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徐大荣 黄磊
[导读] 中职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任务之一。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阵地。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  徐大荣  黄磊  重庆 400036

摘要:中职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任务之一。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阵地。它开展的好与否,直接关系到中职生毕业后的走向,关系到职业教育的生命。尤其是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职生创新素质的高低将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
关键词:  德育课堂    创新素质    培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是我们分内之事,有效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职责。
        所谓创新素质是指人在先天遗传素质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稳定的在创新活动中必备的基本心理品质与特征。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两种品质的培养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 丢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毕业后才能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学会正确的选择职业,顺利的谋就职业,还能面向市场勇于创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展风采。如何有效利用课堂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 我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愉悦、自由的氛围中,才能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才会萌发出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学习的本质是活动、实践基础上的自主构建。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态度和强烈的创造欲望。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有利于解放思想,焕发自尊、自信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勇于创新。因此,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都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再结合教学内容,从贴近的生活场景导入课堂,使学生在一种熟悉的环境中去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而不是所谓的“中心”和“权威”,学生可以大胆质疑,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师道尊严”,而是“教学相长”。这种民主宽松的氛围所带来的功效在一次活动天地“选举鸟中之王”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并分析,对于孔雀和老鹰,谁更适合做“鸟中之王”?理由是什么?绝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勇猛的老鹰(和书本上一样)并觉得从能力的角度这是理所当然的。


有三个同学就向书本和其他同学的选择提出质疑,觉得选举孔雀作百鸟之王更好些。他们的理由是:在战争和强权的年代,适合选举强悍英武的领导,它可以保护弱小者不受欺凌;而在和平的年代,选一个象孔雀那样的领导,就不会有穷兵黩武,其擅长外交、向往美好生活的性格会为人民带来更为幸福而美好的明天。这几名同学敢于打破常规,向传统思想提出质疑的精神就是一种思维的创新。
        其次,开展研究性学习课堂,发展学生的创新学力。
        新课程倡导“三为本”的能力本位教学。即以学生为本、学生发展为本,发展学生创新学力为本。这种创新学习能力发展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以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开展。它在强调学生的主体的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一次“模拟法庭”开庭之前,我预先布置学生去做法庭辩论相关的准备工作,以便在模拟法庭的辩论中能够战胜对手而获得胜利。几天之后的“模拟法庭”庭审现场唇枪舌战,花样百出,让我觉得收看了一部现实版的律政大片。因为预先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这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基础.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这种入情入境的法庭辩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问,通过想和问,一点一点激发创新兴趣,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课前的准备让我也自愧不如。有请家长联系法庭旁听的,有咨询律师的,翻阅律政片最多的看了五部片子。这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只有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动积极的探究式活动参与,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才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学习能力。
        最后,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儿童遇到事物,发生了求知的动机,于是亲自去观察去实验,结果他们对这种事物得到了一种新知识,他们在生活中就有了一种新趋向。”我们中职的德育课程本身理论性比较强,能让学生切身体验和实践的场所有限。但我并未因此放弃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体验中生成知识,掌握技能。在讲述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时,我就要求不同专业的同学结合本专业实际进行考察或开展调查,了解并认识到所学专业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其中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和分享交流,最后再结合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概括出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我把它归纳为“五个一”,即:一本好帐,一手好微机,一口好普通话,一把好算盘,一手好字。在这项调查活动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勤思考,善动脑,爱钻研,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经过观察、探究,找到了自己学习的目标所在。这也是一种在体验探究中培养出的创新能力。在以后的创业生涯中,这种创新能力对于其公司的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将大有裨益。发明创造有时就出现在或然的灵机一闪之间。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是生动活泼的,关键在于老师的创造;学生是富有创造力的,主要在于老师的发掘和引导。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占据其一生的四分之一的光阴,因此,我们教师更应该把握好时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多更好的挖掘出他们的创造潜能,为学生今后的创业奠定基础,为其一生的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职业准备》(华文出版社)
[2]《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3]《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5]《创业素质的培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