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堂”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罗苗
[导读] 当下,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需要结合“孔子学堂”。作为基层文化传播机构,对应的“孔子学堂”需要全面的融入到企业、社区、校园等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中,通过相应的道德宣讲、礼仪宣导、家庭风气的建设以及对应的校园经典朗诵等文化活动,全面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喜好来开展相应的文化宣传工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罗苗  陕西杨凌  712100

摘要:当下,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需要结合“孔子学堂”。作为基层文化传播机构,对应的“孔子学堂”需要全面的融入到企业、社区、校园等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中,通过相应的道德宣讲、礼仪宣导、家庭风气的建设以及对应的校园经典朗诵等文化活动,全面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喜好来开展相应的文化宣传工作,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活动中,在实践中体验到文化的魅力,有效的融合儒家文化中仁义道德,以及相映的礼仪文化等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从而实现对全体民众综合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孔子学堂”;传统文化;作用
        引言:“孔子学堂”在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孔子学堂”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的宣传机构,肩负着向人民大众开展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要责任,需要在人们思想层面形成对文化认知的统一,全面发挥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来实现全体民众的内外兼修,全面构造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内涵,促进我国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孔子学堂”与传统文化
        (一)“孔子学堂”
        “孔子学堂”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以传承、弘扬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以及优秀思想作为主要的宣导理念,此外全面践行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孔子学堂”在进行现代化、特色化的教学打造过程中,要实现我国企业、社区、学校全面人文化、规范化的建设工作,在各基层组织中探寻我国传统文化与现阶段时代发展的契合点,营造时代新型企业、新型社区、新型校园等,全面将儒家教育思想与当代企业的发展、社区的建设工作以及学校教育工作相结合,开创具备我国传统文化特征的道路。总体来说,“孔子学堂”讲究仁爱,全面践行诚实、刚毅、好学的基本理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作为其教学指导思想。全面促进我国民众践行修身励志、怡情养性的品质,激发人们对于成功的渴望,构建现代化健全的培育工作,实现民众内外兼修,知行统一的目标。
        “孔子学堂”以内涵式发展作为主要发展策略,在发展过程中追求特色化办学,着重强调对于文化的学习,创建教育的特色,树立良好的传统文化形象,促进国家文化的发展以及传承,为当下企业、社区、校园塑造新的形象,全面践行真、善、美的教学方针,营造积极的社会风气,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传统文化
        而传统化指的是,在我国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能够保存下来的优良文化,并且传统化具备我国传统民风、民貌、民俗等,同时传统化也是我国在经历过几千年的发展以后,融合各民族文化全面实现多元化的文化发展,与历史进程不断的交融,从而形成具有稳定形式的传统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着重在思想观念层面、道德层面、人文价值层面、礼仪制度、风俗习惯以及对待事物的思维方式、艺术作品、文学创作、生活教育方式、信仰、科学、等多方面的内涵,具有丰富的内容。
        总体来说,我国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的优良成果的结晶,具备丰富的内涵和内容。同时,传统文化也是当前我国各民族、各文明能够实现长远发展的基本动力。对于我国文化思想的教授、道德的传承以及精神的坚定有着巨大的帮助。我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在延绵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政治、艺术、经济、思想等各种物质以及非物质的总成。
        二、理性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具备丰富的内容,并且历史久远,具备较为丰富的精神文化特征,并且我国传统文化提倡对事物的包容,其归根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的土壤而生长起来的一门具备基本文化特色的思想理念,也是我国几千年来能够实现屹立不倒的基本信仰。对于我国兴国安邦有着巨大的帮助,同时也是我国精神的支柱,是推动现阶段我国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思想。当下,传统化能够实现不断的弘扬和发展具备其相应的道理,在我国传统化的发展进程中,经历过几次的否定和抛弃,但是由于其实际的内在价值能够使其重新回归到我国文化体系主体部分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的引入西方文化导致在我国大地上盛行着多种多样的西方文化事物,因此而导致了现阶段我国民众出现急功近利、心急气躁以及道德规范欠缺等现象。中国传统优良文化是我国在传承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现阶段应当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力宣扬以及不断的传承,需要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进行不断的领悟和实践,全面接受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将传统优良文化与时代精神相互融合,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借用传统文化来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借用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的内涵,同时借用传统文化来统一我国国民的思想,来促进社会团结进步。
        因此需要充分地将传统优良文化与时代发展相互融合,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灵活的运用传统文化,实现我国民族伟大的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已俨然成为我国对外的象征,也是我国区分于外在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凝聚着我国几千年来优良的思想的结晶,凝聚着几千年来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智慧,也是我国先辈不断追求、不断探寻创新的成果。当今我国民众应当广泛的吸取传统优秀文化中的营养成分,但是对传统文化我们不能一味的抄袭、一味的照搬,要结合时代的特征来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筛选和利用,以满足现阶段发展的需求。
        而“孔子学堂”将传统文化进行相应的探究,融合传统文化中优良的部分,发挥其强大的精神力量,利用先辈的智慧对我国优良传统文化进行利用,使其符合现目前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将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



        三、“孔子学堂”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
        (一)经典朗诵比赛
        “孔子学堂”融合我国发布的《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和精神,全面推动我国各大院校在执行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相关工作的开展,全面丰富校园文化的开展内容。例如在校园内提倡戏曲、书法、艺术以及传统体育的竞技比赛。通过校园的仪容、仪貌来体现出优良传统文化的气息,同时结合诵读经典比赛,以学校班级为单位,将各式各样的传统元素融入到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让学生自主的设计活动的表达形式,鼓励学生开展对于经典的改创,从而全面发扬我国古典诗词的韵美,具体需要由学校自上而下全面落实相应的文化建设工作,从而形成在校园内人人诵读局面。在具体的活动中,还需要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参展,并且参与到各种比赛中,以此来发扬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二)各类社团活动
        当前学校在创办社团的工作中应当设立相应的文化社,以学生社团的形式在学生之间进行推广,全面以传统化作为学生文化社团的主体思想。例如针对礼仪、文化的学习,对儒家文化的探讨,研究我国语言历史的发展,结合相映的主持比赛、朗诵比赛、书法比赛、武术比赛、舞蹈比赛以及融合对应的竞技项目,例如象棋、围棋、茶艺等相关比赛。将对应的民俗风雅、民俗手工制作,如风筝类、剪纸类融合到艺术社团中,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开展各项的竞技艺术创作,全面提升自身的修养,从而使得整个校园文化都充满历史文化的气息。
        (三)走进社区
        走进社区,需要与社区文化相互融合,向社区居民进行传统文化宣导、宣讲、教育,全面以仁爱、孝敬、守信等传统优秀文化作为活动主题。借用书香门第家庭,品书香活动开展相应的亲子教育,构建和谐社区促进社区文化、家庭文化与传统化的融合,以此来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
        (四)走进企业
        当下我国企业的发展需要具备我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因此,传统文化需要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相互结合,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以及构造不断进取、不断进步和谐创作的优良工作思想的主题。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开展相应的讲座,全面提高企业职工思想文化内涵,从而进一步宣导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结合,全面提升企业内部的凝聚力,统一企业职工的文化思想,加大对企业职工的文化教育,使得企业内部和谐发展,为企业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
        四、“孔子学堂”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孔子学堂”有利于弘扬、发展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
        “孔子学堂”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融合本土优秀文化、整合民俗文化的资源,结合相应的教育平台进行文化宣扬。此外,还可以实现对传统民俗文化起到较好的宣传推广效果,树立我国优良的民族文化形象。使得许多在人民群众中概念相对薄弱的手工艺术作品能够得到相应的传承和发展,并且取得相应的效益。
        (二)丰富人们的生活质量
        “孔子学堂”可以为群众提供相应的文化学习场地,无论是手工艺品的制作还是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时也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相应的文化消费场地,结合时代特征下的消费模式,全面提高居民的整体道德素养,同时加快经济循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当今时代下,社会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逐渐面向多元化。学生不但需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当前,虽然经济、科技建设工作取得较大的成就,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捷,但是当代社会极度的缺乏信仰,以及相映的道德建设工作停滞不前,造成了较多的社会矛盾以及民族矛盾等。而当下面对此类社会现象,大学生需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免受到大环境的侵蚀。全面学习“孔子学堂”儒家文化教育的思想,注重大学生各自的道德修养。达到内外兼修的境界,积极的投入到社会的建设工作中,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总体来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孔子学堂”的基层文化宣导工作,无论是文化思想、道德传承、还是精神观念的形成,都需要有效的融合“孔子学堂”的文化教育工作来实现对全体民众的文化普及宣传。我国传统文化立足于儒家文化,有效的融合“孔子学堂”对于开展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有的重要的意义,以仁爱、谦逊、谦让的美德落实的相应的文化建设工作中,全面提升我国居民的综合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伟. 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与途径选择[J]. 山西青年, 2020, 000(011):274,276.
[2]张田田, 陈琳. 论新时代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J]. 理论观察, 2019, 151(01):101-105.
[3]郝岩松.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家教策略[J]. 好家长, 2019, 000(008):243-243.
[4]卜欣, 董博, 刘炜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课程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 000(036):P.185-186.
[5]陈发鹏.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8
作者简介:罗苗;出生年月:1985年11月;性别:女;籍贯:陕西安康;民族:汉;学历:大学本科;职称职务: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课题名称:依托“孔子学堂”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可行性研究  编号:KY201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