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支持下的幼儿园唱游教学开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郭姗姗
[导读]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国外形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逐步传入的过程中对我国的幼儿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实验幼儿园  郭姗姗  河南 焦作  454550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国外形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逐步传入的过程中对我国的幼儿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奥尔夫教学法本身没有年龄限制,但是目前在我国本土教学环境下,在幼儿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更为广泛,也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果。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幼儿园;唱游教学;
        引言
        随着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推进,幼儿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近年来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尤其对于幼儿阶段的幼儿而言,此时他们由于正处于心理、生理成长和发育的初始阶段,是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基于素质化教育教学背景,开展科学有效的幼儿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言是十分有利的。就目前来看,伴随艺术教育的发展,世界合唱交流愈发频繁的同时,作为幼儿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音乐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发展为目的奥尔夫节奏教学强调艺术的综合性,将其应用到课堂实践教学中不仅能确保学前音乐教育落实到位,与此同时在培养幼儿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内涵与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提出的,他倡导音乐教学应该以人的兴趣为基本出发点,在教学方面要注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奥尔夫认为,教学以及音乐教育应先从人的个性发展特征开始,尊重个体差异。他认为音乐是从人的自身开始的。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技巧、忽视了音乐的创造与表达。但是与以往不同,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强调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先从游戏入手,以实现即兴创作为目标,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即兴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对创作的热情。积极地表现每个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体验音乐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及优势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在幼儿音乐教学中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利于幼儿接受,教学效果显著,主要从身体动作和幼儿喜欢的游戏出发。幼儿天性好动,精力充沛,奥尔夫教学法抓住了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借助幼儿的身体动作来开发幼儿的天性,从而进行教育,以此来激发幼儿的活力。以节奏为基础,通过身体的律动来体验用音乐表达自我的感觉,同时开发幼儿手指、手腕、肩颈等部位的微动作,让音乐与舞蹈、语言、表情结合起来,挖掘幼儿天性中对音乐的敏感。奥尔夫教学法将音乐的节奏、乐感运用在幼儿游戏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对音乐产生兴趣,增强他们的音乐感知力。如播放歌曲,让孩子们听歌曲的同时做出相应的表情,皱眉头、张嘴巴、哈哈笑、嘟嘟嘴等等,让孩子们通过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的表情,体会音乐中的情感。还可以给孩子们做示范,听到某个音乐声,就将地上的球捡起来,再听到某个音乐声,就将球扔进框里等等,这样的游戏虽然简单,但是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对于年龄较大一些的儿童,还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和操作不同的乐器,体会音色特点,找到节奏感。
        三、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唱游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奥尔夫批判了将音乐教育对象局限于具有音乐专长的少数学生的教学方法,从音乐教育的原本性出发凸显了音乐教育的普及性,并严格地区分了教育音乐与音乐教育。奥尔夫等人注意到传统音乐教育中重技能训练所带来的弊端,认为旧的音乐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音乐学习的情感体验,不仅与音乐教育的价值诉求背道而驰,也不利于音乐教育的持续开展。对此,教师要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角度来创新和声学教学。


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出发,将学生作为和声学学习的主人,采取小组合作、任务探究等新型教学方法,凸显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步形成以能力发展和素养培育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和声学学习的效果。
        (二)丰富和拓展唱游教学的形式
        依据奥尔夫教学法开展唱游活动,游戏的形式主要分情绪性、情节性、知识性和创造性四种。情绪性游戏有音乐节奏、表演动作,幼儿可以集体进行,一般不设定情节,只是根据音乐的情绪特点做出一些动作来表达音乐带给幼儿的情绪体验。情节性游戏会设定角色和故事情节,属于歌曲表演,如《小红帽》等。知识性游戏是指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让幼儿掌握一些知识点,如打击不同的器具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等。创造性游戏则要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启发,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力,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更好地感受音乐,并将自己的情感、情绪、思想用音乐表现出来。
        (三)在节奏教学中加入游戏元素
        音乐不仅是一种知识、能力,它还是一种手段和工具,正如奥尔夫所言“音乐始于人自身内”,简单来讲就是任何教育只有将作用力加附在“人”的身上,教育的作用才能发挥。奥尔夫节奏教学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经过不断研发和探索得出的一种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与传统应试化教育教学模式相比,它强调“人”的本性喜好,而由于学前阶段幼儿正处于心理、生理成长的关键时期,“爱玩”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因此将游戏元素加入节奏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课堂积极参与度,此外在发展幼儿创造力、感知力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目前来看在进行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创设游戏化教学情景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为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所做出的重要战略性教学改革。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奥尔夫节奏教学应用其中,其中奥尔夫乐器像是幼儿的玩具,授课过程就像是一场游戏,幼儿在乐器敲击或者击打过程中能都不断地激发自身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度,并且借助拍击还可不断地强化幼儿自身的韵律感,为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除此之外,在授课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打破传统的授课理念和授课形式,通过从幼儿的兴趣度出发,创设能引起幼儿共鸣的游戏化情景,使幼儿在主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真正做到“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
        (四)遵循幼儿的成长发育规律
        幼儿园唱游教学主要针对3-6岁的幼儿开展,唱游教学活动的组织一定要根据该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来进行,要熟知该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符合他们身心特征的活动项目,切忌制定超过该年龄接受程度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但无法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也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唱游歌曲的选择要以单节拍、音域较窄的儿歌为主。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以及音乐学习内容的积累,再根据幼儿的情况逐渐提升唱游活动的难度,创造新的形式以提升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奥尔夫教学法作为一种有益于幼儿园音乐教学开展的教学方法,对于丰富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具有促进作用。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唱游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注重幼儿的主体参与性,也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过程,因而成为一种备受师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奥尔夫教学法提升了幼儿园唱游教学的趣味性,使唱游与律动进行了生动的融合,创设了生动的音乐教学情境,使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更加精彩,对幼儿的素质能力提升产生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索娅敏.奥尔夫教学法支持下的幼儿园唱游教学开展研究[J].戏剧之家,2021(17):126-127.
[2]陈婷婷.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学周刊,2021(13):181-182.
[3]朱小曼.奥尔夫音乐对幼儿园音乐活动开展的启示[A].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集[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