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沙水游戏环境创设对大班幼儿自主性行为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郑树佳
[导读] 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师通常会采用的教学方式,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游戏场所、游戏内容、游戏使用的材料等都是游戏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第二幼儿园  郑树佳   

摘要: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师通常会采用的教学方式,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游戏场所、游戏内容、游戏使用的材料等都是游戏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沙水游戏是较为流行的游戏种类之一,对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思维方式的培养有着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对幼儿园沙水游戏环境创设对大班幼儿自主性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沙水游戏;环境创设;自主行为
        沙水游戏开展的关键在于要为幼儿创建开放的、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其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游戏教学带来的真正乐趣,让儿童之间、师生之间能够正常交流,满足其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在对幼儿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要将整个游戏环节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充分发挥沙水游戏的作用和价值,并提升幼儿的自主发展能力。因此,对沙水游戏环境创设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1物质环境过于单一
        尽管很多教师了解游戏教学的重要性,但受限于幼儿园经费或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游戏方面物质条件并不丰富,游戏区域空间不大,所能够使用的材料种类也较少,且缺乏幼儿自主探究、自主创造的游戏材料,无法充分培养期积极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1.2幼儿缺乏自主探究意识
        幼儿园教师承担着引导幼儿正确学习的职能,并对其进行保护,当发现幼儿存在一些大胆的行为时,出于保护责任,会上前制止,长此以往,幼儿不敢继续尝试,其自主探究意识也得不到培养。
        2 幼儿园沙水游戏环境创设策略
        2.1保证环境的童趣
        良好的游戏环境是游戏教学法能够得到合理应用的重要基础,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生活经验,且能够对游戏规则有所了解,但其认知能力依然还处于发展阶段,如果环境创设超过了其思维范畴,那么也就无法发挥该方式真正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在开展沙水游戏法并创设游戏环境时,一定要以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主,教师既要担任环境创造者的角色,又要对幼儿进行观察和正确引导,一方面要保证游戏环境的童趣,另一方面要促进游戏能够顺利开展。除此之外,提升游戏环境创设的愉悦性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游戏开展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安全感,同时也要发展起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提升自信心,以教育的语言和幼儿口吻的形式,激发游戏兴趣,自主开展想象。在具有童趣、充满愉悦的游戏环境下,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不管是其思想还是行为,都具有较大的自由度,能够自主发挥,不收到来自任何方面的约束,这对其个人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2.2创新沙水建构活动
        幼儿园大班的幼儿们已经积累的一定生活经验,对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物体有正确的认知,在沙水游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沙子来构建出“鸟窝”的形象。作为一个简单的作品,幼儿们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在材料摆放和鸟巢装饰方面,如果鸟巢是圆形中空的,就会增加幼儿们的游戏难度,但同时也会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这是由其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教师要改变枯燥乏味的游戏形式,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和优化,在构建“鸟窝”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围拢”、“覆盖”、“架空”等方式,搭建出不同的类型,当其构建的形象越来越复杂时,对幼儿个人能力也是较大的考验,一方面能够促进其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展沙水游戏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能力特点来确定主题,保证沙子构建环节的循序渐进,并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其发挥主观能动性。



        2.3打开自主沙水游戏想象空间
        首先,要保证环境创设的开放性,这也是提升幼儿自主学习、促进其自主性行为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可以在沙池旁设置长短不一的软管,保证玩沙工具的多样性,利用色彩鲜艳、形状不一的玩具来吸引幼儿注意力。在沙水游戏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设定主体,并不用对幼儿进行过多干预,要让其只自由发挥,可随时取用和更换材料,保证环境的自主、自由、宽松。
        其次,合理规划空间密度,空间密度主要是各活动区域面积的大小和分类,在沙水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掌握幼儿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将沙池分为多个不同的区域,包括工具区、构建区、探索区、自由发挥区等,在不同的区域中,幼儿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值得注意的是,要确保各区域之间的独立性,避免相互受到影响。与此同时,除了必要的玩沙工具之外,还可以为幼儿配备轮胎、树枝等,主要目的在于丰富游戏主题,并让幼儿了解到不同材料的摆放位置,在活动结束后,能够让幼儿自主的对游戏材料进行归类储存。
        最后,提供常规和辅助性材料。要根据沙水游戏的特点,为幼儿配备常规和辅助类材料,做好标记。常规工具材料包括:(1)挖掘类。铁铲、铁勺子、铁锹等;(2)容器类。小桶、塑料壶等;(3)印模类。动物模型、模具等;(4)滤器类。漏斗、筛子等;(5)搬运类。可拖拉沙滩车、矿泉水瓶等。辅助类材料包括:(1)角色类材料。锅碗瓢盆、小球等;(2)结构类材料。水管、木板等;(3)探索类材料。包括塑料玩具、生活常见的物品等。不同形状、颜色、用途的材料,能够充分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加强和周围同学之间的合作,这对其以后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2.4激发自主探究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在确定了游戏主题之后,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让其在直接感知、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中成长。当在沙水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观察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适当进行引导,如此一来,让学生在想象、探究、合作中培养个人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要用眼神、语言等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其自信心。
        2.5互动循环的沙水游戏指导支持
        在游戏开展之前,教师要让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内容;在游戏开展时,要观察、分析,从而了解幼儿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对先备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游戏完成后,要加强和幼儿的分享和交流,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幼儿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如此一来,在游戏开展前、开展时、结束后可以形成闭环,在互动循环的游戏指导支持下,幼儿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激发,也会在游戏和学习中更加主动。
        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沙水游戏开展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到了沙子的可塑性、不易损坏等特点,可为幼儿自主探究创造良好条件。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沙水游戏时,还存在着物质材料单一、游戏目标不明确等各种问题,教师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保证游戏环境创设的童趣和愉悦性,让所有幼儿都能全身性的参与其中;在沙水游戏模式上进行创新,吸引学生注意力;保证环境创设的开放性,完善硬件设施,合理规划空间密度,提升沙水游戏活动环境的科学性,发挥幼儿的动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薛婷彧.真游戏铸就“玩”美童年——沙水游戏让幼儿成长为更好的自己[J].求知导刊,2021(20):14-15.
[2]赵钰.追随幼儿 追寻发现——记中班幼儿沙水游戏的初探与实施[J].知识文库,2021(07):50-51.
[3]夏梦洁.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幼儿园沙水游戏开展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0(36):102-103.
[4]徐梦珺.沙水中感触,合作中成长——如何在沙水活动中有效应用合作[J].启迪与智慧(中),2020(12):87-88.
[5]吉孟国,杨瑞荣,陈文英.温适自然 和谐共生——“活教育”思想下活游戏的环境创设[J].新校园,2020(11):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