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舞蹈教学当中的美感训练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孙一星
[导读]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舞蹈教学能够最大程度的展示出个体的潜在美、线条美,同时熏陶其思想理念,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孙一星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舞蹈教学能够最大程度的展示出个体的潜在美、线条美,同时熏陶其思想理念,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幼儿舞蹈教学中艺术美感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幼儿舞蹈教学中美感训练的主要策略措施,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切实推动幼儿舞蹈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幼儿舞蹈艺术修养。
关键词:幼儿舞蹈;实践教学;美感;训练
        在幼儿园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教学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同时产生自豪感,拓宽视野,充分激发其创造能力及想象能力。在幼儿园教学开展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入舞蹈美感训练在增强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多元化的舞蹈技能,从而凸显出教学效果、教学质量。
        1 幼儿舞蹈教学中艺术美感的主要特征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将专业性的舞蹈表演技能传递给幼儿,并没有注重其艺术修养的提升。随着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教师应当正确看待教学目标任务,在提高幼儿艺术表演能力的同时激发其综合素养。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可以将自身所学的舞蹈动作与情感进行有效的渗透融合,从而强烈的表达出艺术美感,通过舞蹈学习掌握多元化的力量型动作,但这并不是舞蹈教学的根本目标。基于此,教师应当深入分析幼儿的个性特征、发展需求、兴趣爱好,基于幼儿自身的风格特征使其情感与舞蹈动作融为一体,最大程度的激发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其对舞蹈技能技巧的认知理解,以此提高其审美能力及艺术素养。在舞蹈教学实践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完善幼儿的表现形式,提高其综合能力,利用多元化的舞蹈动作发挥其魅力。值得注意的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立足于潜移默化、鼓励创新的宗旨和原则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同时还应当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创设健全完善、具有一定系统性的知识框架、知识结构,加强幼儿对舞蹈艺术的理解,探究其内涵及魅力,切实提高舞蹈生命力,最终实现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2 幼儿舞蹈教学中美感训练的主要策略措施
        2.1 加强幼儿的美感意识
        舞蹈基本功的是幼儿提高自身技能技巧及舞蹈水平的关键所在,在训练时教师必须有针对性的加强幼儿美感体验。众所周知,舞蹈教学不同于普通的专业教学,其本身具有极强的互动性,教师和幼儿彼此有效沟通交流,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提高其艺术素养。因此,教师必须有针对性的提升训练的严格度,鼓励所有幼儿参与到艺术表演中,反复训练,这样才能规范其舞蹈动作,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使其在基本功训练时能够自觉主动的追遵守教学规章制度及基本舞蹈规律。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基于简单的肢体动作挖掘自身的美感、运用手脚等肢体,结合舞蹈韵律激发幼儿的想象美。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幼儿教师可以搭建起具有一定艺术气息的舞蹈舞台,实现舞台表演与舞蹈体能训练的无缝衔接。
        2.2 实现美感训练与动作规范的共同发展
        在舞蹈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幼儿体现出自身形体动作的流畅美和柔和美。一切教学工作都应当充分立足于教学指导及教学规范,首先,教师应当有效把控舞蹈节奏,基于教学目标任务,科学合理的管控幼儿行为,使其通过舞蹈训练实现情感与动作的高度一致,激发学习兴趣;其次,组织开展精细化的舞蹈训练。尤其是针对具有一定民族特征的舞蹈必须充分立足于其发展历程加强教学指导工作;最后,舞蹈教学应当充分凸显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舞蹈背后的内涵及背景。



        2.3 基于精细动作强化美感训练
        舞蹈站姿是幼儿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技能,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站姿训练,提高其稳定度,同时还应当鼓励幼儿根据其自身认知加强舞蹈美感体验。众所周知,舞蹈本身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特征,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舞者的行为方式传递出创作者的内在情感及生活状态,表达出其内心的真情实感及高尚道德品质。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舞蹈激发人们的共鸣,使其立足于实际生活,体会与节奏紧密相连的动作行为,以此更好地凸显出舞蹈的人性美。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精细化的人体动作能够淋漓尽致的体体现出舞蹈的本质内涵,因此幼儿必须深刻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厚情感,在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同时感悟舞蹈美感。但部分幼儿认为基本功的训练十分无趣,会不自觉的放弃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一,教师则应当纠正幼儿的错误理念,通过自身的示范激发幼儿的舞蹈兴趣,并且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为其后期的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教师应当立足于传统的基本功训练模式、训练方法,革新优化动作行为。具体而言,在幼儿掌握基础动作的同时可以开展组合动作,以音乐作为背景带给幼儿更强的舞蹈体验,从而主动积极参与到舞蹈行为中;第三,幼儿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舞蹈才能通过舞蹈体现出自身的艺术风格及精神风貌。
        2.4 利用舞蹈韵味开展美感训练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舞蹈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尤其是在社会环境、地区背景不同时舞蹈所体现出的美感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具体而言,现代舞汇聚了多个舞种的特征优势,其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更注重表达,而蒙古舞则能够充分体现出当地人自由奔放的特征,由此可见,只有从真正意义上把握舞蹈风格才能提高舞蹈美感训练的效果。在具体的实践要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的将舞蹈动作传递给幼儿,而是应当鼓励其基于舞蹈特色、舞蹈风格更深层次的掌握舞蹈内涵,将韵味渗透融入其中。
        2.5 借助音乐韵律体现舞蹈美感
        舞蹈的美感必须借助音乐的旋律及节奏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因此在教学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舞蹈动作及舞蹈特征,有针对性的选择音乐,只有将二者更好的结合起来才能凸显出契合度。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不同的音乐风格会带给人们差异化的感受,具体而言,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会让人感到心潮澎湃,而舒缓的音乐则能够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在舞蹈表演中,通常人们会更喜欢使用舒缓的音乐充分展示出舞蹈者的优美感,同时也能够更为细腻的体现出舞者的内在情感。众所周知,即便是同一肢体行为在不同的音律下也会表达出差异化的美感,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应当充分立足于舞蹈的特色及风格,同时还应当对幼儿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进行深入分析,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幼儿深入掌握舞蹈技能技巧。如果幼儿性格开朗那么则应当选择具有较强节奏感的音乐,如果幼儿性格内向则选择柔和舒缓的音乐,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实践训练活动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时应当加强幼儿的美感意识,实现美感训练与动作规范的共同发展,基于精细动作强化美感训练,利用舞蹈韵味开展美感训练,借助音乐韵律体现舞蹈美感。
参考文献:
[1] 姜红珊. 试论舞蹈教学中的体态美感训练[J]. 中国文艺家, 2019, 000(003):P.227-227.
[2] 王璐, 叶钟玲. 论如何在舞蹈教学中进行舞蹈美感培养[C]// 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 2019.
[3] 韩柏. 试论"接受美学"在舞蹈理论教学法中的运用[J]. 内蒙古艺术, 2020(3):39-41.
[4] 万怡伟, 万玉文. 体育舞蹈教学中美感的训练与培养[J]. 灌篮, 2019, 000(012):P.252-252.
[5] 周丹. 尽情舞蹈,美感享受——浅谈幼儿园舞蹈教学[J]. 青春岁月, 2019, 000(014):256-2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