管理与教学工作的结合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主任;语文教学
        1 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进行结合的重要性
        1.1 提升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小学生对是非进行判断的能力相对较弱,同时不具有固定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在开展小学教学活动时,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而将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进行结合,能够切实有效地实现小学阶段思想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并且在此过程中,朗读成为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而课文之中包含诸多具有思想性的内容,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进行朗读时,即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对其中的思想观念进行接受并认同。另外文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可选择具有较高思想价值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能够在促使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使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得到正确的引导。由此,不仅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水平的提升,还有利于保障班主任管理工作开展的顺利。
        1.2 实现教学与管理目标的统一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与班主任的管理目标具有一定的统一性,语文教师的工作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养成科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对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培养,同时也需要对我国各项美德进行充分感受。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点则在于为学生创建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式。在工作措施方面,语文教师主要对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同时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品质,并对各方面理论知识进行不断了解。班主任管理工作则需要针对各项事务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以能够形成一定程度的约束力,从而使班级风尚不断优化,并实现班集体和谐性及团结性的不断提升。
        2 小学语文班主任管理与教学工作的结合策略
        2.1 整合素材,配合管理
        语文课程是小学必备科目,也是小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课程,是整个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作为母语的载体,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性质大不相同。正因为有这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才没有产生太大的负面抵触情绪,从而加深了语文教学配合班主任管理的引导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对语文教学中的相关素材进行深入挖掘,让素材能够被有效利用,同时语文教学中还要融入班主任层面的教育管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文化修养。以《半截蜡烛》这篇文章为例,教师首先需要对文章主旨进行把握,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家三口在面对问题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他们面对困难积极应变,采取了机智勇敢的行为,最终守护了国家的利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课文中的例子,对学生的行为思想进行引导,告诉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先,当遇到困难时要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应对,让自己的机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应对团体问题时,要与其他学生开展协作合作,通过凝聚班级力量达到维护班级集体的目标。
        2.2 发挥语文课程优势,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和目标涉及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语文知识的教授,二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为学生讲授语文学科知识外,还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态度及情感态度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在实际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积极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念和道德思想的教育,进而全面增强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于课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效陶冶情操;还可以通过文字练习,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小学生的各项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班级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事例为主题,让学生写一写助人为乐、铭记责任等方面的作文。阅读朗诵及写作都能有效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有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思想认知变化,并加以引导和规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2.3 通过故事强化道德教育
        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决定班级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诸多可作为德育教育素材的内容,其中作用最为显著的,即为故事典籍。所以,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以提升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接受度。例如《精卫填海》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做事需要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坚持才能够获得成功;《孔融让梨》的故事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对传统美德进行积极落实;《狼来了》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诚信的重要性……由此,通过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学生能够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更加有效的吸收和更加深入的掌握,与此同时,教师自身应注意对引导作用进行发挥,以促使德育教育的效果得到提升。
        2.4 阅读教学的习惯培养
        2.4.1挖掘文本德育因素进行习惯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内容中有诸多德育元素,要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从不同阅读故事中体会和领悟其中的德育理念和思想,如:阅读《秋姑娘的信》一文,明白朋友之间应当互相关心和爱护。阅读《小河与青草》一课,可以领悟到做人的道理,要多看一看他人的长处,有自知之明,保持谦虚谨慎之心,切不可妄自尊大。通过阅读《怀素写字》一课,让学生看到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从而产生对自己的激励。在阅读《鲁班和橹板》一文时,可以从中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良品质。在学习《悯农》一课中,认识到农民伯伯种植粮食的辛劳,明白一粒粮食一滴汗的道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粮食。
        2.4.2注重语文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狐狸和乌鸦》这篇寓言故事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故事的拟人手法的同时,可让学生就狐狸与乌鸦之间的三次对话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通过这个骗与被骗的小故事说一说自己对狐狸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狐狸很“聪明”,能够通过话语打动乌鸦让其开口;有的学生认为狐狸非常狡猾,它用虚情假意的赞扬欺骗乌鸦,其真实目的是骗取乌鸦嘴里的肉。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并将语文学习内容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联系,班主任也可以在班级管理中适时进行教育,以“星星贴纸荣誉榜”事件为例,班主任可以借助《狐狸与乌鸦》的课文内容让孩子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获取到食物,而不能依靠刻意的欺骗来骗取他人的食物,推己及人,只有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良好表现,才能将属于自己的星星贴纸贴于排行榜上,而不能用私底下以物品交换星星来换取荣誉,更不能将他人的星星撕扯下来贴到自己的排行榜上,要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星星贴纸和荣誉。
        3 结束语
        从总体上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二者既能够相互影响,也能够相互推进,所以需要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对二者关系进行积极平衡,不仅需要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得到不断提升,也应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效果得到不断提升,以实现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升以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学龙.探究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结合策略[J].学周刊,2021(16):179-180.
[2]刘红霞.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结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8):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