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探索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王 静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提升了对教育的重视,以此提高了教育要求。在此环境中,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在中职学校的劳动教育中,运用三全育人方式,提升劳动教育水平,并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王 静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提升了对教育的重视,以此提高了教育要求。在此环境中,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在中职学校的劳动教育中,运用三全育人方式,提升劳动教育水平,并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本文专门针对三全育人背景下,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探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三全教育;中职学校;劳动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组织劳动教育,已经成为中职学校的重点教育内容。教师应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以此形成良好的劳动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以此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此教育要求中,应将三全育人的教育方式,融入到中职学校的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
        三全育人是指在教育中运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原则,并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中职学校中采用全员育人,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在中职学校的教育中,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以此自觉的进行学习,并承担自身应尽的职责。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中职学校的教育中,全过程育人是指将劳动教育思想渗透于整体教育环境中,以此形成规模体系,长久的坚持与学习。全方位育人是指在校内及校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从不同方向、角度、环节融合劳动教育思想,以此从多个方面共同提升劳动能力与思想,以此形成全方位的教育格局。
        二、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法
        (一)坚持全员育人,强化劳动教育理念
在中职学校中要想实现全员育人,应该在校内对教师、校长等参加教育工作的人员及各个教育部门统一教育理念,并在整体教育环境中,坚持育人先育己,立己者方能育人的教育原则。教师在教育中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应做到“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教育中建立优质的教师团队,可以在教育中发挥出主导的教育作用。另外,在进行劳动教育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设置不同的劳动任务及课程,在课程中开展实训练习,以此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设置劳动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并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师还可以在理论课程中,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并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劳动能力。通过实践参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坚持全过程育人,完善劳动教育体系
        首先,在中职学校的劳动教育中,对刚刚步入校园的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以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育中强化劳动的价值与重要性。在教育中对学生讲解劳动育人的教学方案,设置劳动教育目标,组织劳动教育活动,以此建立劳动教育管理体系,促进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与认识。令学生在教育中自主的学习,以此提升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其次,对中职学校中在读的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应组织在校学生积极的参加校内的各项劳动活动,深化学生的劳动思想教育,将劳动活动与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相融合,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劳动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与发展。


另外,在劳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最后,中职学校在教育中,应结合学生的不同阶段,开展理论讲解、实践活动、团队建设及保障支撑等活动与课程,以此塑造全程育人的教育氛围,将劳动教育渗透于各个教育环节及活动中,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最后,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融入劳动教育,并在校园环境中组织丰富的劳动活动。例如可以在校园中组织征文演讲比赛、文明寝室评比及劳动能力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劳动的乐趣,感悟劳动精神;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校内或班内张贴劳动文明等标语,并在校园的广播中播放劳模光荣事迹,还可以通过学校公众号发布帖子,以此宣传劳动教育。另外可以邀请劳动先进楷模,组织劳动分享会,分享劳动精神与劳动技能,通过全方位的劳动活动,塑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形成全程育人的劳动教育体系,提升我国教育的水平,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打造综合全能的社会接班人。
        (三)坚持全方位育人,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在劳动教育中,学校是教育主体,但是家庭与社会的劳动教育也十分重要,只有在整体的环境中,塑造劳动教育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首先,应在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是整体劳动教育中的一部分。在家庭中帮助学生了解劳动知识、形成劳动习惯,对学生有积极的作用。在家庭中开展劳动教育时,父母要为学生建立劳动榜样,形成良好的劳动氛围,以此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家长可以在家庭教育中从身边简单的劳动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让学生自己洗衣物、收拾房间,并在生活中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以此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让学生在劳动中形成责任感,以此潜移默化的形成劳动习惯。其次,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学校可以在校园环境中,组织各种劳动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劳动主题的讲座,或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劳动教育。还可以在网络教育平台中,建设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并在运用网络教学构建混合教育模式,根据学生选择的专业进行设置不同的劳动内容与实践视频,要保证实践的内容与专业的发展需求相符,并在平台中发布先进的专业实践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劳动实践教育资源,并在教育中引导学生参与到平台的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例如数控专业的学生可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在现实的岗位中锻炼自身的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培养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的品质,在教育中塑造知识与行动同时进行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明确自身的职责,以此提升学生对劳动的重视。最后,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除了在教育中宣传劳动教育,还应结合社会中的先进劳动工作人员及劳动楷模的光荣事迹对学生进行讲解,提升学生对劳动的重视,以此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应在社会中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公益事业中,通过身体力行的参与到活动中感受劳动的乐趣,运用公益劳动现实教育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以此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令学生在劳动的同时学习文化与技能,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通过劳动素养与职业技能报效国家。
        结束语:
        本文专门针对三全育人背景下,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进行探索,其中的教育原则是以学生为教育根本,结合学生的水平与专业,在教育中设置全方位的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树立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社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静,石彩红.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及实施方略[J].黑河学刊,2020(05):80-84.
[2]张远航,郭驰.“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的逻辑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2020(07):107-111.
[3]赖林琳.“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智库时代,2020(12):18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