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之实践与探索 黄福兴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黄福兴
[导读] 对中职院校而言,中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满足国家的发展以及时代的需求,培养出更全能的技术类人才。当下时期中职院校要结合校企合作以及产教融合的方式,来提升自身对于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方法。

福建省三明市农业学校  黄福兴  365050

摘要:对中职院校而言,中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满足国家的发展以及时代的需求,培养出更全能的技术类人才。当下时期中职院校要结合校企合作以及产教融合的方式,来提升自身对于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方法。产教融合模式下的畜牧兽医专业,在课程的设定以及课程的体系上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并且在改变过程中要全面的认识到工作的重点,有效的贯彻与落实改革的方案。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兽医专业;
        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现代畜牧业逐渐趋向于规模化、标准化以及自动化,并且在规模扩大以及专业化水平提升过程中,畜牧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畜牧企业需要的是技能型、应用型以及实用性人才。因此,促进人才的多元化发展是当下中职教育中面对的重要问题。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应当充分的发挥校企合作以及产教融合的作用,为国家畜牧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全面性人才。
        一、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含义
        校企合作的实质就是指学校利用较为现代的技术以及前瞻性的学术能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力量,并且能够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学校基于企业的服务工作也是企业发展中的根本动力。企业肩负着育人的职责,并且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专业化发展的全能型人才,企业与职业院校间存在着必要的联系,职业院校能够从根本上发挥引领作用,并且在对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构建较为科学的治理体系,以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产教融合中的“产”指的是生产以及学习,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教”指的是教育与教学,指的是实践教学活动或内容;融合指的是对于“产”与“教”两者间的契合度,实质意义就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下的成果。产教融合是以生产性与教育性为核心,从根上实现教学性产学流程与生产性学习流程的全面结合。
        二、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现状
        针对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而言,当前多数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开展校外顶岗实习为主要方式,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1]。学校合理的安排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工作,通过学生对于工作的实践提升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在实习工作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充分融合,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促进了学生对职位以及岗位感情的培养。
        综合当下国家发展,畜牧行业是我国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畜牧行业没有较为大型的龙头企业,整体的企业规模较小,因此企业中的顶岗实习岗位也较少。顺应国家号召,当前养殖场的防疫管理工作十分到位,因此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减少,导致当下多数中职院校校企合作并未真正的实现企业与学校、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畜牧兽医专业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方式较为肤浅
        综合当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角度分析,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仍处于较为浅层的阶段,并且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方式仅仅局限于提供就业岗位以及给实习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为主,整体合作的方向较为狭隘,企业在与学校校企合作过程中没有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实质作用,没有主动与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沟通,无法达成校企合作的共识,从根本上制约了兽医专业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二)合作平台欠缺,运行机制不够全面
        畜牧兽医类学校与畜牧企业也没有真正的达成共识构建以工科为主的教育集团,因此,对于兽医专业的学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效果;从当前情势角度分析,我国政府还没有针对兽医专业学生以及兽医专业教学制定出优秀的引导政策,导致兽医专业在发展过程中“无据可依”;畜牧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行业的整体发展存在着较多的不稳定因素,防疫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问题都是影响畜牧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导致了多数畜牧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识薄弱。



        (三)学生培养效果低下,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学校在对兽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培养方式只局限于简单的兽医理论知识,并且整体的培养模式已也多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没有考虑到兽医的特殊性工作性质,因此导致了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为低下[2]。当今社会畜牧业对于兽医行业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当下多数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整体发展水平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从而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四、畜牧兽医专业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措施
        (一)建立产教一体化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创作力
        在进行兽医专业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应突出校企合作以及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并且结合校企合作以及产教融合整体特点进行教学体系的建设。以“改革实践教学、实现校企结合、促进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创造力”为整体改革的重要方向。企业应为学生提供较为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并且提供较为优异的时间场所,增加学生的锻炼机会,通过实践与应用加强学生兽医专业知识理论的理解与提升。企业可以在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习与实践过程中,为其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在遇到工作问题时能够引导学生通过专业化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与工作过程中收获的成果,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奠定夯实基础。
        (二)加强企业项目实践,提升教师的实践力和执行力
        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的教育方式在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多参加企业项目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实践互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熟悉行业、企业的生产环节以及整体的操作工艺,并且能够了解当下时代所需求的技术生产方式;还能够充分的掌握企业运营时间、相关岗位的岗位设计、业务流程以及技术规范,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企业实践的成果融入到教学中去,针对于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多元化的创新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活动相融合,从根本上落实产交融合的目的,从而提升自身的执教能力,促进兽医专业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三)产教融合模式提升对于兽医专业学生的双向培养
        中职学校在进行教育体系改革过程中,应结合自身所具备的教学资源的优势,加强对于兽医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与业务能力的提升。在进行具体教学时可以聘请畜牧企业专业的兽医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专业兽医人员可以将从业生涯所遇到的牲畜严重疾病的特点进行例举,并且总结出解决方式以及解决策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疾病的处理方式,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得以运用[3]。
        学校要加强兽医专业学生的技能培训工作,同时也要将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达到学校与企业资源的互补,实现真正的人力资源共享,以达成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企业发展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产业的效益,并且能够更新产业的操作技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下的中职院校的发展前景无限广阔,能够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使学生能够发展成技能型人才。
        结论:综合文章所述,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前提,贯彻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先进思想,并且能够以学生角度出发,以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作为主要目的,通过实践学习掌握生产模式,通过实践学习提升学生素养,使学生能够发展为优秀的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史建云. 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之实践与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2020(29):230-231.
[2] 张玉宏,张苏强. 产教融合下中职学校"2.5+0.5"跟岗专业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福建省龙岩市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养猪生产》跟岗教学为例[J]. 福建畜牧兽医,2020,42(5):25-27.
[3] 陈桂华.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J]. 中国高新区,2018(16):88-89.
作者简介:黄福兴,1973年10月23日,男,汉族,福建宁化,本科(硕士),高级讲师,党政办副主任,畜牧兽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