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机电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吴涛
[导读]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及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教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吴涛  湖北咸宁  437100

摘要: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及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教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机电类学生职业素养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机电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策略措施,希望以此推动机电专业的发展创新。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机电类学生;职业素养
        1 高职机电类学生职业素养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差异较大,通常而言,高职院校在现阶段主要采用三年学制,会通过对外招生的方式获取生源,除了本地学生之外还有大量的外地学生。由于行为方式、日常习惯的不同,学生与学生之间或多或少会存在碰撞,尤其是很多学生尚未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形成成熟的机制,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耐性,无法全身心投入其中,甚至部分学生还会违反校规校纪。
        第二,学生缺乏对机电专业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开展实践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取一技之长,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与此同时,大多数学生是被迫进入高职院校,成绩并不突出,即便参与到机电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但仍然存在兴趣不高,虚度光阴的不良现象。
        第三,学生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技巧。众所周知,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实践能力薄弱,目前的教学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边缘化现象,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大多会被认为是社会的基层工作人员,同时对待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也缺乏一定的自律性。
        2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机电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策略措施
        2.1 基于教学需求梳理良好的榜样形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应当从最初的职业技能发展转变为职业素养发展,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以此实现其职业能力的提升。据调查,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需要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从而稳定快速就业,并没有着重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理念,而随着现代学徒制的贯彻落实,高职机电专业教师应当基于现实需求深入分析学生职业素养的具体发展情况,更好的迎合国家教学改革需求,为社会及企业输送更多的技能型、复合型优质人才。
        高职机电专业在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教学工作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基于教学需求,在院校中树立积极良好的榜样形象,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思想行为、价值理念,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使其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为其后期的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企业的进步储备优秀人才。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现代学徒制要发挥其价值作用本质上应当充分立足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而教师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当转变传统滞后的教学思路,在学生团队中树立师徒关系,鼓励学生基于自身的日常生活及学习明确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对榜样形象的分析,学习其优良的道德品质及高尚的思想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正确的价值理念、职业观念等等。
        2.2 革新优化高职机电类专业职业教学模式方法
        3.2.1 双师型教学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产生及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机电专业的进一步教学改革。所谓双师型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机电教学开展过程中,针对机电专业提供两个教师,从理论实践、职业素养、综合能力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加强对学生的系统化指导。


具体而言,双师型教学模式包含了在职教师以及企业指导师傅,在职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单层次的对学生进行管理,加强其对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而随着机电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如果仅仅依靠在职教师对学生的讲解是无法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甚至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灵活运用现代学徒制引入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由企业中的优秀骨干人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进行系统化的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3.2.2 互联网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网络技术被灵活运用于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针对机电专业而言,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创设网络教学平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使用多元化的教学元素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机电专业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具体而言,第一,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基于职业素养教学环节创设互动平台,将企业指导师傅、学生整合起来,共同营造出良好的和谐的交流环境及氛围,通过这样的方式,院校教师及企业指导师傅都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一旦学生存在认知偏差,教师可以第一时间线下进行辅导,同时当学生面临问题和困境,院校、企业都可以为其提供帮助。第二,网络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凸显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利用微课、慕课、VR技术等等更好的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其主动探究,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2.3 创设健全完善的校企合作育人体系
        第一,高职院校应当基于行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趋势明确机电类专业教学的目标任务以及市场对优秀人才的职业需求,其后与周边的优秀企业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第二,教师可以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对人才的任职要求,明确内部发展结构、发展机制,并在这样的背景下编制出切实可行的、与学生持续发展紧密联系的教学方案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利用协同培育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成为企业的储备力量。第三,通过对现代学徒制的深入探究赋予教师及学生全新的角色,包括学徒、企业指导师傅、考核者等等,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管理培训。例如,针对企业指导师傅而言,高职院校可以不断强化其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也可以对外聘请三方机构,针对学生的学习培训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第四,通常校企合作的周期为半年到一年,高职院校在这样的过程中会深入一线分析评估学生的具体表现、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以及企业师傅的培训情况,在培训活动结束之后选拔出优秀学徒、优秀师傅,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是否继续开展校企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沟通学生与企业指导师傅,使其相互配合、同步发展。
        2.4 全面贯彻落实学分制度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当前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课时教学计划的统筹安排时会有针对性地引入学分这一理念。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通常是为了获取学分,只有学分达标才能顺利毕业。而随着现代学徒制的有效贯彻落实,教师应当基于教学现状对学分制度进行有效的革新优化,基于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进一步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院校教师与企业指导师傅的双重学分评定管理体系,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积累丰富的实操经验。基于此,企业指导师傅也应当具备发放学分的权利,对表现优异、态度积极的学生发放学分,而对态度恶劣、破坏规则的学生则扣除学分。
参考文献:
[1] 权宁,吉智,朱涛.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机电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 No.498(52):344-345.
[2] 余欣榕.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探究[J]. 参花:下半月, 2019, 000(008):P.98-98.
[3] 刘怀, 杨浩政.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生职业素养培育探析[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 000(001):3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