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晨读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蓝爱林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既是长久以来困扰教师群体的重要问题,更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师生双方所面临的关键挑战。

广州市天河区科技园中英文学校  蓝爱林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既是长久以来困扰教师群体的重要问题,更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师生双方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语文教学过程中晨读课堂上教师所面临基本问题的分析,针对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晨读兴趣,抛砖引玉提出了几项建设性策略,为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晨读课堂质量做出了详细阐述,以供广大教育从业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晨读习惯;培养;研究分析
        引言:就目前而言,随着新课改相关制度的推行,在素质教育课堂的落实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逐渐形成了以“听说读写”为核心的重点教学体系。其中,阅读习惯的养成作为语文学习中关键环节,对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语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加强对学生晨读习惯的培养,让小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意识到晨读过程中的趣味性。
        1.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晨读习惯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感
        众所周知,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否取得更为优秀的学习成果,主要依赖于其语感的养成。而由于语文课程的综合性较强,对学生整体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也较高,因此,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阅读量,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感。而晨读习惯的养成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对保障学生的阅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1.2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感悟力
        由于小学生群体心智并不成熟,且不同层次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不一,因此其阅读水平的进步完全依仗于教师的指导,这种学习模式不但极不科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语文内容的感悟能力。而通过加强晨读教学等方式的利用,能够使学生尽量沉浸在阅读过程中,在让其对相关内容进行主动思考的同时,也实现了感悟力的提升。
        1.3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正常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通常并不能够将学生的个体差异囊括在教学过程中,因此,这就导致学生在产生问题后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大大降低。而在晨读课堂中,学习环境相对而言较为轻松,学生在遇到问题后也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这不但增加了师生双方的协同合作,而且充分激发了其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1.4有利于拓宽小学生整体的知识面
        在晨读课堂中,学生所阅读的相关内容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区别较大,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所选择的内容自由度也较高,因此,这不但增加了其对于晨读的投入性,同时晨读作为传统课堂的延伸,也得到了较高的收效。不仅课堂效率有了突飞猛进的增强,学生的阅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2.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晨读状况所面临的基本问题
        2.1个别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对晨读的正确认知
        一方面,个别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因此为了增强晨读与语文课堂的衔接,会按照其自身的教学进度,为学生布置诸如古诗、课文等相关内容的背诵任务,这不但忽视了晨读对于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领悟能力的主要作用,同时长时间的机械性背诵也严重削弱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部分小学生在晨读过程中对于背诵朗读的相关内容缺乏系统的理解,且仅仅重视形式主义,这种情况既影响了晨读的整体纪律,同时也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2.2晨读的基本形式并未得到有效的丰富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在晨读课堂中,往往会采用学生自读的方式进行,这种较为固化的晨读模式不但难以发挥晨读课堂的积极作用,而且会导致个别学生在自读过程中滥竽充数。特别是随着新课改制度的贯彻落实,学校对于晨读课堂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此背景下,刻板单一的晨读模式大大降低了小学语文课堂的丰富性,导致学生难以对其进行热情参与。



        2.3小学语文课堂中缺少对晨读的基本评价体系
        通常而言,教师对学生晨读质量和效率的评价,都来源于对其晨读内容的抽查,通过对规定内容记忆程度的全面考察,教师能够及时得到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但是在此过程中,由于严格的时间规定和内容限制,导致学生只顾记忆,而忽视了文章感情以及对文章的阅读与思考。
        3.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晨读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
        3.1因材施教,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晨读目标
        首先,教师可根据班级内全体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为其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并按照不同的层次为学生制定出适当的晨读目标,以从根本上保证学生在晨读过程中自信心与积极性;
        其次,为了实现学生晨读效率的有效提升,教师课将晨读目标进行灵活设置,在其中再次划分出两种概念,其一为基础目标,保障各层次学生都能够轻而易举的实现;其二则为理想目标,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其主动思考与感悟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实现;
        最后,为了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就要求教师能够转变教学管理模式,在晨读课堂中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3.2加强对晨读形式的丰富,提升学生对于晨读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其一,教师必须在晨读课堂中,根据时代的发展,并通过对学生集体意见的收集,来提升晨读形式的丰富性,除自读之外,可选用领读、齐读、对话甚至是演讲、辩论等形式来提升学生对于晨读课堂的参与积极性,改变枯燥的传统晨读模式,提升晨读课堂的基本效率;
        其二,在晨读过程中,教师需及时纠正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所产生的读音、断句以及感情投入等方面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其在晨读过程中的知识所得,从而实现学生晨读水平的有效提高。
        3.3丰富晨读的基本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晨读的阅读内容不应该局限于语文教学的相关目标,在晨读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晨读模块,诸如名言警句、新鲜内容播报、好词佳句赏析等,通过小组合作等模式,来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协同合作、沟通交流的平台,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知识面的拓展,让学生能够在晨读中提升自我、展示自我。
        3.4构建出完善的晨读评价体系,实现学生晨读水平的全面提升
        首先,全体小学语文教师需及时转变一个观点,晨读并不是考察学生背诵及朗读能力的手段,比起对学生记忆力的考察,更重要的是提升其对于课内学习知识的思考、理解与消化,这不但是延伸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保障其自身感悟力、以及语感水平等因素的重中之重;
        其次,在晨读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背诵技能的养成,朗读能够实现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增强,而背诵则能够帮助其形成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最后,教师需从两方面入手,来加强对学生晨读质量的评价。其一,对学生的背诵质量进行评价,以小组形式定期对新学习的内容及已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背诵检查,由教师对各小组的情况进行反馈;其二,对学生的朗读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定期组织展示小舞台的形式,让学生勇敢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最后由教师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结语:
        简而言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小学语文教学并不单单拘泥于听说读写,其内在含义,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责任感,在懂事明理的基础上,成长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语文晨读的过程中,随着晨读形式的不断丰富、晨读内容的不断增加,不但学生的阅读量发生了质的飞跃,其知识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因此,总的来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已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马庆雯.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晨颂教学分析[J]. 文渊(中学版),2020(7):940. DOI:10.12252/j.issn.2096-627X.2020.07.1532.
[2] 徐增霞. 小学语文教学中早读教学有效性探析[J]. 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19(2):112.
[3] 陈迪春. 培养学生早读习惯的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2015(24):25-25,26. DOI:10.3969/j.issn.1671-4822.2015.24.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