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剧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施路径及作用浅析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黄文平
[导读] 心理剧是一种表达性心理辅导方法,通过戏剧表演形式,参加者呈现心理冲突情境,将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呈现在舞台上。

成都电子信息学校  黄文平  610200

摘要:心理剧是一种表达性心理辅导方法,通过戏剧表演形式,参加者呈现心理冲突情境,将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呈现在舞台上。通过心理剧辅导,可以帮助当事人宣泄情绪、缓解压力、增强适应环境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心理剧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施路径及作用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心理剧;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作用
        1 引言
        “人生如舞台”,诚如心理剧之父莫雷诺所说:人类是天生的演员,且拥有自然的行动渴望,需要以亲身的体验来认识世界,同时也需要将内在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有效的路径,心理剧可以帮助中职生改变不合理信念,宣泄不良情绪,重塑行为模式,在中职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2 心理剧概述
        心理剧的构成要素有:导演、事件、主角、观众、舞台。舞台是主角展示他一生的事件的空间,也是心理剧演出的地方。主角是在心理剧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的人,可以是去演绎自己过去所经历过的事件、当下所面临的事件、以及未来的事件,这是一种典型的声音,其他成员可以通过它来处理他们的“携带”部分。导演是一个通过在心理剧中引导主人公来寻找问题的人。辅角是对整个戏剧有重要影响的任何组织的成员。观众是主角的陪伴者,是团体的见证人、辅角的来源。心理剧是一种把学生当作主体来探究的新型教育模式,更加贴合和适应学生情况,也易于进行心理工作。同时由于中职生在成长中的特有认知等,需要教师依据学生本身各自的特点及其互相存在的差异,为学生制定特定的学习计划,展开完善的引导和推动。心理剧的应用能够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为广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式。心理健康教育为构建和谐、开放、尊重、信任、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环境体系提供了保障。心理剧在情绪表达、关系改善、认知调整、行为改变等方面着手,在实践中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应用上的创新,将课堂内外、书籍资料、视频等资源充分利用进行整合。
        3 心理剧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在心理剧舞台上,学生可以最大化展现自己的天赋。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心理剧的编写、排演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从而实现放飞心灵、展现自我的目的。对学生而言,心理剧可以充分挖掘出学生舞台表演、激发语言表达的潜能,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人格。(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心理剧,主要是为了打开学生的心结、解决学生的矛盾,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说教模式相比,心理剧更具有感染力,且拥有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亲身体验较强。在参与过程中,既能亲身体会,又能心理探索,在帮助自己的同时也在帮助他人,更是实现了锻炼学生的记忆、组织、表达、语言等综合能力的目的,总之,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有助于学生自我主动调控。相比传统灌输式教育而言,心理剧更贴近学生的基本生活,更满足中职生心理的需求。演剧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运用心理剧,以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呈现,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让学生自主完成心理剧的表演,从而实现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冲突、宣泄负面情绪的目的,促进学生心理向健康方向发育。
        4 心理剧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施路径
        4.1 辅导路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致力于解决学生发展性心理问题。中职生作为独立个体,在成长中具有个性化的问题;作为群体,也具有共性的问题。心理剧既可以集中力量解决个体性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中职生群体共性问题。


这是心理剧辅导中两条并行不悖的路径:(1)辅导模式——个人化路径。心理剧作为表达性辅导方式,在辅导中集中解决某个人的问题,这是个人化路径。针对某个学生个性化问题,开展心理剧辅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2)演出模式——团体化路径。中职生群体生活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有相同的年龄特点、类似的学习经历,也有着共同的困惑。将学生共同的困惑以情景剧形式呈现,更多同学在表演、观看、讨论过程中,可以得到启发、解开困惑、获得成长。笔者所在学校,组织学生创作完成的《爸爸、妈妈别吵了》、《趁年轻》、《手机伴侣》多部心理情景剧,聚焦学生家庭关系、情绪管理、行为模式多个主题,通过心理情景剧辅导、展演,帮助当事人化解情绪冲突,发掘个体的潜能,重塑个人的行为。通常来说,“心理剧是一种团体型的治疗方法,但它能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实现。”个人化路径与团体化路径并非割裂开来的,常常交替使用。
        4.2 内容与流程
        从教育流程上划分为不同的环节。心理剧的三部曲,暖身、演出及分享,也就是建立关系、教育以及感悟。学生是整个教育的主体,学生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就是心理剧极好的剧本;解决问题来自于学生自身的能量,老师只是引导和推动者;最后的分享也是学生感受的真情流露。学生通过心理剧形式更加自主、具体地对整个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与理解。从自我环节上着手,深化心理剧技术提升与答疑解惑,获得更加完善和丰富的内容。深化学生对于心理状况的认识,并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心理状况,教师可以提出心理剧的议题。学生通过心理剧完善自我体验和学习,对自我的成长产生更加完善和高效的认识。学生在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重点也逐渐由对知识的获取、提升到对自我进行剖析的过程,获得相应的健康心理。
        4.3 丰富创作素材
        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校园心理剧创作的内容,但是,如果不进行选择就会导致作品主题不明确、心理问题表现不明显,以至于变成说教或者小品表演,从而丧失校园心理剧的独特意义。因此,校园心理剧不仅要主题贴近生活,更要注重主题的覆盖范围和时效性。在创作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与中职生心理健康相关的新话题和热点,不仅要关注到特殊群体,也要注意主题的普遍性。同时,中职心理辅导教师作为校园心理剧的指导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症状或心理困惑进行搜集整理,以丰富、充实校园心理剧剧本素材,使校园心理剧具备合适的表演情景和明确的方向。
        4.4 演出与分享
心理剧演出一般情况下分为舞台演出和课堂演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以课堂演出为主。心理剧演出后需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目的是发现他人问题的同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实现主角经验一般化的目的。另外,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静心观看,促使整个班级的学生冷静下来,并重新投入到新的现实世界中,最终实现统一辅导整个班级学生心理的目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心理学应用于实际情况,有可能在心理教育心理学中满足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使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塑造起心理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发潜能,还能给予学生们主体性地位的心理教育实践,进一步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沈惠娟.新时代背景下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问题探析[J].科教导刊,2019(2):51.
[2] 张海燕 . 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J]. 思想·理论·教育,2004(Z1):140-142.
[3] 武培博.论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4):200+199.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