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0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李谦总
[导读] “00后”大学生出生于21世纪,成长于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社会结构转型剧烈,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多元化文化强烈冲击的时期。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李谦总  江苏连云港  523808
 
摘要:“00后”大学生出生于21世纪,成长于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社会结构转型剧烈,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多元化文化强烈冲击的时期。特殊的成长环境,赋予他们深刻的时代烙印,塑造了“00后”有别于其他年代出生的人的思想特征。要深入了解 “0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根据其思想特征,探索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
        千百年来,中国教育一直把“立德建业、培育人才”八字方针作为其立场旨归和精髓要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00后”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他们既拥有集体学习、集体管理的生活模式,又拥有相对独立自主的思想观念。“0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及根据其特点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当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新时代“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分析
        现今的大学生已经全部是“00后”,他们具备良好的精神学习风貌以及新时代大学生的朝气于活力,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责任感,良好的社会功德心。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他们的思想行为具有自己的特点。
        1.综合素质较高,学习能力较强
        他们从小生活就具有较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从小就见多识广、兴趣广泛,很多特长,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及较高的整体综合素质。现今的时代是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他们的思想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得到了更大的解放,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使他们能更便捷的拓宽知识面、获取新事物。
        2.集体意识薄弱,个体意识强化
        目前“00后”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多数同学都是到了大学才真正的离开父母,缺乏集体生活经验。因此从这些学生的课余生活来看,部分学生表现出和其他同学相处困难。不懂得和其它同学如何和谐相处,自我意识较强。在处理问题时,经常以自己的利益为先,容易对别人造成伤害。
        3.自信自尊心强
        “00后”从小的生活模式就是父母努力为其规划好各方面的生活,努力让他们回避磨难和挫折。从小生活的社会、家庭环境使他们更加自信、自尊,对未来充满自信与激情,他们相信自己的处事能力,对未来成功充满希望与期待。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存在的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0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也是有多方因素,日积月累造成的。多元的经济、政治、文化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这些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1.互联网飞速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无疑促进了信息的交流,文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紧密,生活也更加便利。但是互联网像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通过网络,各种各样的信息涌入新时代大学生的眼中,使他们接触到很多不同经济,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念。而新时代大学生缺乏对信息的鉴别能力,这些对他们来说很新的观念,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价值导向。
        在这个网络高速发展,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大学生可以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观点看法。而这些观点参差不齐,有些甚至政治态度不端正,政治思想有偏差。而对于“00后”大学生,其对信息的筛选能力不够,缺乏分辨信息正确与否的能力,不能结合实际,不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深入分析时代现状。


接收到的负面消息多了,就会收到从众心理的影响,盲目跟随,思想政治信念从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社会结构转型剧烈
        “00后”大学生成长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极大改善了“00后”的生活状况,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发的步伐深入推进入,国社会结构转型剧烈,各种思想形态和思想意识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多元化的价值取和“00后”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冲突。大学生全面发展既涉及专业技能方面,同时也涉及价值观层面,如果只有专业技能而没有正确的价值观,那么高职院校的教育是失败的。在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下,高职学生容易受各种思想和观点的影响,正确的思想引导甚为关键。
        3.缺乏目标意识
        很多“00后”大学生不知道自己想来想干什么,为什么要上学。这种漫无目的的学习势必会造成学习态度散漫,学习风气不佳的情况。因此这就要求老师不单单是讲授知识,也要帮助同学们树立明确的目标,与学习方向。只有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由被逼着学,到主动学进行转变。
        三、针对新时代“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
        “0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决定了其特有的行为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其思想特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教育对策,满足其成长成才的需要。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发挥教师作用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解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具体思想问题,逐步提高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并自觉地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教师处在教学一线,是与学生交流最多、接触最密切的人,积极发挥教师的作用,融知识授予与思想于一体,潜移默化中实现积极健康的心理引导。
        2.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途径与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也迅速发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高校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抢占先机,对网络加强监管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抵制腐朽思想的入侵网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提升。辅导员对信息网络化充分重视,合理利用其便利技术,把学习理论知识与创新教育技术相结合,面对网络时代,掌握先进技术,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关注。高校可以积极介入自媒体,主动地为学生设置一些讨论议题。要少用大而空的语言,多用日常用语;少讲抽象的大道理,多讲日常生活的故事,如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相处等,看似不起眼,实则具有价值观的真正内涵,且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打动学生的心扉,引起他们的共鸣。采用思想政治工作交谈等形式,可实现引导者和被引导者的信息双向流通渠道,更好地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教育途径和方式。
        3.加强同学间互鉴学习
        高校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00后”大学生他们更好地学习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要积极组织“00后大学生”参加学习和培训活动,这样可以对他们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积极引导“00”后大学生互践学习,对于学校的硬件设施,要及时进行改善。高校可以利用创建活动室,让学生可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彼此互相学习、交流分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方式。良好的互鉴学习能够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相互促进,并能产生积极正向的价值观行为引导。
参考文献:
[1] 李东明, 刘家竹.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多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N].光明日报,2010:2-3.
[2]吕宁,由馨媛.0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规律调研及其应对[J].大学教育,2019(09):98-100.
作者信息:李谦总,男(2000.10—),汉族,籍贯 安徽砀山县,专科。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连云港市“0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2011050012Y)》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