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程丝
[导读] 《印刷材料与工艺》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实践技能,分为内外两层,覆盖范围广。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程丝  610000

摘要:《印刷材料与工艺》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实践技能,分为内外两层,覆盖范围广。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与理念,更新课程内容,组织学生系统化练习,强化印刷设计能力,灵活运用印刷工艺技术。同时,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化,学校要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深度融合教学与社会实践,扩大学生实训范围,加强校企合作,推动课程进一步改革,促进学生职业化成长。
关键词:印刷材料与工艺;教学研究;课程结构
        引言:基于职业化教育形态,各类型高校都应贴合社会形势,参照市场特点,有针对性改变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方式。《印刷材料与工艺》是艺术设计、广告制作类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实操性明显,注重技能实训。就目前教学现况来看,高校教学中理论知识占比大,没有精细规划实习实践板块,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并且,并不能熟练的运用印刷工艺技术,只会一些基础性设计软件,不符合专业技术人才标准。本文会深入研究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改革建议。
        一、专业概述
        就目前来看,一些学校《印刷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存在多种缺陷,如主干教材内容不完善、教师缺乏印刷实践能力,无法为学生进行指导教学、教学设备落后、实训基地缺失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深入研究,搜集丰富的教学案例,强化业务水平。同时,学校要投入建设资金,在校内设立印刷实训基地,并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来校为学生讲解印刷生产步骤,深化学生的认识,实现教学目标。近年来,企业对印刷人才需求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相关院系要实时了解市场走向,除去基本的印刷基础课外,需增设一些包装设计、印刷色彩等内容,健全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从而更好的应对就业需要。基于现代印刷工程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明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课程内容形态,整合相关资源,打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二、现阶段《印刷材料与工艺》课程现状
        《印刷材料与工艺》课程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必修课程,实用性强,涉及的内容较多。为了促进印刷业可持续发展,高校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改革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基础能力与特点,导入高频率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践次数,继而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印刷材料与工艺》课程规划依然存在着多种问题想,下面会详细论述。首先,《印刷材料与工艺》课程中包含着大量的印刷工艺技术原理,很多教师只是按照教材内容来讲述,照本宣科,文科类学生并不能完整的理解应用。其次,《印刷材料与工艺》课程并没有具体的案例讲解,以及相应的软件操作,学生无法了解整个印刷制作流程;加之,部分专业教师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很少参与到一些项目的设计实践中,对印刷工艺的认识也并不全面,最终导致实操环节缺失,影响学生专业学习质量。另外,在印刷工艺课程讲授中,对于布置的练习作业,教师并没有进行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印刷成品效率低,甚至一些学生会以简单彩色打印稿来呈交,无法达到教学要求,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实操水平薄弱。最后,院系并没有融合书籍装帧、包装设计、VI设计等课程,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创意设计,却忽略了学生对印刷工艺的设计实践,影响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硬件设备是实训的基础,一些学校投入不够,缺乏相应的印刷设备,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尽管教师会定期安排学生到一些印刷工厂参观,却没有进行深度的交流。
        三、《印刷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一)创新教学形式,优化课程结构
        印刷材料是现代印刷工艺技术的基础。目前大部分高校印刷工程院系都设置了《印刷材料与工艺》课程,这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对学生日后就业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近年来,伴随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印刷工艺得到了全面升级,改变着整个印刷市场。基于激烈化的行业竞争环境,各大企业对专业印刷人才需求大。高等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重要场所,为了培养应用型的工程化人才,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制度,明确教学目标,着重锻炼学生职业技术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要贴合新时期要求,创新“印刷材料与工艺”课程内容、实验形式等,拓展实习实训空间,促进学生高效率学习。
        例如,在教授《印刷概论》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说明基本的印刷工艺次序“印前图文处理及制版、印刷和印后加工”,并展示一些印刷材料、机械,强化学生的认识。现代化印刷类型多样,如平板胶印、柔性版印刷、数字印刷等等,教师要搜集一些印刷材料,为学生现场演示,并书写完整的印刷步骤,及注意事项,为学生日后实操打下基础。考虑到课时有限,教师要细化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印前、上机印刷操作。因此。由于学生基础的差异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一套《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学习教程,组织学生系统化学习,如印刷前,学生需借助Photoshop、Illsturator软件进行图文排版、确定文件格式;之后,选择印刷材料,有序进行覆膜、UV、烫金、装订,教师要从旁观察学生的操作步骤,并进行指导,有效纠正错误。基于职业导向教育背景,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批学生,走访参观印刷企业的工程生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或者,学校可以建立优秀毕业生回访机制,邀请一些印刷类、设计制作类的毕业生返校为学生讲解一些工厂印刷知识,增强专业认识。
        (二)健全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
        传统式《印刷材料与工艺》教学结构已经不适应行业发展趋势,与实际生产脱节、内容理论化 ,且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因此,教师要深层次分析,加强课程改革力度,建立一体化教研平台,制定完善的课程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印刷技能;同时,教师要多开展一些实训类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有效提升工程实践与职业素质。总的来说,《印刷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综合性、复杂化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研究,创新教学体系,有意图性的传授印刷知识,强化创新创造能力。
        例如,在开展教学工作前,教师要先说明概述印刷设计、制版、印刷、印后加工流程,结合设计创意来讲述印刷工艺,增加实践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某种角度来讲,印刷就是将原稿转化成印刷品。为了展现教学改革的创新性,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承印材料和工艺技术,自主设计一个个性化的手册。在选取承印物层面,教师可以提供各样材料,如布料、皮革、木材、金属等,与纸张混搭处理。在印刷上,可以采取现代数字快印或艺术微喷;之后,可以搜集一些碎小的装饰物,用烫金机进行烫印加工,并雕出镂空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全面的认识到材料、工艺、设计的关联,灵活运用印刷工艺技术,从而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另外,学校可以构建印刷工艺网络研学平台,学生可以模拟设计作品,上传到展示区。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操技术水平,教师可以邀请一些专业认识到校开展印刷实践专题讲座,为学生指导建议。如果建设资金足够,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实训基地,购买专业化的数字印刷设备,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服务,推进教学改革稳步发展。
        又如,为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创造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T恤、手袋、鞋帽,将电子设计稿分色制版、绷网、涂布、晒版、冲洗、调墨、印刷,教师会从旁观察记录,并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增强。所以,在当下的行业趋势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最大化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
        总结:
        综上,印刷类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动态化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从职业教育方向来看,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完整丰富的印刷知识与技能,强化学生的设计制作思维,提升创新创造能力。近年来,印刷工艺技术逐渐上升,相关学校要加紧课程内容创新,有效改善教学条件,在校设立实训实验室,为学生设计操作提供专门的场地,推动学生的全面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学春, 李建华. 一种水性免上光预印用印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85588A[P]. 2020.
[2] 吴开杰. 多感官互动包装产品的设计与技术实现方法[J]. 中国印刷, 2020(1):61-62.
[3] 李琰琪、沈鸿烈、杨汪扬、徐彬彬、许亚军. 印刷烧结工艺对单晶硅太阳电池栅线形貌及电学性能的影响[J]. 半导体光电, 2020, v.41;No.212(06):74-79.
校级项目: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印刷材料与工艺》课程改革项目编号:ZLGC2019-KCJS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