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郭爱显
[导读]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从他们的经验中积极构建出他们自己的知识和意义。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而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或吸收。《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  郭爱显

提要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从他们的经验中积极构建出他们自己的知识和意义。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而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或吸收。《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在学科课程目标上体现为:能辨析语言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与思维的主体、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值得教师深入思考与具体实践的主要内容。
主题词 建构主义  高中英语教学  教学启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从他们的经验中积极构建出他们自己的知识和意义。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而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或吸收。情境、协作、会话及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此处的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在学科课程目标上体现为: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基于《课程标准》,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或书面表达中,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的题目也是越来越多。因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与思维的主体、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是值得教师深入思考与具体实践的主要内容。笔者在此就建构主义理论来分析其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笔者认为,在高中英语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依据学习目标,进行情境创设,引入课题或主题,然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加入学习效果评价及强化练习。在2007版普通高中英语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文化遗产”话题下的阅读课“寻找琥珀屋”第二课时,笔者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的。
        首先,了解学生已知,确立教学目标。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在warming up部分了解了文化遗产的内涵,通过阅读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主课文,了解了琥珀屋的构造和历史知识、琥珀屋这一文化遗迹的客观历史以及近代的修缮工作等,熟悉了话题及课文相关的词汇等语言知识。这都为学生更好地进行本节课(阅读课的第二课时)做好了词汇和话题的铺垫。而本节课的目标之一就是在第一课时的话题内容和语言知识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概括总结能力、表达个人观点和见解的能力;目标之二就是在理解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的同时,进行深度思考、讨论与辨证,进而领悟文化遗产所承载;目标之三就是通过思考、讨论和辩论等过程,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逻辑推断、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因而,在教学设计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唤起学生已知,学生做报告展示,全体学生再次理解文化遗产的内涵。第二个环节是学生能根据所给提示概括复述文章各部分内容,巩固相关话题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为后面的环节做好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
        其次,创设真实合理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只有在真实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中,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在本课设计中,笔者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考虑到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介绍并分析与俄罗斯稀世珍宝--琥珀屋有着相似历史背景的中国的圆明园。首先,观看圆明园历史背景英文视频,了解圆明园基本历史背景信息和语言知识信息;其次,学生用所给的文章中的词汇描述圆明园,对语言和历史信息进一步巩固;然后,阅读圆明园相关历史文化的英文介绍,再次对历史和语言强化巩固;最后,学生分组讨论和辩论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的问题。该环节既是对原有知识背景的建构,又是一次真实合理情境的设置,让学生从我国历史文化和现实背景出发,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表达个人观点和见解,同时,更深入地了解文化遗产的内涵、分析如何对待历史客观事实和历史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
        第三,凸显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在尽可能得自然环境中,同伴间互动、合作发生的。语言学习更是如此。该过程既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可以是两者相结合。本节课课程设计中,每个环节都有学生在课前、课堂和课后的参与。在课前,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主要是了解文化遗产的内涵,寻找北京城特别是身边的文化遗迹,搜集目前身边文化遗迹的现状及相关问题;学生阅读近现代历史,特别是圆明园的历史文化背景信息,了解圆明园遗址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课堂上,既有个人对主课文的概括与复述,又有小组对圆明园历史文化背景和现实意义的讨论,还有圆明园是否重建的辩论和我们应如何保护身边的文化遗迹的探讨。课后,还有对课堂讨论的延伸和表达。 特别是笔者就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对班级学生进行了分组合作搜集资料、小组讨论、不同小组辩论等模式,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强烈的爱国热情与责任感被调动起来,各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不同认知风格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第四,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强化评价效果。英语课堂的教学评价,既可以注重教学过程,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也可以针对教学结果,安排在教学活动之后。既可以是针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对小组各个成员的评价。既可以是学生自评,也可以是小组内学生互评。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教师采取的是针对教学过程的评价,班级各个小组对比评价,小组内部成员自评和互评。本节课评价角度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学生是否能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的内涵,学生是否能够根据提示内容对主课文进行流利地概括与复述,在观看圆明园相关视频后是否能根据所给提示对圆明园进行简要的说明与介绍,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中的个人任务、小组分工、小组讨论中的完成度和参与度如何,学生是否能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个人观点,学生是否在爱国主义情怀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上有明显的提升等。总之,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笔者认为,在本次课堂设计以及课堂活动中,笔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整节课以完成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话题的内涵,通过对前一节课文章的概括进一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分析、处理所获得的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教学环节中确保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思维的主体,努力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随着高考试卷题目的开放性越来越大,话题与题材越来越广,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既要反映时代要求,强调语言实践,又要突出文化意识和培养思维品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同时,培养语言技能与学习策略;在认同与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发展多元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