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 林晓梅
[导读] 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中是美丽的瑰宝。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其中的知识点和技巧性的阅读方法众多。

五邑大学文学院2020级研究生  林晓梅  广东江门  529000

摘要: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中是美丽的瑰宝。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其中的知识点和技巧性的阅读方法众多。本文将会探讨对分教学模式解决古诗歌的知识理解难的地方,这也将会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文献调查法等方法,笔者整理了在高中古诗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普通问题,并找出了整改的措施。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在2014年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那就是“对分课堂”。“形式上,它是把课堂对分,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讨论实质上,它是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心理学中的内化环节,学生在吸收了之后,再进行有准备的讨论。对分课堂通过强调内化与吸收的过程,使讲授法和讨论法能够有机结合,既能使得知识体系能够有效传播,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这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吻合,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就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老师灌输,而是课上课下、老师学生互动的学习整体过程。
        对分课堂原来是针对高校的一种课堂教学法,后来,许多学者纷纷投入对分课堂的研究,并且已经一次又一次验证对分课堂在众多学科,众多领域具有可行性以及有效性,值得借鉴,对分课堂被广泛引入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教育中,为当前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多的范例,但是对于语文学科的研究还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对于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的研究几乎没有。笔者希望通过对对分课堂的研究,将对分课堂融入高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和复习中,从而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继而攻克学生在诗歌中遇到的难题。
        二、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引入对分课堂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比传统的教学“满堂灌”,当堂提问和教师讲授相结合,不仅增加了师生互动,而且解决了课堂上学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无法高效的学习。但是,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或者更深入得去思考。一些反应快的同学经常会以抢答等方式影响了别人的思考,但是这部分反应快的同学回答得不一定准确。如果给了足够的时间给他们去思考,那么或许这些学生也会相应的修改自己的答案。另外,当堂提问一般都是师生的互动,而缺少了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小组讨论也是高中语文课堂上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法。这种方法增加了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但是一般的小组讨论是教师当堂布置的教学任务,然后分小组讨论,这就有可能导致平时话语较多的学生和平时喜欢沉默寡言的学生出现两极分化,平时爱积极发言的同学更爱发言了,平时沉默的同学更沉默了,这样长期以往也会让同学之间缺乏沟通,形成不良的学习氛围。
        对分课堂的教学方法既能同时兼顾传统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的优点,又能克服各自的不足,在保证学生高效集中的学习之余,还能促进学生的交流互动和思考,在讨论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了爱发言同学倾听别人的机会,也帮助平时爱沉默的同学勇敢表达自己,有助于学生们营造良好互助的学习环境。综上所述,对分课堂是对现行的教学方法的凝练和调整,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教学方法。
        三、对分课堂运用到高中语文诗歌阅读的教学过程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其中涉及到很多的知识点以及很多种技巧性的阅读方式。如果教师只是单方面的输出知识点,反反复复,甚至占用几节课的时间在知识点的讲解上面,那么学生实际操练的时间就少了,这样学生不仅不能完全掌握知识点,可能浪费太多的时间,还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将意象、诗眼、炼字、表现手法、诗意解读、思想情感等每一个专题再次划分为几个小的专题。例如,诗歌的意象专题可以划分为:景象、物象、人物        那么,在给学生简单地介绍了相应的知识点后,就可以重点从其中的景象题入手,介绍这类题型的解读方式及解题技巧。这样,不仅让学生在短时间的课上学习中就能达到高效地识记理解,而且还便于学生课下做题时达到更好地内化吸收。
        以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之诗歌鉴赏为例,把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学习并掌握“手法类”试题的答题步骤,并学会运用。

       

        四、对分课堂运用到古诗歌阅读的预期效果
        采用对分模式后,你会发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探讨,学有所得。因为这样的讨论模式让学生找到了自信,或者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肯定自己、提高自己。学生对古诗词的课程不再厌恶了,而是非常喜欢这种讨论模式的对分课,对这样的课程感觉很新鲜,课上同学们思维活跃,慢慢地自己也开始尝试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互助解决问题,学生们阅读和理解古诗词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五、对分课堂的教师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会反反复复地讲解重点与难点。可是,事与愿违,教师越强调,学生听课似乎越不认真。教师应该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这些重点知识、解题技巧教师只讲一遍,而后要靠自己去理解消化,只有真正遇到难题时,再求助别人。其次,教师应该对学生有信心,教师平时干预得太多,没有给到他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在对分课上,当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时候,那肯定会惊艳到你。
        在对分课上,教师应当成为真正的“传道受业解惑”者。“当学生练习时,教师可以做一个巡视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学生激论时,教师可以做一个洞察者,从学生的讨论内容中,了解学生的思维情况        在以上环节中,当学生向教师提问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缓缓,不用着急直接给出答案,看看能不能引导学生从某一个方面再次深入探讨;当全班同学遇到了难题时,教师可以做一个帮助者,给与点拨帮助,让学生得到启发并解决问题。
        六、对分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掌握好对分课的时间
        一堂课,时间很有限,更何况在学生讨论互助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小意外。因此,一开始可以让他们慢慢适应这个过程,将学生讨论的时间安排得少一点。或许有些教师害怕会影响教学的进度,毕竟学生这样的对分探讨模式会占用课堂近一半的时间,但是,刚开始也许会占用,还可能是耽误一些时间,但是,当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自主性增强了的时候,说明学生真的已经学会了“学习”,“授之以渔”相比“授之以鱼”不是更好吗?同样一堂课,同样4首诗歌,对分讨论的效果却明显要高于传统的被动接受。
        (二)作业布置合理
        作业的布置尽量由少到多、由易到难、要有要求,这样学生才在对分课上进充分、完整的讨论分析。如果一开始学生的思考比较浅薄,能力层次不够,那么在组织学生讨论或者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就一些学生不懂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基本的讲解,这样可以降低学生思考的深度和难度,从而提高学生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结语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学效果显著。无论是怎样的教学模式,终极目标都是为了让学生发散思维、掌握学习主动权,而对分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让大家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成效显著。希望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能够走进对分、了解对分,走进对分课堂,享受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刘楠.对分课堂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延安大学,2020
[4]白羽.对分课堂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5]刘楠.对分课堂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延安大学,2020
[6]郭秀娟.基于对分课堂理念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19
[7]罗雪晴.“对分课堂”在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9
[8]陈徐.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D].海南师范大学,2019
[9]刘睿.对分课堂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8
[10]洪佳.基于对分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11]朱品文.对分课堂实施的五部曲[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04):117-118
[12] 安晓丽.关于“对分课堂”是否适合高中课堂的几点思考[J].知识经济,2015(05):168
[13]卢媚娜.初中古诗文改写指导策略的研究.[J].初中语文教与学,2015(11).
[14]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2
[15]孙欢欢,闵紫雯 ,马迎红.对分课堂之高中语文[M].科学出版社,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