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发学生思辨的概念教学问题设计——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林萍
[导读] 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是创新思维的动力。有效的问题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在“情景”中触学,在“活动”中研学,在“生活”中“辩学”。

四川省泸县海潮镇学校 林萍

        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是创新思维的动力。有效的问题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在“情景”中触学,在“活动”中研学,在“生活”中“辩学”。下面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说说在概念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问题设计促发学生思辨。
        一、调动感官,在情景中促问,体验概念。
        史宁中教授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报告中,要求教师把握数学的本质,知道学生的认知过程。创设合适的情境、提出合适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触问+创设情景:“半个”用什么数表示?怎么写?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分数概念的缘起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为什么还要学习“分数”?“分数是怎么来的?”“学习分数有什么意义?”是学生潜意识的数学问题。带着对学生认知起点的解读,我创设的情景是“通过平均分苹果来理解分数的由来”。
        让学生经历“分苹果击掌”的过程: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5个,学生击掌5次;8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4个,学生击掌4次……让经历整分苹果击掌的过程,这是对整数知识运用的复习。接着,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半个,学生一时无法“击掌”表示出分得的苹果个数,产生认知冲突。此时教师提出合适的问题:“半个”用什么数来表示?怎么写?触问孩子的世界中有分数的概念吗?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原来生活中有分数的存在。
        从分苹果的亲身经历中,体验到从“整分”到“不能整分”的过程,击掌无法表示出“半个苹果”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数能表示半个呢?体验“分数”概念产生的必要性。
追问+品读数学史:古人是怎样表示分数的?
        学生通过击掌表示半个苹果的实例,知道了分数存在的必要性。此时追问,“想知道古人是怎样表示分数的吗?”引入数学文化“分数的历史”,品读古埃及人通过结绳计数的方法表示整数,把单位分数用象形法记录在莱茵德草纸上的历史,让孩子们初步感知了古人对单位分数神奇的表示方法,对分数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知。
        二、激发兴趣,在活动中研问,建立概念。



        研问+学习活动:“1/2表示的意义都一样吗?”
        在“分苹果的活动”中,学生对分数产生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知,知道了“分数也是表示数量多少的数,分数也表示数”。
        活动一:“把一张长方形纸折出1/2,并涂一涂”。教师提问“同一张纸折出的1/2大小相等,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操作活动过程中,感知在分数单位相同的情况下,大小都相同。
        活动二:“在不同大小的纸上画出1/2,并说一说”。学生在画一画的实践操作活动过程中,感知大小不同的两张圆片折出的1/2,大小不同;大小不同的两张长方形纸,画出的1/2,大小不同。 
        分数概念的建立是学习分数的难点,通过对相同分数单位1/2不同的呈现方式,和不同分数单位所表示的1/2大小不相同的实践操作活动,学生基本建立了1/2的分数概念模型,理解1/2不同的分数关系,初步感知了“分数除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达了两种关系。”
        三、优化思维,在生活中辩问,厘清概念。
        《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在学生对分数概念初步认知和理解后,分数概念本质在生活中的运用,应该选择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且能促发学生思维的分数概念运用的活动,来进一步厘清分数概念的本质。
        思问+生活运用:“你能在生活中找出分数吗?”
        通过找寻剪纸中的分数、人体中的分数等,理解分数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知道“喜”字占“囍”的1/2;窗花中的1/4、1/5的图形……这些都是生活中孩子们很感兴趣和觉得神奇的地方。
        辩问+厘清概念:“第9位小男孩分得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数,分数是表示数量多少的数,也可以表达“两种关系”。
        巩固运用中,播放“多美滋分蛋糕”小视频。4个小男孩分一个蛋糕,每人可以分得1/4;8个小男孩分一个蛋糕,每人可以分得1/8……分蛋糕的视频体现了分数概念中要平均分的特性,第9位小男孩的加入,是分数概念拓展运用的高潮。第9位小男孩到底分得整个蛋糕的1/8、1/9,还是1/16呢?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思考和不休的争辩。
        生活运用就是对分数概念的厘清和辨识。通过在生活中找分数、观看“多美滋分蛋糕”小视频,让学生辨析分数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分数概念。
        总之,分数概念是一个很抽象的数学概念,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目的就是,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精心设计数学问题、促发学生数学的思考和辨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数概念的缘起触问,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数;研学分数内涵,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分数概念;辩学分数的本质,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分数概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