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对策 蒋金局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蒋金局
[导读] 中职院校教育还需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立足实际需求,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培养技能型人才,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输送实用型人才。

成都电子信息学校  蒋金局  610200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要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维护和谐校园的特殊使命。中职院校教育还需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立足实际需求,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培养技能型人才,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输送实用型人才。然而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堪忧,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偏低,是心理危机爆发的高危群体。基于此,本文就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对策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对策
        1 引言
        在新形势下,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不良结果的产生。作为学生在学校中接触时间最长的角色,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深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为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挂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助力。
        2 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成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成,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中职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不良影响,以致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消沉、自卑、孤独、攻击、焦虑、抑郁等,这严重制约了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中职教育阶段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阳光的心理,培养健全的人格。
        3 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
        3.1 自卑心理
        由于中职学生生源比较特殊,多数由于初中教育升学失败、家庭经济能力差,选择中职院校读书。也存在多数家长外出打工、缺失亲情的孩子。由于社会对于中职学生的歧视偏见比较大,因此中职学生在面临现实与理想矛盾时,无法正确认知自我,且缺乏自信心,学习热情不高。中职学生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不足,极易产生厌学心理,且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足,在面对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时,常常会面临较多困难,长此以往就会产生自卑心理。
        3.2 学习问题
        中职院校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而产生学习无助感和倦怠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低,甚至陷入习得性无助,学习问题也成为影响中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
        3.3 情绪不稳
        由于中职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情绪波动比较大,比较注重外界认知和评价,存在明显的情绪两极性,会由于小成就自喜,也会由于情感受挫或者考试不利而颓废,不能科学控制自身情绪,极易出现不理智行为。此外,中职学生心理发展处于过渡期,会隐藏真实情感,由于情感封闭,因此极易导致中职学生出现抑郁和压抑心理疾病。情感封闭和人际交往需求存在明显反差,会严重影响中职学生人际交往关系,从而出现社交恐惧感和焦虑心理。
        3.4 逆反心理
        这是中职生在成长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学生在强烈的逆反心理影响下,经常出现多疑、孤僻、暴力和偏执的性格,如果放任下去,就会导致学生在逆反心理作用下产生病态心理,甚至出现犯罪心理问题。



        4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4.1 树立职业教育意识
        学校应该在学生入学教育时开始对学生树立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学生应认识到我国现在正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且国家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职业劳动者;中职学校正是培养这一类人才的最好地方,现在的职业教育和以前的职业教育已经有很大的区别,现在职业教育已经摆脱了人们固有的脏乱差、学出来没有出路、不能有好的就业、不如去当学徒的这种想法,职业教育是与普通高中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方式,是国家转变成制造业强国的重要途径。国家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正是赋予职业教育重大的责任与使命,参考工业制造强国对职业劳动者的重视就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方向。所以学校方面应当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
        4.2 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教师是中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时间最长的角色之一。由此教师不仅需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还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予以关注,以促使学生能养成健康的思想观念,并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断磨合,相互学习,使学生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自身的道德素养也得以培养。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还能以教师为榜样,与教师进行真心的沟通,并对教师保有充足的信任,使教师能更轻松的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刻遵循现代化教育观念,坚持“以生为本”,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此外,教师还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观念予以把握,并以充足的耐心来包容学生的错误,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之心。这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素质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3 渗透到课堂教学
        学校应该对所有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同时通过培训改变传统的上课只是传授知识的观念。变成对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不仅仅体现在固有的班会课、心理健康课中,更重要的是贯彻到每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做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精神、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培养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学生。通过这种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更加喜欢课堂,能够在课堂中春风化雨般的改变自身心理健康状态,培养健康的心态,发展健全的人格。
        4.4 应用信息化工具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丰富了人们的互动平台,特别是自媒体的发展使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发布者,其隐蔽、自由性和便捷性让学生互动频繁,敢于张扬个性。网络为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便捷通道:一可建立网站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相关活动,开展远程心理健康精品课程;二可开通网上预约、心理测评通道,以QQ视频、聊天室、邮件、微博等为载体的网络心理咨询;三可创建学生互助平台,比如学校心理论坛乃至心理健康手机客户端,发挥学生自主性和朋辈互助力量,同时通过搜集互动平台上学生关心的问题掌控学生心理状态,关注学生的心理困惑,客观分析,及时疏导;四可借助心理健康软件,如注意力训练软件、心理放松训练软件有效解决学生认知、情绪问题,还有以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和网站建设并存档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档案综合管理软件,它的使用解决了传统心理档案建设过程复杂、心理量表单一、查询困难和记录迟滞等问题,通过“线上咨询”“线下咨询”双线合一便捷记录学生心理变化,既能纵向反映个体、群体动态,也能横向获得某年级某群体的心理特征。最后,系统全面的心理测评量表弥补了量表不适用,单次普查结果不准确的弊端。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应当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指导学生及时处理心理健康问题。在日常教育与教学活动中,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确保学生可以积极处理各项事务。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还应当做好学校层面、社会层面与家庭层面的工作,为学生建立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以此实现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瑞屏.分析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改进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12).
[2] 袁方.新时代背景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J].职业教育,2019.42(661).
[3] 程基会.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研究 [J].中国校外教育,2012.04(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