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潼关县教研室 王娟玲 714300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也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即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影响学生的是教师,没有课堂上的指导和影响就没有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质和技术素质,具体的说就是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技术动作的结构机理,能完成规范准确的示范动作,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技巧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对体育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同仁交流,旨在使学生在自主获取、主动合作、自由创新的新课堂教学境界中学习与提高。
一、要构建开放型的体育教学课堂环境,让学生在主动自主中学习
说到体育课上的“开放”,人们往往会把它和“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的教学等同起来,认为体育课“开放”就是教师不负责不认真的表现,所以体育教师不敢“放”唯恐沾上“放羊”式教学之嫌。其实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放羊”式教学是指教师课前没有准备,上课时仓促上阵,让学生无目地、无组织地自由活动,这是对学生不负责的一种教学方式。而这里所说的“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放”,是指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的锻炼,减少教师无谓的干扰与约束。如投掷教材,应该不拘于以往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进行集体练习,这样学生显得十分被动、练习密度较小,学生的个性也得不到发展。因此可以先让学生各自分散进行投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的进行讲评和表扬,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更为有效与合理的投掷方法。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或投掷动作正确的学生再进行分散的练习,最终达到对投掷动作的掌握和锻炼能力的效果。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唱主角,在“放”中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在思想上教师放心,在实践上教师放手、放开、放宽、放活是进行“开放型”体育课的关键所在。
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参与到集体学习中
合作交流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增强师生、生生之间情感;通过合作交流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排球垫球的教学中,由于动作细节性与手部有一定的疼痛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女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难掌握垫球的技术,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了“忽视教学法”,有意的忽视“学困学生”的所在,并通过对掌握动作较好的学生再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然后按不同的水平分组结伴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它们自由结伴练习,他们在合作练习中各自交流自己垫球的方法和技能,“出现了水平低的学生学的积极,水平高的学生教的认真”的课堂氛围,练习的密度与效果也明显增强,在同伴的帮助下那些没有掌握垫球技术的学生慢慢地学会了垫球,此时发现他们同伴之间的友情倍增,每位学生的长处发挥的淋淋尽致,个个脸上露出了成功的笑容。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多给学生搭建合作练习的平台,可以让学生从中体验快乐,获取自信,点燃学习的热情。中学生的表现大多是直观模仿占优势,活泼、好动、好奇、好胜等行为及心理也是这一段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突出教学的情景性。如配轻松活泼的音乐来设计情景,用能够刺激学生情绪的多种色彩来设计好场地等,这样才能把学生不感兴趣的动作用游戏的方法,予以场景化、活泼化、趣味化,进而达到教学目标。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把枯燥的动作呈现为有趣的表演,让学生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自主理解并掌握一系列动作要领。活动中,笔者不仅让学生自由组合成练习伙伴,活学活用并进行创造,而且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生中,以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了运球技术,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创新带动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育创新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一定要因人、因时、因条件而异,不能单纯为了创新而“创新”。一定要结合具体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我们知道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着管得过多过死的现象,整个课堂气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现象,这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课堂教学中实践创新教育要注重促进探究、质疑和好奇心,应当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全力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这样才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得以提高。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的追究问题罢了。”这句话道破了科学创造获得成功的前提是: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在体育教学中根据思维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多种方案。如在改进和提高学生投篮技术和命中率的教学时,首先提出“利用学过的知识、技术,你采用哪些方法?”学生就会从记忆中努力演练出多种方法,这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收敛思维的训练,即指导学生对每个动作方法进行比较,从中体验,摸索出一种最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创新,一定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不能拔苗助长,要因材施教,通过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体育教学中必须坚持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才能实现体育教学优质高效,才能促进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为今后的终身体育创造条件;只有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学练,培养他们自主、合作、创新的习惯,才能真正让体育课堂充满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