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肖勇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肖勇
[导读] 学的核心素养反应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以及培养自身未来能力的重要基础,一个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低也能反应学生认识、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福建省福清市城头中心小学  肖勇  350000
                                              
【摘 要】数学的核心素养反应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以及培养自身未来能力的重要基础,一个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低也能反应学生认识、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国家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低影响了这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速度和能力,所以从小学就要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主要针对数学核心素养中数感培养,在很多的教学中,老师常常强调的是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导致学生运算能力提升了,却散失了学习的兴趣,本文针对数感培养进行一些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数感  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对数感的解释是:“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郑毓信教授认为:为了更好说明数感,可以先看一些比较类似的词语,像“美感””“语感”“方向感”等,都包含了一种称为能力的心理倾向,但是感与能力相比多了一种直观感觉的能力。数感即是这种直观感觉体现在了数学当中,特别是体现在人们对于与数学有关的某种特定事物、现象、或属性的敏感性,以及相关的鉴赏能力。数感通常是人们的一种本能,而不是自觉运用的过程。【1】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2】良好的数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并且明确数学学习的宝贵,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史宁中与吕世虎教授认为,数感培养应该与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相吻合,抓住发展的关键期,即小学低年级,将数感的培养重点放在起始阶段。【3】所以本文从主要介绍小学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数感:
        一、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数感
        能把数的概念和数所要表示的实际含义联系起来,是理解数的一个标志,同时这也是数感的表现。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老师要充分的利用学生日常接触的数学素材,去唤醒学生已经有的一些生活经历最,让学生把数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与实际。这样也能使学生能将学习延伸出去,对数感有更深刻的认识。如在教学数量的多与少时,让学生从买东西的价格入手,4元与5元的比较,让学生将生活中接触卖卖物品价格能与数的多少相联系,对数多与少的意义有一定的认识。在学生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的时候,让学生数一数自己家里的花盆数,数一数每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等,让学生对数有概念。老师甚至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几个节假日放假天数的多少,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与数进行联系,知道每个实际生活的事物都能与课本中的数进行对应形成数的概念,产生数感。
        二、在合作交流中发展数感
        数学教学要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的素材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讨论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里面去综合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形成新的技能并且让学生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很早就提出要让学生去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在“学习金字塔中”我们也看到学生实际参与比传统的口头讲解吸收的更好,记得更牢。小学生学习时因其年龄特点有一定局限性,思维需要多多启发,让学生有足够兴趣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在一定情境下让学生讨论交流,引起一定的思维碰撞会让学生产生更有深度的学习,同时对所学的知识点理解更透彻,更能发展数学思维。例如在教授长度单位时,我们让学生先估算课本长度再进行测量,之后提升到让学生去估算测量教室长度这个时候需要学生更好的合作交流并进行实践,最后同样引导到测量估算操场的长度,让学生先分析后估算彼此交流自己的思考,最后再实际合作去测量,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合作交流活动后学生对长度的感知会更加深刻,用这样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更积极思考并且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会在解决的过程中去运用已经学习到的丰富的数学知识进行内化。在这样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不仅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更能培养好学生的数感。
        三、在练习强化中巩固数感
        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当你需要数感发挥作用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进行运用。要达到这样的状态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在对学生进行数感培养的这个过程当中需要一定的练习来强化,来巩固并且提升学生的数感。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这样特定的一个过程能更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在提升学生数学知识运用的同时数感得到强化。一定的练习也能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成就感,获得成功的喜乐,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如教学单位时,让学生填身高的单位,小明高135(   )  一个西瓜重5(   )等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长度、重量解决问题的时候强化数感的运用,适当的多做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不仅能更准确的把握好数感,也能强化对数感的运用。还有学习分数大小的时候比较二分之一与一百分之六十大小等在培养学生利用数感进行逻辑思维比较一半与超过一半的数量大小对比的同时,强化了数感,让知识在学生学习中被更好的内化、吸收。如教师在教学小数的乘法时,可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六一节快到了,班级准备举办“六一”庆祝活动,为此班级准备购买一些东西让学生帮忙选出几样。最后教师给大家数据,比如巧克力一块1.2元买40块,饮料10瓶每瓶5.6元,饼干24包每包4.3元。同时引导学生解决要为买这些东西准备多少钱?看看谁算的又快又准。即使条件有一定限制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在老师布置的情境下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练习更有针对性达到数感培养的目的。如此长期教学,强化学生的数感运用和体验,不但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魅力,也能让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思考问题,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事物,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开拓发展自己的认知。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数感方法是多样的,是能在各个时候都能进行的,并且培养数感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并且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要想更好的培养好学生的数感要利用课内外的一切教学资源,在备课过程中树立良好的教学目标,将数感融入到教学中,融入到生活中。良好的数感将会带给学生更多学习数学的乐趣,将大大提升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发现数学的本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感”“符号感”与其他--《课程标准》大家谈[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3):30~32
【2】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2】史宁中,吕世虎.对数感及其教学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6,05(2):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